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常所留的閱讀心得,多屬尋求向上與良善力量之心得結論;但我這篇特別關注提醒自己有否同樣的惡地方。
因為本書裡面描述的一些公司文化,處處引我共鳴!! ── Keepnoter TALK
在i-mode成功之後,其他公司的董事們也常常對榎(i -MODE負責人)提出這個問題:
「通常一間公司如果採用了外來的人,往往就會與公司內部產生許多摩擦,為什麼i-mode會進行的如此順利呢?」
我認為,爲了新商品而錄用外來的新員工會造成問題是公司內部的想法。
其實反倒是外來的人,會因爲擔心對新公司不夠瞭解,或者無法適應不同的公司風格而處處碰壁、囤積壓力。
Keepnoter TALK:
似是而非的偏見到處都是,影響何其大。
當年公司花力氣與高薪引入一批業界資深員,但沒幾年離職殆盡。 不是他們不努力。而是有權與在位的老人對於新改革只會口頭讚賞,事實根本不動。
P.47
在某次經營幹部會議中,有人提出:「這麼小的液晶畫面似乎看不清楚」的反對意見。
當時榎回答:「坐在現場的諸位,並不屬於這次新行動電話開發所鎖定的年齡層,所以請以在座各位的孩子們的眼光來評估這項新事業。」
Keepnoter TALK:
拖累組織往前發展的人,常是在上位享過去成果與維護現時既得利益、無知又封閉的反對者, 直到數年後走到末路時仍不自知。
而那些人在企業不行後,拿著高額退休或離職金,留下正等苦於生活壓力的中年一輩。
還記得那個NOKIA的著名故事嗎:「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為什麼,我們輸了。 」
P.59
會議結束後,有人做了這樣的發言,「我非常討厭你們。」他居然當著麥肯錫的面,說了這些令人無法置信的話。
在麥肯錫工作其實是相當辛苦的,不管在DoCoMo工作到多晚,都得先回公司開會,準備明天的會議資料。 令人驚訝的是,不管會開到幾點,在隔天早上九點的會議中,昨晚的會議內容都已經是一本整理好的會議記錄。
相對的,DoCoMo的員工在會議中對麥肯錫的發言則毫無反應,坐在位子上沒人記筆記,也沒有人發言。
Keepnoter TALK:
我經常得對一些刻意坐在會議室角落的員工,要求其坐到會議桌的前排來。 那些員工總是與會又不表達意見,只會不斷說自己「人微言輕」。
P.75
雖然我沒有孩子,但我卻擁有一顆赤子之心。當我所擁有的才能藉由朋友獲得了自我肯定時,我想當時的我,表情一定也會像個孩子吧!那種歡喜、迷惘及漸漸興奮的感覺。
夏野高亢的情緒似乎也傳達到我身上:
我終於了解,爲什麼一直以來,DoCoMo內部會議中不斷地講解新事業的內容,卻無法帶動這股衝勁與活力。那就是舊有人員遍缺少了這份喜悅與對新事業的熱情。
目前為止,一起共事的員工都只是將新事業這檔子事輕描淡寫地帶過,絲毫沒有從這件事中獲得任何的共鳴與感想。對於現在的我來說,夏野像個孩子般的興奮有如一股電流傳到了我身上。
那是我第一次眞正體認到,或許這件事會成為比我想像中更了不起的事。
Keepnoter TALK:
為熱情工作的人永遠不會累,我就一直是這樣。
同時,舊有員工總是只想安逸,對新事物排斥,感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P.77~79
無法理解的另一個世界:
每個組織都有每個組織特有的慣用語,往往組織內的人都無法發覺慣用語與「一般話」有多大的差別。
有一間公司稱呼臨時從業員「臨從」以區分與正式員工的不同。雖然這是臨時從業員減縮的名稱,但是「臨從」聽起來好像「臨終」,怎麼念都覺得不太好。
「這種稱呼實在不太好,可不可以改一個稱呼?」。沒有人會喜歡別人稱呼自己爲「臨終先生,臨終小姐」吧!在「臨從」們的抗爭之下,結果是改成了「support staff」(助理)。
你並不知道對方會如何看待你所說的話,因此我們應該更加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遣詞用語。
Keepnoter TALK:
與客戶在會議對談或提出的「正式書面報告」中,經常講出一些令人不解的公司內部用語。
還有一堆只活在自己公司座位眼前那片「辦公桌角」環境的人。
- 只在室內工作的內勤人員,無法感受到無論日曬雨淋刮大風都必須出門的人員心理感受。
- 享有定温空調室、固定餐點與休息時間,從不出差的人員,提案與制定著一堆與自己無關的出差規定。
- 安排生管的人員,只關心自己的工作是否省事順暢;對顧客會因其不趕工出貨供料而停產、無法出貨的事說出「關他何事」的話。
P.83
DoCoMo公司內部,大部份都以電子郵件傳送聯絡事項與公司留言版內容等。因此寬廣的辦公室幾乎沒有人在上班的時間中交談。雖然說沒有人在交談,但其實辦公室裡的員工沒有超過十人。大家不是在看電腦就是在寫報告,每個人都很專注於自己的工作。
當我環視了一下四周,突然開始懷念起那段在Recruit的時光:
編輯部內活潑的氣氛,交雜著笑聲與斥責聲,讓我不禁想回到過去常當下和老朋友聊聊天的情景。 在我撥了電話回去,聽到熟悉的聲音後,頓時我覺得我又找回了原來的自己,開始對著聽筒大聲的聊了天來。 我那稍高的分貝,環繞在整個寬廣的空間。好像有人偷瞄了我一眼,因為只有我的地方呈現出一股熱鬧的氣氛。我隨著話題擺動我的頭,身體也漸漸地恢復了精神。
我知道是「無法說」、「無法理解」、「無法溝通」,這三個「無法」的壓力導致我失去了活力。不久我患了好幾年都沒得過的夏日感冒,慘到連話都講不出來的失語狀態。
Keepnoter TALK: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上,連兩人間簡單幾句話的對談也只用電郵來對話;即使每一封email的內容只有「一句話」;一件小事用電郵來回對答10次,好像在打email型社交軟體對話。 重點是二個人的位子就面對面坐著。
P.84
再加上這是一個做任何事都要上級批准的世界,即使是千元小單位的事,也必須先等上級裁決通過才行。
除此之外,大家在叫我的時候全都冠上了職稱與敬稱;我實在是相當不習慣也非常困擾。 或許是因為我還聽不習慣大家都叫我「松永部長,松永部長」吧!所以每有人叫我時,我老是無法意識到有人在叫我。
有一回,我對一天到晚開口閉口都是松永部長的箱川說:
「我這個人對美感講究的不多,稱呼的美感也算相當重要,但是我的稱呼當中混雞了兩個連續的濁音,怎麼聽都不順耳(松永部長的日文發音中,有兩個連續的濁音),你可不可以直接叫我的名字?」箱川立刻爽朗地回答:
「是。」、「我知道了,眞理部長。」
這段時期,我的生理活動頻率線紀錄降到了我生涯中的最低點。
Keepnoter TALK:
- 在各種聯絡或對話場合上,對於與上級溝通談話後結果言必稱「指示」;上級也樂在「指示」的稱呼中。
- 不斷地被叮嚀或糾正,不管是在會議上、在郵件上,記得稱呼到「主管」級人時,一定要鄭重的在他名字之後加上他的職稱來稱呼。 (與對於上級只能呼姓,不能直接叫名字)
- 經常在公司走道上與較年青的員工相遇時,除了受其以職級稱呼的問安外,還會受到其閃到走道一旁讓我先過的情形。 我非常不苟同地請這些同事不需如此,但就是沒有人改,因為被別人看到沒做的壓力比較大。(當年的我也是這樣子被耳提指導,有時背後就會有人來一句)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