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幾乎貪婪地依附在書頁之間。
也許是因為家境清貧,沒有什麼娛樂可以耗掉時間, 我只能在烈日下奔跑,汗水與灰塵混合成一種金屬味的氣息,然後逃進圖書館,像逃進一個會呼吸的魔法洞穴。百科全書對我有一種近乎宗教的吸引力——它們沉默、厚重,如一座座等待啟封的神殿。
家裡有一本書,厚得像一塊石碑。封面是無盡的黑色——不是單純的顏色,而像一片沒有邊界的夜空。凝視它的那一刻,我感覺自己被某種無形的存在注視著,那黑色像活物一樣微微呼吸,似乎在感知我的心跳,跟著我一呼一吸,有一種既安全又令人忐忑的感覺。
我抱著它,就像抱著一個濃縮了全世界的立方體, 書名已經模糊,但我依稀記得,它可能叫作《瀛寰搜奇》。翻開它的那一刻,空氣像被什麼力量凝固, 陽光透過窗玻璃灑下來,細細地落在紙頁上,像一場沒有聲音的沙雨。書裡記載的全是真實得令人不安的事件——巫醫徒手取出心臟再放回去,傷口瞬間合攏如初; 那些眼看就要咽下最後一口氣的病人,也在下一秒恢復得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上百頭牛在一夜之間集體死亡,內臟被掏空,卻沒有一滴血跡;城市裡忽然消失的建築,沙漠中憑空出現的光柱,海面上漂來無法命名的生物……每一則都附有照片,像攝影師從現實的最深處,捕捉到那些原本不應被看見的瞬間。
那不是普通的書,它更像一條看不見的潛流,悄無聲息地沿著我的脊椎向上流,滲進腦海,滲進我那時尚未覺醒的靈魂深處。我似乎在一瞬間,看見了世界的縫隙。
那裡潛伏著某種不可言說的力量——既荒誕,又真實; 石板路的裂縫在陽光下微微發光,風裡夾帶低語,水面似乎在映射一種未知的符號。而我,卻無法確定, 自己是否真的感受到了它們。那一刻,我明白——這不是一本百科全書。它更像一位沉默的靈性導師,用看不見的手覆在我的頭頂,傳遞著我還無法解讀的訊息,是通往未知處的一扇門。
但我的好奇心卻因此嘎然而止,畢竟那年我年僅不到七歲,那些照片的印象,那股深不可測的恐懼在我胸口蔓延,像潮水般滲進腦海,揮之不去。於是我決定封書。只因為我的怯懦,我將它藏在家裡某個不起眼的角落,像無情地拋棄了一位沉默的朋友。我藏得很深,深到多年以後,當我回想起這件事,試圖再次尋找它時,卻發現它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彷彿從未存在過這個世界。
已是無數個年頭過去,每當我回想那本書,那無盡的黑色封面仍像活物般在暗處呼吸,默默感知著我曾經的心跳,它的存在早已超越紙張與墨水,成為一種靈性的暗示——提醒我,世界比表面看到的要複雜得多,而那扇通向未知的門,即便被我暫時封住,也終將在某個時刻悄悄敞開。
我依然能感受到它的重量——不只是紙與墨的重量,而是時間、空間,以及某種不願被命名的力量交疊而成的重量。就像哈利波特推開九又四分之三月台的牆,發現魔法世界真實存在,那本書,成了我靈性旅程的起點,
而我對未知的追尋,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