☀️ 夏天太熱,別喝曬過的塑膠瓶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別喝的原因

  • 高溫會讓塑膠瓶釋放 雙酚A(BPA) 等化學物
  • 研究證據:
    1. PET瓶 60°C 24 小時 → BPA釋放量顯著上升
    2. 喝 7 天聚碳酸酯瓶水 → 尿液BPA ↑ 69%(哈佛研究)

BPA危害

    1. 影響男性精子、女性排卵
    2. 增加肥胖與第二型糖尿病風險
    3. 提高高血壓、冠心病
    4. 孕婦接觸影響胎兒腦部發育

預防方法

    1. 不將瓶水放在車內曝曬
    2. 用玻璃或不鏽鋼水瓶
    3. 認BPA-Free標示(#7小心)
    4. 不用一次性寶特瓶裝熱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軒醫師的沙龍
896會員
57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黃軒醫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09
你是不是也曾有過這種感覺——好像喉嚨裡卡著什麼東西,吞不下、吐不出,卻又什麼都沒有?醫學上,這叫做 Globus sensation(異物感症候群)
Thumbnail
2025/08/09
你是不是也曾有過這種感覺——好像喉嚨裡卡著什麼東西,吞不下、吐不出,卻又什麼都沒有?醫學上,這叫做 Globus sensation(異物感症候群)
Thumbnail
2025/08/08
#小心腳下毒襪子 襪子看似日常小物,卻可能暗藏化學毒物,從皮膚過敏到癌症風險都可能跟它有關!別再被便宜與可愛設計蒙蔽健康。
Thumbnail
2025/08/08
#小心腳下毒襪子 襪子看似日常小物,卻可能暗藏化學毒物,從皮膚過敏到癌症風險都可能跟它有關!別再被便宜與可愛設計蒙蔽健康。
Thumbnail
2025/08/08
你知道嗎? 我們一直以為的「腸道好菌」,竟然可能在暗中幫壞菌鋪紅毯! 最新研究揭露,一種明星益生菌,居然反過來讓壞菌更容易入侵腸道!😱 ,
Thumbnail
2025/08/08
你知道嗎? 我們一直以為的「腸道好菌」,竟然可能在暗中幫壞菌鋪紅毯! 最新研究揭露,一種明星益生菌,居然反過來讓壞菌更容易入侵腸道!😱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炎熱的夏季,除了使用各種消暑道具,我們還可以從內心與自然中找到解熱的靈感。
Thumbnail
在炎熱的夏季,除了使用各種消暑道具,我們還可以從內心與自然中找到解熱的靈感。
Thumbnail
今年夏天,台灣每天10多個縣市高溫警報連發,從數據來看不僅更熱,還更早開始熱,熱更久!待在冷氣房成為民眾的救贖,但室內外造成的冷熱交替,一不小心就會誘發噴嚏、流鼻水等不舒服;不管是擤鼻涕、擦汗,這時候「衛生紙」就成為大家的好朋友,但有網友在網上分享使用衛生紙的另類慘痛經驗,瞬間引發共鳴,造成熱烈討論
Thumbnail
今年夏天,台灣每天10多個縣市高溫警報連發,從數據來看不僅更熱,還更早開始熱,熱更久!待在冷氣房成為民眾的救贖,但室內外造成的冷熱交替,一不小心就會誘發噴嚏、流鼻水等不舒服;不管是擤鼻涕、擦汗,這時候「衛生紙」就成為大家的好朋友,但有網友在網上分享使用衛生紙的另類慘痛經驗,瞬間引發共鳴,造成熱烈討論
Thumbnail
夏日氣溫升高,空氣的濕悶總讓人煩躁難安。太多的冰冷甜食,終日待在冷氣房裡,都會容易讓身體外熱內寒,體內濕氣過重,身體變得沉重浮腫,腸胃的不適症狀也變多了。  夏日五大常見困擾 1.心煩氣躁 2.腹脹不適 3.皮膚好油 4.身體沉重 5.蚊蟲攻擊
Thumbnail
夏日氣溫升高,空氣的濕悶總讓人煩躁難安。太多的冰冷甜食,終日待在冷氣房裡,都會容易讓身體外熱內寒,體內濕氣過重,身體變得沉重浮腫,腸胃的不適症狀也變多了。  夏日五大常見困擾 1.心煩氣躁 2.腹脹不適 3.皮膚好油 4.身體沉重 5.蚊蟲攻擊
Thumbnail
高溫天氣時,許多人會選擇待在冷氣房避暑,但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對肌膚可能產生乾燥、過敏、老化等不良影響。本篇文章介紹瞭如何避免這些問題,包括保持室內濕度、定期清潔空調、補充水分、使用保濕護膚品、適量休息、調節空調溫度和注意防晒等方法。希望這些建議能幫助大家在享受涼爽的同時,也能擁有健康水潤的肌膚!
Thumbnail
高溫天氣時,許多人會選擇待在冷氣房避暑,但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對肌膚可能產生乾燥、過敏、老化等不良影響。本篇文章介紹瞭如何避免這些問題,包括保持室內濕度、定期清潔空調、補充水分、使用保濕護膚品、適量休息、調節空調溫度和注意防晒等方法。希望這些建議能幫助大家在享受涼爽的同時,也能擁有健康水潤的肌膚!
Thumbnail
夏天炎熱濕氣重,大家往往只想待在冷氣房內,卻造成身體難以發汗排毒,進而更不舒服。只要掌握以下方法,夏天泡湯不僅可以放鬆身心,更能消除暑氣、排濕、治冬病!
Thumbnail
夏天炎熱濕氣重,大家往往只想待在冷氣房內,卻造成身體難以發汗排毒,進而更不舒服。只要掌握以下方法,夏天泡湯不僅可以放鬆身心,更能消除暑氣、排濕、治冬病!
Thumbnail
一年四季,都要喝水 但夏天天氣熱,更要多補充水份,並不是口渴了,才需要喝水,人體器官存活必須倚靠喝水來運作。 喝夠水能幫助人體順利執行各項機能,包括促進溶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維他命,幫助酶促進反應順利發生,還能讓人體內的營養物質滲透到細胞內以及進行排毒、增強人體的免疫系統、調節體溫,更能使人容光煥
Thumbnail
一年四季,都要喝水 但夏天天氣熱,更要多補充水份,並不是口渴了,才需要喝水,人體器官存活必須倚靠喝水來運作。 喝夠水能幫助人體順利執行各項機能,包括促進溶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維他命,幫助酶促進反應順利發生,還能讓人體內的營養物質滲透到細胞內以及進行排毒、增強人體的免疫系統、調節體溫,更能使人容光煥
Thumbnail
根據塑膠工業發展中心調查發現,國人體內塑化劑DEHP和DBP比較其他國家來得高。 台北醫學大學也發現,國人體內塑化劑濃度含量高於許多先進國家2至7倍。 而且廣泛的使用塑膠製品,對於環境也會造成極大的危害。
Thumbnail
根據塑膠工業發展中心調查發現,國人體內塑化劑DEHP和DBP比較其他國家來得高。 台北醫學大學也發現,國人體內塑化劑濃度含量高於許多先進國家2至7倍。 而且廣泛的使用塑膠製品,對於環境也會造成極大的危害。
Thumbnail
夏天逐漸來臨,高溫帶來的不適需要特別注意。清淡飲食、攝取纖維食物以調理身體,多喝水保持水平衡,多吃紅色食物來養護心臟。保護好自己的心臟,享受夏日的清涼和舒適。
Thumbnail
夏天逐漸來臨,高溫帶來的不適需要特別注意。清淡飲食、攝取纖維食物以調理身體,多喝水保持水平衡,多吃紅色食物來養護心臟。保護好自己的心臟,享受夏日的清涼和舒適。
Thumbnail
最近眼睛和手乾,醫生說我除了是過敏之外還有缺水,想說買個大的保溫杯提醒自己多喝水,在蝦皮上搜尋保溫杯 看到很多賣家在賣這款標榜316不繡鋼,覺很特別,查了才知道可運用在食用品工業和外科手術器材,這感覺是好的材質及安全。 購買很快送達,剛好今日要到戶外踏青,就來試試保溫效果,上午10點外出,因這費
Thumbnail
最近眼睛和手乾,醫生說我除了是過敏之外還有缺水,想說買個大的保溫杯提醒自己多喝水,在蝦皮上搜尋保溫杯 看到很多賣家在賣這款標榜316不繡鋼,覺很特別,查了才知道可運用在食用品工業和外科手術器材,這感覺是好的材質及安全。 購買很快送達,剛好今日要到戶外踏青,就來試試保溫效果,上午10點外出,因這費
Thumbnail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篇研究,瓶裝水中每公升約含24萬顆塑膠微米/奈米顆粒,其中90%的塑膠顆粒尺寸只有奈米大小。主要塑膠成份為PA、PS、PET等。研究指出,微奈米塑膠粒可能導致細胞損傷和發炎,對人體造成潛在威脅。
Thumbnail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篇研究,瓶裝水中每公升約含24萬顆塑膠微米/奈米顆粒,其中90%的塑膠顆粒尺寸只有奈米大小。主要塑膠成份為PA、PS、PET等。研究指出,微奈米塑膠粒可能導致細胞損傷和發炎,對人體造成潛在威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