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後的聲音] 餘生:金錢與選擇的權利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餘生,是剩下的時間。

它提醒我們:人生並不是無限長的,「還能剩下多少時間」這件事,誰也說不準。

因此,有人會因為「餘生有限」,而更積極去追求想要的事物; 也有人因此而感到焦慮,害怕自己浪費、害怕來不及。


關於餘生的代價

今天和公司的同事聊天,他們已經六十幾歲了,話題自然就聊到「老後生活」需要多少準備。

同事們算了一筆帳:如果 65 歲退休,每個月照護費用至少 4 萬,不含其他營養與醫療支持。若是活到 85 歲,至少要準備 1000 萬,才能過最低標準的生活。

聽起來只是數字,但當我把視角拉到自己這個年紀,隨著通膨和醫療成本上升,這個金額只會更驚人。


更不用說,如果老了還伴隨疾病、失能,或需要長期照護,所需的費用甚至可能「乘上好幾倍」。


我不禁脫口而出:「那我只希望,等我年紀到的時候,法律已經通過安樂死。至少讓我能選擇——是要繼續辛苦地活著,還是可以不痛苦地離開。」

生活的場景與心理焦慮

想像自己老了,坐在病床上,無法握筆、無法行走,只能依靠管子輸送營養,每天只是等待下一餐與下一次打針。

身邊沒有親人,醫療人員來去匆匆。

那種生活,真的還算「活著」嗎?

這種焦慮,不僅來自經濟壓力,也來自對失能、孤單與尊嚴喪失的恐懼。

心理學研究指出,對餘生的不確定感會影響老年人的幸福感與決策能力,甚至提前感受到身心疲憊。

raw-image

關於安樂死的思考

安樂死這件事,其實在許多國家已經有不同的制度:

  • 荷蘭、比利時:最早立法通過安樂死的國家,患者只要符合條件(無法治癒的疾病、極大痛苦),就能選擇有尊嚴地離開。
  • 瑞士:雖然沒有完全合法化,但允許所謂的「協助自殺」,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飛到瑞士尋求最後的自由。
  • 日本、台灣:討論度很高,但目前大多只停留在「安寧緩和醫療」與「拒絕急救」的階段,還談不上真正的安樂死。

對某些人來說,這是一種「對生命的不敬」,覺得無論如何都應該活下去。

但對另一些人來說,這反而是一種「對生命的尊重」——尊重一個人能決定何時告別,而不是被困在痛苦的軀殼裡,或拖累親人。

我自己偏向後者。

因為想像自己老後,如果真的孤身一人,身體失去自由,心靈也失去尊嚴,靠著機器延續日子,那樣的「活著」還有意義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餘生的選擇

其實,關於餘生的討論,遠遠不只是錢的問題。

錢確實重要,因為沒有錢連基本照護都沒有保障; 但更重要的,或許是選擇的權利

我希望未來的自己,能夠在不痛苦的前提下活著;

更希望在需要的時候,也能自由地選擇「離開」。

而那樣的權利,會在未來真的到來嗎?

這不只是個人的意願,也涉及社會制度、法律與倫理的討論。

或許這個權利還需要時間才能到來,或許永遠不會。

但至少,我們可以開始思考:

  • 我希望自己的餘生是什麼樣子?
  • 我願意承受哪些痛苦?
  • 如果有選擇,我希望如何告別生命?


raw-image

「我們無法決定生命的開始,但或許該有權利決定它的結束」

餘生,不只是時間的剩餘,更是我們選擇如何活、如何告別的自由。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就是對自己生命的尊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水深的呢喃之語
3會員
46內容數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深水區」, 那裡的情緒不浮躁、思想不喧嘩。 這裡寫下我感受到的重量,也紀錄那些安靜但滲透內心的時刻。 一尺,剛好不淹沒,卻足以洗出真實。
水深的呢喃之語的其他內容
2025/07/30
中發票200元小獎的喜悅,並藉此反思近期轉職後生活中的種種挑戰與壓力,以及如何調適心態,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Thumbnail
2025/07/30
中發票200元小獎的喜悅,並藉此反思近期轉職後生活中的種種挑戰與壓力,以及如何調適心態,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Thumbnail
2025/07/29
當親近的人開口求助,我們憑藉過往的情分選擇幫忙。但後來才發現,他也曾拖欠過家人的借款。 那麼,我們當初的幫助,是善意,還是天真? 記錄一段家庭之間的討論與反思,也試著理解,在「情分」與「理性」之間,該如何自處與判斷。
Thumbnail
2025/07/29
當親近的人開口求助,我們憑藉過往的情分選擇幫忙。但後來才發現,他也曾拖欠過家人的借款。 那麼,我們當初的幫助,是善意,還是天真? 記錄一段家庭之間的討論與反思,也試著理解,在「情分」與「理性」之間,該如何自處與判斷。
Thumbnail
2025/07/18
有些情緒不是不想說,是說出來也怕被誤解。 曾經在那段什麼都提不起勁的時期裡,每天睜開眼就像一場戰爭。 如果你正在經歷低谷、或正在陪伴一位情緒反覆的親友,希望這能成為你心裡的那一盞小燈。 「你不是太敏感,你只是太努力了。」
Thumbnail
2025/07/18
有些情緒不是不想說,是說出來也怕被誤解。 曾經在那段什麼都提不起勁的時期裡,每天睜開眼就像一場戰爭。 如果你正在經歷低谷、或正在陪伴一位情緒反覆的親友,希望這能成為你心裡的那一盞小燈。 「你不是太敏感,你只是太努力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人活得究竟要有多長?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引發許多討論。有人認為,人生苦短,應當盡情享受活著的每一天;也有人認為,人應當活得長壽,見證更多世界的精彩。 . 我認為,人活到60-70歲就足夠了。 . 一、活得太老只會造成負擔 .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經歷了照顧父母親臥病多年的
Thumbnail
人活得究竟要有多長?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引發許多討論。有人認為,人生苦短,應當盡情享受活著的每一天;也有人認為,人應當活得長壽,見證更多世界的精彩。 . 我認為,人活到60-70歲就足夠了。 . 一、活得太老只會造成負擔 .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經歷了照顧父母親臥病多年的
Thumbnail
是一本關於理財的書,但它更多的是在談論人生。 人活著是為了什麼?多數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也有可能根本沒人知道答案。晃晃悠悠數十載,我們終究只是頂著一副日漸老去的皮囊來世間走一走。對此,作者給出了他的答案:「你的人生,就是體驗的加總。」
Thumbnail
是一本關於理財的書,但它更多的是在談論人生。 人活著是為了什麼?多數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也有可能根本沒人知道答案。晃晃悠悠數十載,我們終究只是頂著一副日漸老去的皮囊來世間走一走。對此,作者給出了他的答案:「你的人生,就是體驗的加總。」
Thumbnail
你有想過這個問題嗎? ❝在我們死之前,要怎麼分配我們的生命活力,才是最好的方式?❞​ 換一個方式問「你有想過在人生終點來臨前把錢花光嗎?」​​
Thumbnail
你有想過這個問題嗎? ❝在我們死之前,要怎麼分配我們的生命活力,才是最好的方式?❞​ 換一個方式問「你有想過在人生終點來臨前把錢花光嗎?」​​
Thumbnail
★不再是對方希望我做什麼,而是自已想怎麼做。
Thumbnail
★不再是對方希望我做什麼,而是自已想怎麼做。
Thumbnail
安穩的生活,我想是人生最終的目的。沒有人到老了還要為了💰來煩惱。人到了一個年紀階段都會想放下身邊事物,好好放鬆去走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想去外面世界去看看,放慢自己的生活步調好好沈澱自己的心態,面對未來的日子。有時候常常會想人為什麼而活著,我到底在現實還是夢中。如果真的是夢,那可不可以不要那麼快給我醒
Thumbnail
安穩的生活,我想是人生最終的目的。沒有人到老了還要為了💰來煩惱。人到了一個年紀階段都會想放下身邊事物,好好放鬆去走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想去外面世界去看看,放慢自己的生活步調好好沈澱自己的心態,面對未來的日子。有時候常常會想人為什麼而活著,我到底在現實還是夢中。如果真的是夢,那可不可以不要那麼快給我醒
Thumbnail
有的人想著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有的人想著長途漫漫,未雨綢繆;
Thumbnail
有的人想著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有的人想著長途漫漫,未雨綢繆;
Thumbnail
退休真的必要嗎?或許你可以有不一樣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退休真的必要嗎?或許你可以有不一樣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退休計畫不只是金錢! 退休,是很多人從年輕就心嚮往之的名詞。它象徵著辛勤工作的結束、也代表著全新自由生活的開始。但是,隨著固定收入減少以及生活方式的巨大轉變,也會衍生出許多意想不到的衝擊,因此,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好好提前準備與計畫,絕對是讓退休生活更加美好的必要行動。 請記得,退休規劃不僅僅是理財
Thumbnail
退休計畫不只是金錢! 退休,是很多人從年輕就心嚮往之的名詞。它象徵著辛勤工作的結束、也代表著全新自由生活的開始。但是,隨著固定收入減少以及生活方式的巨大轉變,也會衍生出許多意想不到的衝擊,因此,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好好提前準備與計畫,絕對是讓退休生活更加美好的必要行動。 請記得,退休規劃不僅僅是理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