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從未養過貓,只在電影裡看到人們一把捏住貓頸後的皮膚,像拎手袋般提起牠們。當時沒多想,只疑惑地想:「這樣不會痛嗎?」
直到多年後親自養貓,我才知道自己過去的想法有多單純。如今,每次抱起細佬,我總是用雙手托住牠們的身體,像抱嬰兒一樣小心翼翼——牠們不是物品,是家人。
但那個「抓頸背皮」的動作,真的如我們以為的那麼自然、無害嗎?
為什麼抓住貓的頸背皮牠會「凍結」?
當人們抓住貓或狗頸後那塊鬆皮,牠們常會突然靜止,像被催眠了一樣。這現象其實有一個正式名稱——「頸背皮反射(Scruff Reflex)」,是一種出現在年幼動物身上的自然本能。
母貓會用嘴咬住小貓的頸背皮,把牠們移來移去,這時小貓會自動「凍結」,避免掙扎,以防跌落或受傷。這是一種演化上的智慧,確保幼獸的安全。
神經學解釋:這不是害怕,是大腦反應
抓住頸背皮會刺激特定感覺神經,觸發大腦中壓抑運動的區域,造成短暫的「不動」狀態。這不等於癱瘓,也不是恐懼,而是一種像「裝死」的凍結反應,是動物與生俱來的生存策略。
成年貓狗沒有這種本能
不過,這個反射主要出現在小貓或小狗身上。隨著年齡增長,這種反應會逐漸消失。對於成年貓狗來說,這個部位變得敏感且無保護機制,抓牠們的頸背皮反而會引發壓力,甚至疼痛。
根據 2024 年一篇由美國獸醫實驗室診斷師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Veterinary Laboratory Diagnosticians, Inc)在《獸醫診斷調查雜誌》發表文章「Assessing chronic stress in cats: measuring hair cortisol using an ELISA」的研究指出,抓住成年貓的頸背皮會導致牠們體內壓力荷爾蒙(cortisol)上升,產生強烈的不安與恐懼感。
不推薦的舊習慣
許多寵物主人或美容師仍習慣以「抓頸背皮」的方式控制貓狗,有人甚至認為「牠從小到大都是這樣被提的」、「這樣牠們比較安靜」。然而,這種看似方便的做法,其實早已被多數獸醫與動物行為專家明確否定,因為它可能對動物造成身心壓力,甚至影響雙方的信任關係。
這種方式可能:
- 引發疼痛與恐懼
- 損害與寵物的信任關係
- 增加攻擊行為或壓力反應
現在我們更提倡使用正向強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與溫和的接觸來訓練與安撫動物。
結語:從誤解到理解
我曾經以為抓頸背皮不過是件小事,但當我真正了解這背後的科學後,便再也不敢這樣做。每次看見貓咪安心地依偎在懷中,我都慶幸自己選擇了尊重與耐心。動物不會說話,但牠們的身體會說出一切。我們要學會傾聽,理解牠們不願被抓起來的沉默。
---
如你也曾用過這樣的方式,不必自責。但從今天開始,不妨給牠們多一些尊重與溫柔,牠們會用更多信任來回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