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時間,我連起來都會覺得喘,覺得每天醒來都是對自己的挑戰。
情緒像是住進我身體裡的陌生人,我知道它在,我不喜歡它,但我也無力趕走它。 那時候沒有人知道,我在心裡打一場看不見的仗。
我不是想太多,我是想不出答案。
最難熬的不是痛苦,而是無解——卡住了,卻還是要表現得像沒事一樣去上班、接電話、回訊息。 直到某天,我終於願意承認:「我不行」這三個字,其實不丟臉。
那段時間裡,我也曾有過那些你不敢說出口的念頭。
某些深夜,我突然會覺得—— 「如果我就這樣不見了,是不是會比較輕鬆?」 不是因為想結束,而是因為太累了。累到懷疑自己的價值,累到測試每一段關係:「我是不是根本不值得被愛?」
但我還是停下來了。因為我想到——
還有人需要我。那是一個很小的念頭,卻拉住了我。
有一次,是朋友突然打來說她今天心情不好;有一次,是小孩靠在我肩上說:「你在,我就安心。」
那一刻我明白,陪伴和被需要,是我在低谷中撐住自己的方式。
我身邊最好的朋友,也曾深陷憂鬱。那是一場綿長、靜默的戰役,我看著她一點一點失語、退縮,又慢慢一點一點地回到陽光裡。
她走了四、五年,才終於可以正常吃飯、聊天、說笑。
那時我才真正理解:
「憂鬱症不是等人拉出來,而是要有人陪著他自己走出來。」
很多人以為走出來就是靠意志力,但不是。
走出來,其實是靠鬆一下。 靠那些終於可以放鬆下來、不被批評、不用裝堅強的瞬間。
我們說「說出來比較好」,但有時候,當說出口都是問題的時候,真正需要的,不是建議,不是鼓勵,更不是「你要加油」的口號,而是安靜的存在。
是那種即使你什麼都不說,對方也不會離開的靜靜陪伴。
我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人,只是曾經也在那個深水裡游了很久。
現在如果你剛好也在水裡,那我想告訴你——
你不是太敏感,不是太脆弱,也不是「想太多」。
你只是在人生裡,暫時走到了一段需要慢下來的路。
這條路可能黑,但不代表前面沒有光。
如果可以的話,就先撐過今天,好嗎? 你不知道,或許在你撐下來的這天裡,也有人正因為你還在,而撐了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