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電影節是個奇妙的存在 ft. 姚經玉

更新 發佈閱讀 28 分鐘

訪問日期:2025-8-12

桃園電影節邁入第十二屆,將在8月22號到9月4號舉行,分布在桃園市三個影城。今年選映了96部作品,在臺灣首映、亞洲首映或是世界首映的影片有53部之多。這次非常開心也很榮幸,邀請到重量級的電影人物,他是桃園電影節策展人姚經玉,江湖人稱姚哥,來與我們分享他挑片的精準眼光,以及為桃園電影節挑片的難度所在。


小時候看很多歐洲電影 都看得懂

蓉:之前就很希望有機會邀請到老師,因為老師自己的故事跟電影的緣分也很特別,我們就先從老師本人開始好不好?因為你是念建築,喜歡電影是從很小開始嗎?

玉:我大概十多歲時候,就莫名其妙的開始很大量的看歐洲電影……

蓉:那個時候怎麼接觸到歐洲電影啊?

玉:其實我也忘記了,就是念書的時候,突然間就一直有機會看歐洲電影,德國的、意大利的,其實我當時不會分,就是一直在看這樣的電影。後來回想起來才發現,我那段時間都在看這種電影。

蓉:小時候應該會有點看不懂?

玉:不會啊,我完全看得懂,而且不管講什麼,完全沒有隔閡。

蓉:好厲害哦,因為我還有印象,我大學那時候很愛看春暉電影台,現在已經沒有,那個時候就播很多歐洲片。我的確很多都會覺得,我感覺到一種氛圍,但我其實有一點看不懂,你不會?

玉:我其實沒有這種感覺,但是我覺得其實就算看不懂也無所謂。因為有時候歐洲電影有個好處,這樣的藝術電影,有時候會在你人生某個階段,你突然間想起來,你曾經看過那個影片,然後跟你的某個心境會契合到,我覺得這是藝術電影的魅力。

念建築、做室內設計 再到熱愛的電影

蓉:然後你明明大學念建築念得好好的,什麼時候決定,我不要建築了,我要去電影?

玉:我從業室內設計一段時間之後我就決定做電影。一直喜歡看電影嘛,後來我在部隊的時候呢,正好我的業務在負責的是管臺中的所有的電影票……

蓉:有這種業務?怎麼那麼剛好啊?

玉:對,就真的剛好,所以我覺得是命運的安排。後來我就大量的,每個假日都到臺中,從早看到晚。

蓉:當兵那一段是一個很重要的分水嶺。

玉:是,但是我當時也沒有想到要從事這個行業,我只是覺得,既然有負責電影的業務,然後可以看到很多的電影,我就盡量的看,那純粹是自己喜歡而已。後來我做了室內設計一段時間,我那時候覺得,做室內設計不錯,但是因為我做的室內設計,除了少部分的是那種住家設計之外,大部分都是屬於很大坪數的公司。那時候我們那個公司是一個美國老板,他所接的都是那種銀行啊或什麼的。我覺得設計那個好無聊哦,因為它很制式。

後來做一段時間,我就突然間覺得,哎,我好像可以做電影,然後我就從電影最基層開始,就往電影整個發展,然後頭也不回的,再也沒有碰過建築。後來碰到我的同學們都已經是營造公司的老板啊,或是建築師啊,非常多,我們到現在群組還是都在聯絡嘛,只有我在這個行業裡面,但我覺得蠻好的。其實有幾次都很衝動,想要他們當我的金主,拍電影(蓉:可以拉來當監製),是啊,是啊,但現在還沒有開口過。

蓉:老師想要做電影,你怎麼知道要從哪裡開始啊?

玉:因為我在軍中的時候,剛剛講到我負責電影的業務,所以我其實是跟電影公司是有聯絡的。做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後來就從電影公司開始做。當然因為我學的不是電影,事實上學電影也沒有用,因為做電影的實務來講,你還是很多基礎的事情要做。所以那時候我就從最基本的業務的部分開始。因為大部分的人不會認為你有行銷的經驗,行銷這個事情如果給剛開始接觸的人,其實有點危險。

蓉:因為你其實很需要人脈。

玉:對,需要人脈還有需要經驗。一個不當的行銷,有時候可能會毀掉一個好作品。所以後來我就開始,反正到了一段時間之後我才轉行銷。

跨足製作 是想要被金馬影展緬懷?

蓉:你當初想要做電影,不是想要拍電影?你就知道是幕後了?

玉:哦,對對對對,我從來沒有想到要拍電影這件事,從來沒有想到。因為我自己喜歡的就是喜歡已經完成的電影。但是到了這幾年,大概這十多年,我就真的開始轉做製片人了。那個原因也是很有趣,是因為,每年我都受邀在金馬獎頒獎典禮,後來我看了好多年之後,突然間發現,金馬獎典禮不是都會有一節,大概兩分鐘,會介紹今年誰不在了,要緬懷一下這樣。那一次我發現這些緬懷的裡面的人,竟然沒有發行的人,沒有做行銷的人,所以我那時候感覺我入錯行了。

我感覺到說,哎不行,我不能做了一輩子電影之後,到了有一天要in memory的時候發現沒有我,怎麼可以這樣子呢?後來我想,那不行,我可能要轉到製作去,它才會紀念你這樣。於是我就開始嘗試製作。但是後來做了沒多久,發現金馬這個懷念後來就把行銷跟發行的人納進來(蓉:就還是回來做發行吧),沒有沒有,其實兩邊都做。這幾年都還有一些製片的作品,發行的更多,發行是一直老本行都在做。


精準預測得獎 不能想著「會賣」

蓉:很多影迷都知道姚老師選片的眼光非常的厲害,那個電影的品味是怎麼培養的啊?是看多就可以嗎?

玉:大概是一個經驗值吧,然後你相信自己在看藝術電影的一種直覺。所以我通常來講,我在看藝術電影的時候,我對於那個電影突然間覺得由衷的激賞那一刻,我就覺得他會得獎。但是如果我在看買電影版權的時候,我心裡面想到的是這個電影它拍得很好,但是它可能不會賣錢,或者是說我希望它有機會賣錢,通常只要一有這個念頭,馬上就不準,在猜獎就不準。我就發現很奇怪。

所以後來就慢慢發現創作這個事情是一個,你心裡面非常,要很pure,要一種很純淨的感覺去創作,那同樣我們在欣賞的人也是要這個感覺。一旦想到賺不賺錢這件事情,它那個電影本身的那個感覺就會不見了,很妙。

蓉:有點玄,又很矛盾。你們去買片就會希望賣啊,但你在挑的時候又不能想著賣。

玉:對。但是,怎麼講呢,有時候很妙,就是我們在看電影的人哦,我每次去各個影展,坎城啊,柏林啊,我去各個影展看片的時候,我心裡面總會希望這一年給我哪些驚喜的電影。我們當然知道大部分的觀眾在選擇看電影的時候是合乎他的期待值,但是以我們來講,我們比較希望能夠在這一年看到更多讓你眼界大開的東西。我覺得這個理念跟劇場會比較接近。我常常覺得很佩服很多劇場的人,我之前的演員也有曾經從劇場轉到電影來的,雖然不容易,但是還是有一些人。

我覺得他們在劇場上面的,我覺得電影已經很辛苦了,當個電影演員,但我發現劇場的演員更辛苦。那個承受的壓力不是只有演出,不是只有現場哦,甚至包括他的經濟能力,甚至來自親友的質疑,非常多劇場的演員要面臨的壓力都大過於電影很多。所以如果能夠在劇場繼續做的人,他那個執著,那個能量要很驚人才行,所以我覺得這一點跟電影創作其實還蠻像的。

蓉:他真的要非常的堅持。

玉:要非常堅持,要比一般人更堅持,甚至連名跟利兩個都不能想哦。我覺得劇場演員常常都會讓我覺得很感動的是這個部分。所以我就覺得,很多藝術電影也是如此,所以這一點是還蠻相通的。我們要是感覺到他們創作的那個誠懇度,其實那個電影會跳出來。

眼光獨到 成為新銳導演的伯樂

蓉:但也真的很需要伯樂,像老師這樣子的人,你們先看到。因為你們沒看到,我們就看不到。

玉:哦,是是是,那對於我們來講,很多導演其實也在期待我們這樣的發行商。因為比方說我們是臺灣的總代理嘛,那我們當然去國外選片的時候,如果他的電影有賣到不同的地區,對他們來講就會覺得很被鼓勵,雖然他是藝術創作,尤其他是藝術創作的時候,他更需要這個鼓勵。我曾經有一次就是在2006年的時候,我在坎城影展只看到第二部電影,我已經驚為天人了,就是《四月三週又兩天》,羅馬尼亞電影。我看完之後呢,其實那時候傻傻的,我實在是沒辦法,被它擋住,我就馬上把它買了版權。那可能才開始第二天,然後又是一個羅馬尼亞電影,又是那個導演的第二部電影,基本上沒有人認為它得獎的幾率有多大。

但是最後到了十多天之後,他就拿下坎城金棕櫚獎。後來那個導演在已經整個爆紅了以後,他在全世界宣傳的時候,我們臺灣對他提出說希望他來臺灣金馬獎一趟,他排除萬難,因為那個sales agent跟他講說,在開獎之前,全世界只有一個地方買了你的版權,就是臺灣,所以他就來了。

蓉:所以其實我們會覺得,老師你們是單打獨鬥,可是你們做了一個很重要的選擇之後,其實是會嘉惠很多影迷耶,它的後續會有很多……,譬如說像剛剛那個導演願意來,其實就是你先看到他了,不然臺灣那麼小的地方……

玉:他可以就錯過了。因為他其實行程在歐洲就排得很滿(蓉:因為他紅了),對對(蓉:但是在紅之前,你先看到他),沒錯。我還記得他那一次是他從中東的影展結束完,下一個應該是馬上要去柏林,結果他就飛到臺灣來,再從臺灣回柏林,所以其實很感人。

蓉:就表示他很感謝你。

玉:對,我覺得很感謝。我覺得其實任何從事藝術工作者的人真的很,就像你剛剛說的,伯樂對他們來講很重要。就這種知遇之恩,其實我想對於藝術創作者來講,都會銘記在心。

蓉:因為如果它就是會大賣的好萊塢這種片子,其實就不太需要了,靠觀眾就好。像尤其藝術電影,電影節就很重要。因為電影節也是一個很矛盾的存在,它要挑的就不是那種賣座電影,但是是挑到很好的電影,你可能看不到的。

玉:對,我常常覺得,有時候有一些藝術創作者,徘徊在他到底要做藝術還是做比較商業,那我常會跟他們講一句我自己勉勵自己的經典名言,就是「藝術的極致就是商業」。但是你能不能做到藝術的極致,這是我們努力的目標啊。

蓉:所以就是跟你挑片一樣,不要先想他會不會賣,是先想那個東西有沒有感動到自己,有沒有感動到別人,能不能賺那個都是之後的事情。

玉:沒錯,之後就隨緣了。因為每個電影有它的命運,我們在選這樣的影片的時候,一開始的初衷也不是在想它賺不賺錢,所以這個真的有時候是我自己的矛盾。比方說我們是一個「片商」嘛,發行公司、片商,那理論上來講應該是做生意,但是說真的,我曾經也有去做過商業的電影,但是在那個時候我會懷疑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行業,我反而會這樣子。所以我就很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事情。

蓉:你要覺得我挑的電影真的是我很喜歡的。

玉:要不然我會懷疑自己幹嘛做這一行。

蓉:那我幹嘛不回去設計銀行呢?

玉:對對對對對,如果真的是這樣,應該好像是做另外一個行業,不是在做這個。我想從事藝術創作者的人,如果聽到我這樣說,應該都很有感覺吧。不是我們不在乎賺錢,當然,如果能夠因為我們的創作賺到錢,我們會非常開心,但是擺出好的創作才是我們真正的初衷。

蓉:嗯,不然幹嘛創作?然後這次老師是不是第三年策展桃園電影節?

玉:是,第一年是幫別人策展,第二年第三年是幫自己策展。

桃園電影節是個奇妙的存在

蓉:你怎麼定位桃園電影節?

玉:我覺得桃園電影節其實是一個非常奇妙的存在。憑良心講,我開始幫桃園電影節策展的時候,其實很多同業的人都勸我不要去做。因為他們覺得在臺灣已經有金馬影展珠玉在前,然後又有臺北電影節嘛,又有高雄電影節,那到底為什麼需要一個桃園電影節?所以很多人都開始會非常質疑。我想對臺北的觀眾來說,也有很多人會覺得,我在臺北有那麼多的影展,我為什麼要到桃園去看一個電影節?有時候也會有這樣的懷疑。

但是我反而因為這個電影節,我開始認識桃園。我覺得桃園真的是,有趣的程度超過我的想像。因為其實我小時候對桃園的某些地區是認識的,因為有很多的親戚跟長輩是住在龍崗啊、中壢啊那一帶,所以偶爾逢年過節會去,對他們的印象大概就僅止於此。

但是後來我開始在跟桃園接觸的時候,我發現桃園實在太豐富了,人文太豐富了。一般我們沒有感覺到,但是比方說我們我們看到閩南族群、客家族群、外省族群,還有新住民跟原住民,這五大族群在桃園,它整個幾乎就像臺灣的縮影,我們如果說臺北市是臺灣縮影,這還未必哦,但是在桃園來說,它真正可以講是完完全全臺灣的縮影。那它又是國門,所以我覺得很有趣。對很多臺北人來講,可能桃園是他常常經過的地方,因為他要出國啊,要出去旅行或者什麼的,但他經過桃園,他卻沒有真正去了解桃園,但其實桃園是真的人文薈萃。

我這幾年因為辦展的關係,常常要到桃園的文化局,我常常被桃園文化局的展覽吸引到。我真的敢保證,很奇怪,桃園文化局本身它的走廊在展出的一些作品,我幾乎每一幅看到都驚豔到不行,它的國畫、山水、油畫甚至是那種年輕人的作品。其實我覺得他們可能找不到更好的展示空間,但是他們的作品的程度其實非常高,我非常的驚訝。所以每次如果有機會去桃園,我在那邊就這樣子看,我覺得都是抓一點閒暇時間在那兒看,我都覺得好享受。

為桃園電影節挑片 非常困難

蓉:那你決定要接下桃園電影節的策展人,你怎麼去幫這個電影節挑片?

玉:我覺得你好會問問題啊,直指核心。其實幫桃園電影節挑片啊,實際上在挑片上面非常困難,我在做的時候才發現它真的非常困難。困難的原因是為什麼,不管是我從國內選片或者我從國際選片,我想任何的電影,任何拍片的人心裡面,拍了一個影片,他都會想到,他的電影可能要走到更好的殿堂。我想桃園還是一個剛開始的影展,今年第十二屆,其實相對金馬已經60多了,所以其實還是一個baby。所以對於很多創作者來講,他可能不會在這個時間第一考慮桃園電影節,那我們要去邀請,跟要去說服他們就會非常的困難。

甚至國外的影片也是一樣,比方說我邀請了國外的影片來臺灣,他們可能第一個想法,為什麼他不是去金馬呢?為什麼他不是去臺北電影節呢?講實在話,可能有時候連去金馬,他們有些時候還會稍微考慮一下,那其他的東西說真的都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因為亞洲的影展很多,就國際來看的話,他可能還有釜山還有東京可以去,他也未必是選擇金馬。

所以這樣子來看的話,那更不要講國內其他的影展了。所以你就可以想見,桃園電影節在選片上面來講,真的要動到非常多的關係,你才有辦法去……,比方說,因為我是買片的人,那我跟這些國外的片商說,我這個影片要在桃園做,那我必須要做個合理的解釋,跟國外講,為什麼在桃園,原因是什麼?那大部分的狀況,他們可以接受是因為我是發行公司,所以我當然很清楚我的行銷方式要怎麼做才能夠讓它凸顯出來,這樣的話比較有辦法去說服國外片商。

蓉:對,我就是想到可能真的要很靠策展人的人脈。

玉:唉,我跟你講,有時候啊,這個人脈呢還是要靠金錢來達成。你知道有時候是這樣,跟他談了半天,他說乾脆你自己買下來算了,他就叫我把版權買下來。因為對國外來講,他最重要是賣版權嘛,他不是要去參展,他參展的話選可以選大影展,對於每個地區來說乾脆就是賣版權。所以他跟你談了半天,他最後就跟你說,乾脆你買算了,你買的話你擺哪裡我都沒有意見,是不是?所以有些時候談不下來的影片,最後也只好如此。所以就要準備……口袋深一點。

蓉:而且就一樣,要用你那種眼光,因為你就是要買下來了,所以你就是挑片真的要非常厲害。

玉:但是還好啦,我真的覺得是這樣,我不會拿桃園電影節去跟其他的影展類比。我想一個電影節還是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我剛剛有講到,桃園它的文化特質,還有包括它是一個國門所在,所以我們其實在選片的時候,我覺得它很適合去挑選某些影片,跟它的特質是接近的。

比方說像我們去年是用《念念眷村》一個紀錄片做開幕片。我想全臺灣沒有人真的去想到用一個紀錄片去做開幕片,但是我們很大膽的這麼做。因為我覺得在桃園電影節來說,我們用一個關於眷村文學的紀錄片做開幕,其實它的象徵意義非常強大。

蓉:真的耶,放在桃園就很合理,放在臺北就很奇怪。

玉:沒錯。而且那時候我很感謝有很多文學的前輩,朱天文、朱天心姐妹,還有包括像白先勇老師、袁瓊瓊老師,他們都幫我們背書,等於是很開心能夠參與或者是來支持電影節。還有導演黃玉珊跟製片謝小韞等於是從頭到尾在push。所以很妙的是,這樣的一個紀錄片可能在臺灣平常時間很容易被淹沒掉,但是卻因為它在桃園電影節做首映之後呢,到現在為止還有很多人一直不斷的探討這個作品跟包場討論。

開閉幕片 挑選勵志電影與紀錄片

我們今年就比較偏向,疫情之後我們盡量選比較勵志的電影。所以今年我們的開幕片就選了泳渡日月潭的《突破:3000米的泳氣》,它很通俗,但我覺得它能振奮人心,所以對我們來講,這個電影做開幕片非常適合。我們閉幕片就是剛剛在聊到我還在對那個字幕,它在講的是一個日本的盲人,他到美國西部征服那些,他專門攀岩。我覺得那過程很感人,因為他是到28歲之後才開始看不見,他前面的人生,他都在攀岩,他並沒有因為他看不見以後,他就放棄這個,他沒有,他仍然持續,所以我覺得會鼓勵到很多人。

蓉:這一次的主題叫做「遇見」,電影節的主題我都會很好奇,因為你不知道你會買到什麼片,所以要看到、有收了這些片以後我們來訂一個主題,對不對?它是不是很難先訂好?

玉:真的很難,我覺得你好內行哦,我的天吶,你怎麼那麼內行呢?下回你來策展,你來策展。

蓉:我買不到片子啊,問題是。

玉:你知道,我們在定「遇見」的時候呢,其實就是覺得在桃園這個地區,你可能可以遇見完全跟你原來的生活不一樣的東西,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事,就在這個地方一起發生。所以我覺得用「遇見」非常符合很廣泛性的可以包容所有的題材。後來我們邀請代言人小薰來幫我們做代言,蘇弘恩導演在拍形象廣告的時候,就是讓小薰在形象廣告裡面遇見自己的過去,跟可能的未來,所以我覺得很好,遇見不是只有我們當下,有可能會讓你突然間有一天遇見了過去,有一天突然間遇見了未知的未來,我覺得這也蠻有趣的。

蓉:在開場白有說到我們這次有96部片,每次影展你真的會不知道要怎麼選,因為真的太多會很好奇的。尤其剛剛有說50幾部,超過一半都是某種首映,可能是臺灣、亞洲或世界的首映。剛剛聽老師講也會知道那個真的是非常困難,臺灣這麼小的地方,又是桃園的電影節,你要找到很多,而且還在這邊首映,真的應該很難想像的……

玉:我覺得我真的很幸運,在選片的過程中真的獲得很多人幫助。比方說像最近大家比較會談到的就是《里斯本丸沉沒》,中國的一個紀錄片,它代表中國角逐今年2025年的奧斯卡,後來因為一些因素,它有被撤掉。但是這個影片呢,我覺得它剛好彌補了我們兩岸甚至包括日本,完全不知道的一段歷史。這段歷史幾乎如果不是因為這個影片的話,大概再過幾年就完全蒙塵了。

策展人的選片指南

蓉:那麼多部片,如果要挑老師自己的片單的話,你會怎麼跟大家推薦必看的?

玉:我覺得假如你是對大陸電影會很好奇,想要看的話,我會覺得剛剛講到《里斯本丸沉沒》,還有包括王一博的《熱烈》,還有包括我們這次做管虎的專題。管虎去年在坎城影展「一種注目」拿下最佳影片的《狗陣》,彭于晏演的。還有包括管虎的兩部成名作。我想這些影片都是非常適合在這次看到,而且都是首映。

如果你喜歡看日本片的話,我覺得在桃園電影節選擇日本片有一個非常大的特色,一般我們在臺灣,你會看到的日本片通常都來自於東京,但桃園電影節所安排的日本片跟一般不一樣,大部分來自東京以外的地方,很妙對不對?

蓉:是刻意的嗎?

玉:也沒有刻意,因為桃園它本身跟日本宮崎縣是姐妹市,然後我們在去年的時候邀導演來,那你知道就很好玩是,這些導演來了臺灣宣傳他的電影之後,其實他們都好開心,而且他們很滿意。所以他們回去的時候就會跟很多的影人講到,他們來臺灣參加桃園電影節的經驗。然後很多像這樣的導演,他們就把桃園電影節也選為他們的目標,所以我們在邀這些日本片的時候其實很順利。我甚至其中有一個影片是來自於九州熊本,有一個女導演,她原先是個女作家,還蠻有知名度的,她轉做一個女導演,她的人生四十多歲突然間想做導演,她就開始拍,找她的老公投錢當製片。

他們就拍了一個片叫做《無骨燈籠》,沒有骨頭的燈籠。那聽起來有點恐怖,對不對?好像是個恐怖片,不是,它《無骨燈籠》的意思就沒有骨架的燈籠,日本有的燈籠是沒有骨架的。那這個《無骨燈籠》呢,其實它是九州熊本這裡的一個特殊的文化,但它的故事,卻反而有一點點懸疑。它主要在講到說有一個匠人,他在做這些東西,他很年輕,但是他的太太就突然間死去了。他還在努力平復自己傷口的時候,有一天他碰到一個女子,這女子來找他,竟然長得跟他太太一模一樣,這故事是從這邊開始。

但是看完這個電影有個特點就是,你會馬上恨不得趕快飛到熊本去。因為它把它的文化節慶還有這個動人的故事,全部融在這個影片裡面。那個導演跟她製片老公都會來,他們非常開心來參加。我們這次還有日本的演員尚玄,他有兩部電影在這裡,他也來,然後拍他的導演也來,還有其他的日本導演也來。所以這次在我們在桃園電影節所放映的日本電影,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搜尋一下,真的非常多,而且很多都是新的,第一次在臺灣露臉的,日後會不會再看見真的也不知道,或許只有這個機會在桃園電影節看得到。

首映片很重要 但也很難宣傳

蓉:也因為電影節會蠻多是首映,它推起來應該也就蠻困難,會嗎?因為大家很陌生?

玉:我的天吶,我又忍不住再稱讚你一次了。你完全知道我們的心靈啊,我的天吶,真的太可怕了。你知道,我們如果今天要推經典片,其實講出來大家耳熟能詳。但事實上,我們電影節當然有很多新片吶,剛剛主持人有念到嘛,對不對?念到了那麼多新片,但是我們說真的,因為新的資訊不容易找,新片的資訊特別難找到,所以其實很多觀眾會在宣傳上面不知道有那麼多新片。所以我說真的就是因為太多的新片,包括我們的開幕片,另外一支是《拿波里的美麗傳說》,它是意大利大導演索倫提諾的電影。

索倫提諾的電影一向都是金馬等級的,但我們這次把它放在我們的開幕片,同樣我們在裡面也有放別的導演的,意大利導演的專題。他的專題很好介紹,因為大家已經熟悉了嘛,但是這位導演他的新片擺在這裡,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所以其實包括我們在電影節裡面有很多的新片,其實比較落在前兩個單元,大家在看手冊的時候可以稍微注意一下,或者在網路上也可以看得到。

這兩個單元裡面,其實新片全部包在裡面,那這些新片,做首映的影片,其實很難一一被介紹到。但是如果大家想要看一些新片,就往這個片單去找,絕對會很滿意。

與電影的心靈契合 只有自己知道

蓉:而且我覺得電影節或影展很有趣,也是訓練自己的挑片眼光,因為你不可能全看,所以有些時候我覺得就是那個頻率對了……,我每次覺得我挑到一個很不錯的電影,然後它並沒有很熱門的時候,就會覺得我好幸運哦,會有那種感覺。

玉:對對對,哎呀,我真的覺得你一定要來桃園看電影,真的,我們要邀請你來。我覺得你一定會很喜歡桃園電影節,因為我覺得從桃園電影節可以找到很多,諸如像你剛剛所說到的這些,瑰寶。我覺得這種尋寶的感覺其實也挺好的。我想借用一下那個影評人,就是我們講那個李幼新,李幼鸚鵡鵪鶉小白文鳥,借用他講的一句名言就是,「每一部電影都有它值得被看的地方」,他常這樣覺得。所以其實大家不用覺得,那個電影是如何,別人推薦很多的電影對你而言也未必完全符合到你。有時候看到了一部電影真的就是貼到你的心,其實也不用怕你是不是唯一的人,你不用擔心,我覺得那個電影跟你的心靈契合那種感覺是只有你自己知道的,別人怎麼講,那都是別人的事情。所以我真的覺得,其實我自己很享受在漆黑裡面自己在跟螢幕對話,我覺得那個感受其實你真的會很有收穫,跟在喧囂裡面是完全不一樣。

蓉:老師身為電影人那麼久的時間,你有為電影覺得有危機嗎?進電影院這件事?

玉:哦,有,我跟你講,我真的覺得我幾乎大概已經經歷過了,我們到目前為止所有的……,我在今年是第35年在這個行業啊,所以其實我經歷過的是什麼呢,就是那個video的,那個錄影帶的,那個時候我們真的覺得電影要完了。

那時候我們已經覺得電影,因為它是整個整個斷崖式的,那時候覺得電影要完了,因為它已經變太方便了,所以的確很多電影院在那個當下是關掉了,因為出租錄影帶太普及了,而且直接到你家去了,很方便。後來這個結束完了以後,我們在面臨到的危機就是在那個DVD,DVD也是我們另外面臨到,因為它的解析度更好了,而且它又更方便攜帶。但我覺得包括你說的第四臺,這個也是我們另一個危機。

「電影不死」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蓉:所以你們已經很多次覺得電影要完了。

玉:哦,我覺得真的是,包括我的前輩都跟我講,叫我不要在這個行業,趕快轉行,覺得這個行業已經沒有用了,這個曾經都經歷過。一直到了出現Netflix,再加上疫情,這兩件事情碰到一起的時候完全雪上加霜。我覺得這個部分對我們來講,是真正傷害比較大,對電影院來講,尤其是疫情。

蓉:但是我覺得時間久了就會覺得好像很難說。我覺得搞不好它不會死掉,又會有這種感覺。

玉:我們學電影的人都常會講,電影不死,只是換個形式存在。我有時候不知道這個是真的還是安慰我們自己。

蓉:真的我們沒有辦法預測未來,就像我們在疫情之前都覺得廣播要死了。結果因為疫情,超級多人開始做podcast,聲音內容又起來。之前我們都覺得廣播應該快要死掉,因為只剩開車的人在聽,但因為疫情反而又不一樣了,所以好像真的是很難預料耶,但大家都會需要不同媒介的溝通,電影應該還是很難消失的……

玉:你用廣播舉例,突然間鼓勵到我。因為我覺得廣播比我們更辛苦。其實我們在這個行業裡面啊,我覺得我們很辛苦,沒有錯,但是我後來發現,其實比我們更辛苦的很多。比方說你提到廣播,廣播的確是這樣子啊,然後另外還有包括像出版業。出版業這幾年是真的是「慘業」啊。所以有時候我們在看到別人的時候,我反而覺得,我們好像比別人還多一點幸運。所以現在我們在做電影行銷上面來講,我常常會覺得,以我們做藝術電影的人來講,通常盡量的能夠,如果跟出版社的結合,我不會跟他們要求太多,只要能夠幫到他們,我們就合作。跟任何人都一樣。因為我覺得我們這樣都是小規模的存在,只要能夠合作,我們應該可以有有一點力量,至少我們相互依偎著,會相信前面,有人跟你一起,所以我覺得可以這樣做。

到電影院裡 體會不同的人生

蓉:因為電影節太多電影了,所以我們今天都沒有聊到給我們的訪綱裡面的東西,但我會覺得,反而聽姚老師這樣分享,會對這個電影節很好奇。現在資訊都很發達,你只要Google桃園電影節其實就可以找到很多的資訊。最後老師可不可以跟我們分享,你希望電影節可以給大家什麼?

玉:我們給了很多的主題在電影裡面,不管是「抗戰八十英雄榜」或是不管是在「焦點人物」,李行導演跟鄧麗君的,或是說侯孝賢跟舒淇的,不管這些東西,我覺得還是讓大家都覺得就是,你看得到我們自己生長的地方,然後我們看得到別人的文化,我覺得電影節就是這樣子,我們在短短的一部電影,可能就是一個半小時左右,你會領略到另外一個你一輩子人生領略不到的文化。我想看電影這個事情,很多人會覺得我是不是在電視劇看得到,我跟各位講你真的在電視劇看不到。因為電影是藝術創作,很多電視劇不是。為什麼我這樣講,因為很多電視劇它有它商業的導向要做的,所以它不是像電影這麼純粹的在做一個議題的探討,或是一些社會責任,甚至是論文式,有思考等級的東西,我想在電影中你會看得到。這個會讓你會想到的東西是超過一般的,人生你無法觸及的經驗。所以很歡迎大家能夠到電影節來看不同的議題,溫故或者知新,這兩個都是很適合觀眾到桃園電影節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藝所當然
8會員
77內容數
《藝所當然》是個廣播、podcast節目,希望以活潑親切的對談,帶領聽眾了解表演藝術,並且了解從業者在工作、生活中的心境與處境,同時呈現台灣表演藝術現況。這裡是訪談文字紀錄。
藝所當然的其他內容
2025/08/05
八月表演工作室9月將在北中南舉行四場《來吧!親愛的》共融藝術分享會,聽聽八月表演工作室創辦人安德森, 與這次的行政統籌小得分享這次舉辦工作坊與拍攝紀錄短片的心得。
Thumbnail
2025/08/05
八月表演工作室9月將在北中南舉行四場《來吧!親愛的》共融藝術分享會,聽聽八月表演工作室創辦人安德森, 與這次的行政統籌小得分享這次舉辦工作坊與拍攝紀錄短片的心得。
Thumbnail
2025/07/29
再現劇團《臺灣妖怪演劇計劃2——落人之家》,9/20-9/28將在臺大遊心劇場演出。導演志偉的「妖怪演劇計畫」有個宇宙,揉合奇幻、歷史、傳統獅藝、當代偶戲,呈現那些被文明遺忘的被當成奇觀的人們。身為再現劇團核心團員、《落人之家》首演版舞台設計的鳥任,分享他所看到的《落人之家》。
Thumbnail
2025/07/29
再現劇團《臺灣妖怪演劇計劃2——落人之家》,9/20-9/28將在臺大遊心劇場演出。導演志偉的「妖怪演劇計畫」有個宇宙,揉合奇幻、歷史、傳統獅藝、當代偶戲,呈現那些被文明遺忘的被當成奇觀的人們。身為再現劇團核心團員、《落人之家》首演版舞台設計的鳥任,分享他所看到的《落人之家》。
Thumbnail
2025/07/22
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從2021年發起了共融劇場計劃「非聽覺劇場創作實驗室」,邀請青年創作者跟聾人朋友共同創作,近五年來,陪伴了15位聾人創作者完成了60場演出與工作坊。8/2、8/3,在牯嶺街小劇場將有「2025 Co-reate非聽覺劇場創作實驗室《語言邊界》」。子翎想要知道,共融藝術可以走到哪裡。
Thumbnail
2025/07/22
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從2021年發起了共融劇場計劃「非聽覺劇場創作實驗室」,邀請青年創作者跟聾人朋友共同創作,近五年來,陪伴了15位聾人創作者完成了60場演出與工作坊。8/2、8/3,在牯嶺街小劇場將有「2025 Co-reate非聽覺劇場創作實驗室《語言邊界》」。子翎想要知道,共融藝術可以走到哪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還記得用電影陪你度過日常的《日日有影2023》電影日曆嗎?
Thumbnail
還記得用電影陪你度過日常的《日日有影2023》電影日曆嗎?
Thumbnail
第96屆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代表介紹,每一部作品的介紹都提供中文片名、導演,以及香港、臺灣、澳門上映或上架串流平臺等資訊。
Thumbnail
第96屆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代表介紹,每一部作品的介紹都提供中文片名、導演,以及香港、臺灣、澳門上映或上架串流平臺等資訊。
Thumbnail
撰文/張鈺玟;於 2024.04.24(三)部會測記 本次部會很榮幸邀請到好威映象的負責人孫宗瀚與我們分享電影產業中的發行與行銷。 ➤ 電影產業簡述 電影產業包含上游的「製作」與下游的「行銷」。上游負責產出電影,過程中包含尋找電影開發的資源、完成劇本、找劇組人員和演員、後製剪接等。下游則是負責
Thumbnail
撰文/張鈺玟;於 2024.04.24(三)部會測記 本次部會很榮幸邀請到好威映象的負責人孫宗瀚與我們分享電影產業中的發行與行銷。 ➤ 電影產業簡述 電影產業包含上游的「製作」與下游的「行銷」。上游負責產出電影,過程中包含尋找電影開發的資源、完成劇本、找劇組人員和演員、後製剪接等。下游則是負責
Thumbnail
《消失的情人節》是於2020年由陳玉勳執導,李霈瑜及劉冠廷主演的浪漫喜劇,本片打破了此類型電影幾乎未曾奪得最佳影片的紀錄,並在獲得11項提名下,最終抱回5座金馬獎。
Thumbnail
《消失的情人節》是於2020年由陳玉勳執導,李霈瑜及劉冠廷主演的浪漫喜劇,本片打破了此類型電影幾乎未曾奪得最佳影片的紀錄,並在獲得11項提名下,最終抱回5座金馬獎。
Thumbnail
2024 第 26 屆台北電影獎方才公佈完整入圍名單!前陣子在中國掀起話題、叫好又叫座的《周處除三害》一舉入圍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 13 項提名最多,成為現階段的大贏家。蕭雅全導演《老狐狸》以 10 項提名居次,魏德聖導演《BIG》為 8 項提名排第三。
Thumbnail
2024 第 26 屆台北電影獎方才公佈完整入圍名單!前陣子在中國掀起話題、叫好又叫座的《周處除三害》一舉入圍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 13 項提名最多,成為現階段的大贏家。蕭雅全導演《老狐狸》以 10 項提名居次,魏德聖導演《BIG》為 8 項提名排第三。
Thumbnail
全台灣第一本橫式電影日曆 《日日有影》經典回歸✨ 2025 版本預購開跑,即將重磅上映 還記得用電影陪你度過日常的 《日日有影2023》電影日曆嗎? 我們以「電影黑盒子」為概念 將大銀幕搬出戲院 邀請 105 位電影人/影評/作家 ✕ 12 位插畫家 用文字寫下對電影的感受 也用插畫繪製對電影的
Thumbnail
全台灣第一本橫式電影日曆 《日日有影》經典回歸✨ 2025 版本預購開跑,即將重磅上映 還記得用電影陪你度過日常的 《日日有影2023》電影日曆嗎? 我們以「電影黑盒子」為概念 將大銀幕搬出戲院 邀請 105 位電影人/影評/作家 ✕ 12 位插畫家 用文字寫下對電影的感受 也用插畫繪製對電影的
Thumbnail
其實2024年我看的第一套電影是朝偉主演的《金手指》,入場為了看朝偉,而整套電影亦的確只看朝偉😂 (下有劇透)
Thumbnail
其實2024年我看的第一套電影是朝偉主演的《金手指》,入場為了看朝偉,而整套電影亦的確只看朝偉😂 (下有劇透)
Thumbnail
「做電影就是一種堅持吧。每部片其實都有自己的難關,就是因為每一部電影都是新的生命,我反而會覺得因為無法預期,所以在製作每部電影的時候,我都視為挑戰,去面對它就對了。」
Thumbnail
「做電影就是一種堅持吧。每部片其實都有自己的難關,就是因為每一部電影都是新的生命,我反而會覺得因為無法預期,所以在製作每部電影的時候,我都視為挑戰,去面對它就對了。」
Thumbnail
去年是大疫退散解封之年,生活回歸正軌,年初時的確有點報復性消費的觀影心態,但下半年後真的是有不少想看的作品。
Thumbnail
去年是大疫退散解封之年,生活回歸正軌,年初時的確有點報復性消費的觀影心態,但下半年後真的是有不少想看的作品。
Thumbnail
自從前年夏天搬到台中之後,我離電影的距離就越來越遠。少了影展,少了可以從容看片的台北檔期,那些成天繞著電影打轉的生活軌跡,彷彿像是上輩子。但我還是還是相信著電影。本文將會依序介紹十部2023年的個人電影,每部作品都有它的柔軟與尖銳,正好觸及了我這一年的所思所感,分享給你。
Thumbnail
自從前年夏天搬到台中之後,我離電影的距離就越來越遠。少了影展,少了可以從容看片的台北檔期,那些成天繞著電影打轉的生活軌跡,彷彿像是上輩子。但我還是還是相信著電影。本文將會依序介紹十部2023年的個人電影,每部作品都有它的柔軟與尖銳,正好觸及了我這一年的所思所感,分享給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