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雲端中的金字塔 在這個時代,人人都活在「雲」裡。 這裡的雲,不是天上的白色棉絮,而是一個個平台築起的世界。 人們在雲中溝通、記錄、創作、支付,甚至連夢想都被格式化。 每一串資料、每一段行為,都在為某個數位帝國堆磚建塔。 人們自稱「用戶」,但實際上,更像古埃及金字塔下的石工。 金字塔宏偉壯麗,是文明的象徵; 但它的建立,來自無數勞動者的汗水與生命。 今天的我們呢? 一次次點擊、滑動、上傳,看似是日常行為,實則是在「貢獻數據」。 一張照片、一篇貼文、一筆消費,都是在替平台加磚添瓦。 她是一名女工程師。 熟悉雲端架構、API 串接、CI/CD 流程,每天替平台優化、部署、整合。 技術純熟,日子平穩。 直到有一天,她忽然心頭一震: 「我寫了這麼多東西,究竟有哪些是真的屬於我的?」 她回望自己的痕跡: 程式碼存放在別人的 Git 倉庫,文章散落在別人的平台,照片依附在雲端空間裡。 每一塊「家當」,都仰賴平台存活,甚至需要付費才能延續。 她想了很久,才慢慢明白: 真正的自由,或許不是完全脫離平台, 而是當你清楚知道「這不是你的」時, 你就會開始為「自己的東西」留一個位置。 她開始自架筆記系統,研究備份機制,學會把資料轉出。 她練習離線寫作,只為確保在沒有雲的地方,也能保有創作的權利。 但最後,她仍選擇留在方格子寫作。 不是妥協,而是因為她知道: 這裡的讀者,是她想傳遞想法的人。 這裡的文字流動,是她願意參與的語境。 這裡的規則,她理解、接受,並同時保有備份。 她不再是被平台拖著走的使用者, 而是那位清醒的人, 在雲端裡駐紮, 靜靜築起屬於自己的塔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