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帶來一篇清楚又實用的測試速報── 《Luxgen n5 / 鴻海 Model B 純電跨界能耗測試數據公開》,把大家最關心的「續航、能耗、實測情境與買家/投資人應注意的重點」一次整理好
--- 重點速覽(先看重點) 官方能源署送測結果(NEDC):續航 516 公里;能效 7.6 km/kWh(單馬達版本)。 試驗車型為 Model B(Luxgen n5 的原型 / 鴻海開發車款)單馬達後驅,最大輸出約 229-230 匹馬力。 重要提醒:NEDC 為實驗室型測試標準,通常比 WLTP / EPA 等更樂觀,實際日常續航通常會較標示值低(差距視路況、氣候與載重而異)。 --- 一、數據詳述:官方公布了什麼? 根據能源署與多家車媒彙整的送測資料,這次送測車款為單馬達(後驅)版本的 Model B(Luxgen n5 原型): NEDC 續航:516 公里(試驗條件下的理論數字)。 能效:7.6 km/kWh(意即每 1 kWh 電池可跑約 7.6 公里)——用簡單換算,若車輛實裝 70 kWh 電池,理論續航 ≒ 70 × 7.6 ≒ 532 km(NEDC 條件)。 動力輸出:單馬達版最大馬力約 229-230 hp,與官方此前公布數據吻合。 (資料來源:能源署登錄、車壇媒體整理與鴻海/Luxgen 官方資訊彙整。) --- 二、數字怎麼看?NEDC 與「真實世界」的落差 很重要的一點:NEDC 是一種實驗室測試,數字通常偏樂觀。多個權威與汽車測試機構指出,NEDC 比 WLTP / EPA 更容易給出較高的續航數據,實際路況(冷氣、暖氣、溫度、速率、上下坡、載重、輪胎壓力等)都會讓真實續航打折。一般經驗與研究顯示,NEDC 的標示值可能比 WLTP 高出 15–30%,而真實世界又可能比 WLTP 再低一些,因此消費者在換算時要有心理折讓。 換句話說:516 km(NEDC) ≠ 你日常一定能跑 516 km。實務上,溫和估算下,WLTP 或實際行車可能落在 NEDC 的 ~70–85% 範圍(視情況而定)。建議買家以「NEDC 作為比較指標,但預期實際可用續航會低於該數字」為基準。 --- 三、對消費者/通勤族的意義(簡單換算) 能效 7.6 km/kWh 代表的直觀含意很容易算: 若日常通勤單程 30 km、每日來回 60 km,每度電可跑 7.6 km → 每日耗電約 60 ÷ 7.6 ≈ 7.9 kWh。 假設你家電價(含夜間充電優惠)每度電 NT$4,單日充電成本 ≈ NT$31;每月 22 個工作日則約 NT$682。 這些換算能幫你把「續航數字」轉成具體的用車成本估算,判斷是否符合通勤與家庭需求。 --- 四、投資人與車迷該關注的 7 個追蹤指標 1. 官方公布的 WLTP / EPA 對應數字(若廠方日後補測會更貼近實際)。 2. 實車路測報告(第三方媒體或車主回報):真實道路與冷熱天候條件下的續航表現。 3. 電池容量與快充功率(kW):決定長程行駛與充電便利性。 4. 輪胎與車重(kg):會直接影響能耗。 5. 車輛空調使用情況與冬季續航衰減數據(冷天續航通常衰減較多)。 6. 售價區間與補貼適用(是否落入貨物稅/補助門檻):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 7. Model B / Luxgen n5 的在地服務網與維修/電池保固方案:長期持有成本的重要變數。 --- 五、風險與提醒(別被「NEDC 數字」沖昏頭) 別只看一個數字下決定:516 km 的標示是好新聞,但不要把它當作保證。等第三方實測與使用者回報累積後,才能更精準判斷真實表現。 版本差異會大:上述數據來自單馬達版本;雙馬達、四驅或高性能版本的能耗/續航會不同(通常續航較短但加速更強)。 充電體驗決勝負:快充功率、充電站覆蓋率與電池退化管理,將比單純續航數字更影響消費者感受。 --- 六、粉色花海小結(給想買或想投的人 ↘) 買家角度:若你的日常里程不高,且重視都市便利與科技配備,Model B / Luxgen n5 的能耗表現(7.6 km/kWh)在 NEDC 下看來相當有競爭力。但務必等到 WLTP/EPA 或第三方實測數據出爐,再用保守折讓(例如把 516 km × 0.75 當作實際期待)評估是否合你的需求。 投資人角度:能耗與續航是產品競爭力一環,但真正影響業績的是量產交車數、售後信任、價格策略與補貼政策。技術數據只是開場,銷量與利潤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