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讚嘆Azure的資源超級豐富💯
不過初學Azure時,複雜的介面+文件常常讓我感到滿頭問號;
一堆資源、服務又很多種,像是目前學了Cognitive Service、Translator、Speech、Vision、tts、Whisper…所以,寫程式時要記得抓對金鑰跟端點,還有記得檢查定價層,千萬不要開到天價服務!!今天老師帶我們看到了一個不連網的Disconnected Containers翻譯服務,竟然一年的收費高達8位數…都可以買一棟房子了,真是有趣🤣
上次學了用LINE Bot做應聲蟲(用戶輸入什麼、機器人就回覆什麼),後來進階成有可以處理影像、聲音、拍照,或是以上功能同時擁有的。
今天則是練習用Azure AI Translator + LINE Bot機器人,要特別注意,如果想做「音譯」的功能,要去官方文件查詢,有在Transliteration列表裡的才能做。(較常見的有日文、韓文、泰文…等。)

我選擇的是日文翻譯,經過一番設定,可以同時翻成英文跟中文唷!

這段話是一個日文繞口令、也有一隻賽馬名字就取做Sumomomomomomomomo
中間有遇到一個小插曲,因為我們使用的IDE是VS Code,老師有建議我們每一隻專案都可以用虛擬環境(.venv)不然有可能會遇到套件衝突的狀況發生。點開右下角的版號,看到非常多種,其中只有一個是全域的。
然後老師也給我們新手鼓勵,大意大概是,新手在寫程式的時候難免需要花時間在設置環境上,不管是設置虛擬環境、或是邊寫邊遇到其他錯誤狀況其實不是程式碼的問題,而是要安裝一些套件等等,或是像使用NGROK每次重開電腦就要重新設定一次(重新設定大概有五個步驟吧,有時候防毒軟體還會無預警把NGROK刪掉,像我今天從終端機切換目錄後,燈愣!NGROK被殺了…只好趕忙重灌,真的是吼XD);
而且當我們遇到不同的老師、或是看了不同教材,錯亂感其實也是條必經之路,譬如可能有的老師用jupyter notebook、有的PyCharm、有的VS Code、有的colab…等等,但這個其實也可以當作是一件好事,多多學習不同方式呀!
(這剛好也是我最近感到挫折的地方,就是常常要面對系統會噴錯😫會覺得怎麼設定起來那麼複雜…很謝謝Ryan老師給我們的及時雨。)
以及過程中會一直用到Python Flask 的 Debbuger,執行按鈕是在左側,外觀有一隻蟲的那顆,而不是平常習慣按的右上角「執行Python檔案」鈕。
這邊就有點小複雜,要先傳訊息給LINE Bot,然後在程式碼中新增中斷點,觀察相關的訊息,再去推斷可以怎麼修改程式碼,很像是偵探家在找尋蛛絲馬跡,也可以叫出Copilot在側邊欄跟它一起討論對策。這個實在是蠻厲害的,Copilot常常是可以預判我的預判,但跟Copilot溝通也是要快狠準,因為有額度限制…
在微軟的LEARN裡面也有教學Copilot的提示工程,我覺得也可以參考看看:使用 GitHub Copilot 的提示工程簡介
這邊第一章有教四大步驟:
- 單一 (Single):始終將您的提示集中在一個單一明確定義的工作或問題上。 這種清楚性對於從 Copilot 獲得準確且有用的回應是很重要的。
- 具體 (Specific):確保您的指示明確且詳細。 具體性可帶來更適用且更精確的程式碼建議。
- 簡短 (Short):在保持具體的同時,也要讓提示能夠簡潔、扼要。 這種平衡可確保清楚性,而不會使 Copilot 負荷過重或使互動複雜化。
- 圍繞物 (Surround):利用描述性的檔名並讓相關的檔案保持開啟。 這可為 Copilot 提供豐富的內容背景,進而產生更量身定制的程式碼建議。
- 例如,像「撰寫一個 Python 函式來篩選並傳回指定清單中的偶數」這樣的提示既是單一聚焦又是具體的。
- 也可以藉由在程式碼頂端新增一些註解來提供您想要的更多詳細資料。
最後,老師介紹了其實還有一種翻譯是文言文噢!算是一個隱藏小彩蛋。
立刻來試看看桃花源記:

真的可以耶,好想知道它背後怎麼運作的,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