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家姐」離開後,我們夫妻倆將所有的心力都投注在「細佬」身上。每天早上睜開眼,第一件事就是找牠的身影;吃飯前會先確定牠有沒有好好進食;出門前、睡覺前,還會觀察牠的神情和動作。甚至有幾次,牠吃得比平常少、活動得慢了點,我們便緊張得馬上替牠量體重、查口腔、看飲水量。隔天牠一切恢復正常,我們才鬆了口氣,但也會彼此問一句:「我們是不是太緊張了?」
其實,對貓奴來說,「太緊張」可能只是「剛好而已」。
那麼,我們怎麼判斷一隻貓是否生病,或只是情緒低落、不開心?這裡整理了幾項觀察指標,也分享一個來自網上的真實故事,也許能幫助你更敏銳地讀懂牠的訊號。🔍 一些你該注意的變化
1. 食慾改變
貓的食慾若突然變多或變少,都可能是健康出了狀況。多吃可能與內分泌或糖尿病有關,少吃則常與牙齒疼痛、腸胃不適或心理壓力有關。
2. 行為改變
原本活潑的突然變得安靜、原本乖巧的變得煩躁,都是警訊。貓是習慣性的動物,任何行為偏離常態,都值得留意。
3. 如廁異常
排尿次數變多、變少,或排便困難、有異味,常與泌尿或腸胃問題相關。留意貓砂盆的變化,是每天最容易觀察的方式。
4. 外觀改變
像是毛髮變乾、體重快速下降、走路姿勢改變,或身上摸到異常腫塊,都要立刻帶去看獸醫。
5. 發聲改變
如果牠變得過度愛叫、哀鳴,或喉音沙啞,也可能是疼痛、焦慮或其他不適的表現。

照片來源:junovet.com
💡 不只是生病,也可能是不開心
有些症狀雖然不像生病那麼明顯,但牠可能只是「不快樂」。例如:
- 家中突然有了新成員(另一隻貓或寶寶)
- 居住環境改變(搬家、裝修)
- 缺乏互動與刺激
- 日常作息被打亂
這時你可以試試:
- 增加互動時間(一起玩逗貓棒、摸摸牠喜歡的部位)
- 提供新的環境刺激(新的貓抓板、爬架、窗邊觀景點)
- 讓家中空間保持安靜、穩定
- 陪牠說話,即使牠聽不懂,也能感受到關心
🐾 結語:把牠當家人看待,也用心聽牠說話
貓不會說話,也不會表達「我好痛」、「我很焦慮」,但牠們會用很多微小的方式告訴我們。「不吃飯」、「走得慢」、「藏起來」都是牠在求救的語言。身為貓奴,我們能做的,就是不忽略、不輕視那些看似「只是今天不開心」的小訊號。
細佬每一次食量變化,每一次不喵叫、只望著我時,我都會把它放在心上。因為我們的愛,也許是牠唯一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