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週六的夜晚,我第一次走進酒吧。
霓虹燈不算刺眼,空氣裡沒有想像中的煙味。
只是幾個人,坐在一張木桌前,像學生時代那樣,談天,說夢,聊著寫作課後的心事。
我帶著些微的忐忑走進去,卻意外感到自在。
直到午夜十二點半,我起身離開。
聽說後來他們聊到凌晨四點。
那種自由,我還沒學會。
隔天早晨,我們又並肩走進廟裡。
香火正盛,鐘鼓迴盪。
昨夜的笑語和此刻的肅穆交疊在我心裡,像是人生的兩端——一邊是喧囂,一邊是靜謐。
我握著香,心裡卻在默默告訴自己:
願自己能走出熟悉的框架,也願自己能在新的連結裡找到歸屬。
酒吧讓我看見外在的熱鬧,
廟宇讓我聽見內心的低語。
原來生活並不需要二選一,
它可以同時容納熱烈與安靜,陌生與熟悉。
那一刻我明白,
所謂的成長,不是去擁有更多,而是願意走出去,
然後再走回來,
在不同的聲音裡,找到更完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