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我用三個組字詞來形容《Julie chan is dead》,那會是:
嫉妒、社交媒體網紅、身份竊取
主角Julie是一位前途茫茫的超市收銀員。某天,她意外闖入了失聯多年的雙胞胎姐姐Chloe的世界——一個光鮮亮麗的網紅人生。雖然她們長得一模一樣,卻性格迥異,從小分開成長,幾乎沒有聯繫。唯一一次引發關注的互動,是Chloe的爆紅影片:《Finding My Long-Lost Twin and Buying Her a House》。I know that Chloe normally looks more put together, but compared to a corpse, I must look okay, right?
當Julie發現Chloe的屍體後,她在驚懼與混亂中做出一個大膽決定:頂替Chloe的身份,活成那個她曾無比羨慕的人。從名牌服裝到精緻護膚,她迅速融入新生活,甚至成為了頂流網紅Bella Marie的閨蜜。她還加入了網紅小團體Belladonna,全員都是Bella Marie一手捧紅的小網紅。但在這個處處包裝的虛擬世界中,Julie很快察覺到異樣。姐姐死亡的謎團逐漸浮出水面,而她似乎也正一步步走進相同的命運陷阱……
嫉妒
從個人經驗來說,我們最容易嫉妒的,往往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人,而是「看起來跟自己差不多的人」。當你認定「我們是一樣的」,卻發現對方在某個方面遙遙領先,那種不甘與失衡就會觸發深層的嫉妒情緒(相比之下,「羨慕」更常用於距離我們很遠的對象)。
Julie對Chloe的嫉妒,是無法否認的,明明是雙胞胎,卻有著天差地別的人生待遇。一個過著精緻奢華的網紅生活,另一個則困在超市收銀的日復一日中。換作任何人,看到自己「另一個版本」過得如此成功,甚至曝光Julie來打造出爆紅影片,還因此得到更多followers和sponsorship,誰能不嫉妒?
社交媒體網紅
書中不乏對網紅生態的諷刺描寫,尤其是那種「每一個鏡頭都藏著精心設計、每一支影片背後都有商業考量」的內容生產機制。雖然談不上令人震驚,但確實揭露了一個公開的秘密:在社交媒體上,真實從來不是重點,包裝才是王道。
身份竊取
本書最大賣點之一就是「身份竊取」這個設定。與R.F. Kuang在《Yellowface》中描寫的「白人女性竊取亞裔作家身份」有所不同,《Julie Chan Is Dead》聚焦的是「同族裔甚至同家庭成員之間的身份爭奪」,這種設定反而更令人不安,因為你無法說對方不「像你」,甚至,她就真的是你。
當身份可以被複製、被繼承、甚至被篡改,那我們到底是誰?Julie的行為,讓人一邊不齒,一邊又讓人同情。這正是本書引人入勝的地方。
讀後感
個人評分:⭐️⭐️⭐️.5 (3.5/5)
在Julie登上Bella私人島嶼之前,我都很喜歡這本小說。尤其是她一邊努力經營「網紅人生」,一邊偶爾揭開姐姐秘密的那段劇情,讓我想:如果當年是Chloe堅持來找Julie,會不會一切會不一樣?會不會還能迎來一個happy ending?
原以為後半段會是緊張刺激的逃生+解密真相,萬萬沒想到竟然走向了cult方向——OK,是我自己想太多了🙃。節奏上來說,前半段心理描寫細膩,Julie那種「明明不認同,卻又忍不住沈溺其中」的矛盾心境非常真實;而後半段則逐漸偏向驚悚風格,節奏顯得有點失控,神秘感也隨之淡化。
在亞裔身份的呈現上,這本書沒有太深的探討,更多是圍繞「網紅文化」的諷刺展開。但換個角度看,這也像是一場草根亞裔對精英亞裔生活方式的挑戰與質疑。Julie和Chloe的人生反差,是命運,也是階級;她選擇取代Chloe,並非只是貪婪,而是一種「我也值得」的抗爭。
雖然後半段有些混亂,缺乏角色成長軌跡,讓我有些難以理解作品的核心信息,也許這本書本身並不試圖「講道理」,它就是一場關於偷窺、渴望與身份的遊戲。正因為如此,那些「瘋批」、「cringe」甚至「cult」的橋段,才讓人欲罷不能。
作為作者的開刃作,《Julie Chan Is Dead》展現了她駕馭節奏、刻畫人物與營造懸疑的能力。她是值得期待的懸疑新秀,一出手就觸碰到當代社交媒體文化最病態、最真實的那一面。雖不完美,但絕對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