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不及轉彎的人生
——最後一轉,她選擇離開
【引言】有人說:人生像是一條路,世間人都在這條路上行走著。有人平坦順行,有人卻顛簸坎坷;有人屢屢碰到死巷子;也還有一種人,一生都在為別人讓路,最後自己卻落得連轉彎的空間都沒有;
顧美琴就是這樣的人。
她雖然沒唸過幾年書,卻懂得怎麼用一顆心去愛人、去付出;她不懂什麼大道理,只知道孩子若餓著、凍著、或是被人瞧不起,就是她這個當媽的不稱職!
她曾以為,只要肯忍耐,撐著、撐著,日子總會好起來。但她不知道,有些愛,一旦成了習慣,就會被人視為理所當然;而這種理所當然,最終淪為被漠視、被棄如敝履,自己也就變得一文不值!
那一天,她帶著為人母親的溫柔,與女性所剩的最後一點倔強,走進咖啡廳,為別人的幸福,畫下自己的句點。
第一章‧咖啡廳裡的割腕事件
是日,是顧品冠的咖啡館開幕的好日子。
咖啡館裡擠滿了,前來參加開幕酒會的賓客,原該是熱鬧、喜氣、好彩頭的場合,受邀的都是前來慶賀老闆開業的。
牆上的「啡啡咖」咖啡館招牌剛剛剪綵完,五彩繽紛的開幕彩球,高掛在天花板,垂落下來顯得喜氣大方,數條金色緞帶還懸在空中輕搖,但,這美好的一切,卻被一道從廁所傳來的淒厲叫聲打碎。
「啊……有人割腕自殺了!」
伴隨而來的是現場來賓的慌亂:杯盤破碎聲、椅子被推翻聲,更多的是自客廳到後頭廁所方向,有一連串雜亂腳步聲紛沓而至。接著靠近的是警車與救護車的鳴笛聲!
有人探頭張望,有人掩面哭泣,也有人忍不住低聲指責:「在自己兒子開店的日子做這種事,什麼意思?」
早已了解婆媳關係不睦的親友,忍不住說:「一輩子的辛苦,換來這樣的結局,不值得啊!」
廁所外,警方與救護人員已拉起黃色封鎖線,一名婦人倒臥在女廁,左手腕深深一跳刀線,淌著流不盡的鮮血,鮮紅的血流過白色洗手台,格外刺眼;染紅的磁磚縫隙,歪歪扭扭地記錄著那個女人的一生不平。
救護人員檢查後,發現她的嘴角尚留餘溫,眼神卻早已空洞,只能搖搖頭,為她覆上白布。
警察找到了瑟縮在牆角,一名年約三十多歲,全身顫抖的男子,他是死者的兒子顧品冠。
警察走近時,他神情木然,嘴裡反覆喃喃低語:「叫妳別來,妳偏偏要來!妳來幹什麼?幹什麼啦!」
當警察把陷入渾噩中的男子搖清醒後,要進行筆錄。
警方詢問:「你是顧品冠?」
他點了點頭,聲音乾啞:「我是她兒子。」
「死者是你母親?」
顧品冠全身一震,這才意識到母親已經被帶離現場,當場歇斯底里大吼:「不!不可能!她只是…只是太激動…怎麼會…怎麼會死…?!」
他站起來想衝進廁所,卻被警察制止,兩名員警架住他:「先生請冷靜,我們會處理。」
眼見無法與過激的兒子溝通,警察只好找來死者的媳婦,
未等警察開口,媳婦卻搶先潑罵:「你們不要問我。是她自己情緒有問題,誰知道她會在我們開幕這天跑來鬧自殺?這跟我有什麼關係?要問就去問她兒子,我什麼都不知道!」
語氣裡既無驚慌失措之感,竟也無一絲哀悼之意,反而像是極力在推卸責任。
「妳叫什麼名字?」
「朱秀麗。」警察皺了皺眉,低頭記了幾筆。
此時,勘查現場的員警發現,廁所角落的衣帽架,掛著一只舊舊的布包,包內有一疊泛黃的老照片,一件小毛衣和一封信,信封上寫著「給品冠」三個字。
警察直接將布包以及信件遞給品冠。
看見布包內的老照片、小毛衣,品冠用顫抖的手,接過這些遺物。
那一疊照片,都是母親帶著他去遊樂園、吃生日蛋糕、吃冰淇淋、去動物園的紀念照;母親打從他小時候,在物質方面就沒短缺過他。
她總覺得,孩子沒了父親已經夠苦,生活上怎麼能再讓他比別人遜色?因此竭盡所能地滿足他的物質慾望!
品冠從布包拿出小毛衣來,終於忍不住放聲大哭,那件毛衣是他六歲時,過年回外婆家,表弟穿著一件毛衣,一直跟他炫耀,還笑他身上穿得土裡土氣的。回到家,他為了也要有一件同樣的毛衣,跟母親賭氣了二個星期,美琴只好帶他去買了一件;而那件小毛衣在當時,花了母親幫人家洗衣服半個月的工錢,因此,就算他長大了,母親還是留著它。
品冠在號哭中,抽出信封內的信紙;看著母親歪扭的字跡,他想著母親當時的悲傷情緒,再閱讀母親所寫內容:
~~品冠,對不起。媽沒本事為你打造更好的生活,我們母子這段緣份,也只能走到這裡了。
你沒有對不起我,是我放不下你。
以後你可以輕鬆點過日子,照顧好你的小家庭。
媽愛你,也永遠愛我的小孫子。
原諒媽這最後一次任性,好嗎?~~
讀完信,品冠捶胸頓足:「我真不孝!我不是人啦!」
滿心期待開幕的日子到了,那天,顧美琴刻意先在家裡,將頭髮梳理一番,再穿上自己最喜歡的藍色碎花上衣,提起自己慣用的布包,走進咖啡廳;將布包先置放在一個沒有人注意的角落。想著,高高興興地參加開幕,希望兒子成了家,也能立業,家庭生活幸福美滿,她也就心滿意足了。
但……一切並不如她預期的順心,
直到那把小水果刀滑過手腕,血汩汩而出。
終於,婚姻、人生、親情……她,都釋懷了!
可惜,她不知道的是,她的離開,終究不會換來任何人的輕鬆,換來的只是,活著的人,一生的遺憾。
【章尾警語】:自殺無法根本解決問題
全年無休的自殺防治守護者-安心專線1925
「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