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以為,訓練和人生就是不斷地往前衝。
就算累了,也告訴自己撐一下就過去了;就算不想動,也強迫自己不要鬆懈,因為「自律的人不該找藉口」。
我也曾經以為,努力是一種價值的證明。
只要我夠拚、夠持續、夠強,就能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在這樣的信念下,我給自己排了密集的訓練課表、高壓的工作節奏,以及嚴苛的生活要求。
但真正把我擊垮的,不是訓練太多、事情太多,而是我從來沒學會休息。
「練一天休一天」不是妥協,是智慧。
過去的我,習慣連續高強度訓練,覺得多做一點總比少做一點好。
但我漸漸發現,這樣只是在加速燃燒自己。
壓力賀爾蒙開始暴增,身體的反應變慢,情緒也變得更敏感、更脆弱,同時暴躁。
後來我強迫自己改變——練一天,休息一天。
不是「偷懶」,是練習對自己誠實。
這樣的改變,在前兩三週,效果就開始浮現:
肌肉的質感明顯提升,情緒變得更穩定,我看事情的角度,也不再那麼尖銳、急躁。
我才發現,真正的進步不是靠多練來的,而是靠沉澱來的。
「我應該要」這句話,困住了我太久
身為教練,我給自己設下太多條件:
我應該要有好的體態、穩定的情緒、專業的談吐、良好的生活作息,還要有榜樣的形象。
一開始這些原則讓我成長,但久了,我發現自己根本不像是在生活,而是在扮演一個「教練的人設」。
每天出門前像是在化妝,穿戴整齊、笑容到位、語氣沉穩。
但心裡卻疲倦、煩躁、空虛。
我不是不愛這份工作,而是我搞不清楚自己什麼時候可以真正當自己。
後來我才知道,這正是我不快樂的根源。
當我們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該成為什麼樣的人」,卻忘了「自己到底是誰」,那就永遠無法真正踏實地活著。
停下來,不是放棄,是重新對齊方向
這個時代節奏太快了。
網路告訴你,30歲前要買車買房、成家立業,要出類拔萃,要趕快成功。
我們都急著往前跑,卻沒人教我們怎麼停下來。
甚至,我們根本不敢停下來,怕一停,就會被別人拋在後頭。
但這段時間,我明白了一件事:
真正的成熟,不是時時刻刻都很忙、都很強,而是能在需要的時候讓自己安靜下來,好好想清楚:我現在做的,是我真的想要的嗎?
我們當然可以繼續努力,但那個努力,應該是建立在「理解自己」之上,而不是「討好他人期待」之下。
練習休息,是給未來的自己最深的投資
現在的我,仍然有高標準,仍然自律,仍然在進步。
但不同的是——我開始學會停下來。
這一課學得很慢,也很難。
但它讓我終於不再把自己逼到崩潰邊緣,
而是學會用更溫柔的方式走長路。
人生不只是拚速度,還要懂得調節節奏。
而這節奏,從「允許自己休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