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處暑
《詠廿四氣詩 ·處暑七月中》唐·元稹
- 向來鷹祭鳥,漸覺白藏深。
- 葉下空驚吹,天高不見心。
- 氣收禾黍熟,風靜草蟲吟。
- 緩酌樽中酒,容調膝上琴。

- 古有「鷹乃祭鳥」的物候記載,處暑時鷹類開始捕獵鳥類,並陳列如祭,象徵秋日肅殺之氣。此句以典故點明節氣特徵。
- 「白藏」為秋季雅稱,《爾雅·釋天》云:「秋為白藏。」詩人感嘆秋意漸深,時光流轉無聲。
- 音律之辨:「藏」字在平聲位,念陽平調! 「吹」字本應是陰平聲,但此處為仄聲位,應念陰去調,tshui3,《康熙字典》:又《廣韻》《集韻》《韻會》尺(tshik4)僞(gui7)切,音(tshui3)。《廣韻》鼔吹也。《禮·月令》上丁,命樂正入學習吹。《又》季冬,命樂師大合吹而罷。《爾雅·釋樂》徒吹謂之和。《古今樂錄》漢樂有鼓吹鐃歌十八曲。按照漢語大辭典,破讀音二聲的釋義3 指風,屬性是名詞,相對動詞的平聲字一聲。
唐喬知之《從軍行》:“玉霜凍珠履,金吹薄羅衣。”前蜀韋莊《三用韻》:“笛聲隨晚吹,松韻激遙碪。”宋陳與義《除夜》詩:“城中爆竹已殘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此詩出自元稹的組詩《詠廿四氣詩》,以二十四節氣為題,描寫自然物候與人文生活。處暑是秋季第二個節氣,標誌著暑氣漸消、秋意漸濃。唐代節氣詩常融合自然觀察與人生感悟,元稹此作既遵循這一傳統,又以細膩筆觸捕捉處暑時節的物候變化與閒適心境,反映其對自然規律的深刻體悟與士大夫的恬淡情懷。
詩詞意境
全詩以處暑物候為經,人文情懷為緯,交織出三層意境:
- 自然之秋:通過鷹祭鳥、葉落、天高、蟲吟等意象,刻畫秋日的肅殺與清朗,展現節氣更迭的細微變化。
- 農事之秋:「禾黍熟」點出豐收時節,暗含對農耕文明的關注與讚嘆。
- 心境之秋:末二句以酌酒、調琴收束,將外在物候內化為士人的從容澹泊,體現「天人合一」的傳統哲學——秋氣收斂之時,人亦調息靜心,與自然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