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有詩⋯
南苑淒清西苑荒,淡雲秋樹滿宮牆。
由來百代聖天子,不肯將身作上皇。話說康熙壽終正寢前,由朝臣張廷玉宣讀遺詔,這一幕的時間讓皇位繼承人胤禛部署宮內外兵力,為政權和平轉移作準備。
古代王朝,國就是家,天下事就是家務事;禍起蕭牆,九王奪嫡,說穿了就是財產爭霸戰,康熙爺最後被不肖子胤䄉活活給氣死。
乾隆盛世60年,仰仗家大業大的祖產,他更是之發揚光大,也把愛新覺羅集團和他的十全人生經營得有聲有色,但到了晚年因為職業倦怠,在世時就遜位禪讓給第15個兒子嘉慶君顒琰,然後他自己升格為太上皇。
太上皇的乾隆雖交出了皇位,卻怎麼也不願交出國璽;但沒了國璽,皇上怎麼簽公文呢?
秦始皇統一天下時用了和氏璧製成「受天之命,既恆且昌」的玉璽,後來不見了!到了漢朝又用了這塊玉製成國璽。王莽篡漢,逼傳國璽,老孤孀莊太后一惱怒,當場將國璽摔了出去,.......
這事兒劉墉起了頭講給乾隆聽,乾隆自然知道典故,就接了王莽逼傳國璽的事跡,示意劉墉的來意他老人家清楚明白。
於是便說:我不是信不過我兒子,就當我是個看櫃子的老頭子,這有什麼錯呢?更何況我偶爾要調度一下頭寸,也不必去麻煩年輕人,難道你還要我為些微的零用錢再去跟兒子伸手嗎?
明著是不想麻煩年輕人,心頭揣著不安的卻是老年尊嚴何去何從?
皇帝也是人,凡人都會老,身懷籌碼並非看不開,反而是通透人性;老人家要的是安全感,玉璽就像名下資產,過了戶給了繼承人,再要拿取...看似不許。
手握天下蒼生,富貴榮華一生的乾隆皇帝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到頭來終究得孑然一生的平民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