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政府對於未來半導體生產動作頻頻。之前曾經要求英特爾CEO陳立武下台,後來在跟陳立武的對談後,川普政府對英特爾態度轉變。沒想到,緊接而來的是美國政府將入股英特爾10%,加上軟銀投資的10%,未來英特爾不在是一個私人企業,而是美國政府招攬『合適的』資金,進入英特爾,來決定英特爾的未來。
那麼,美國政府入股英特爾將會有什麼變化?未來對於台積電是福還是禍?是否美國政府會是最大贏家?
我認為,美國政府未來直接干預半導體發展的路線會越來越明顯,台積電要面對的不只是英特爾,而是背後的美國政府。美國政府一面要求台積電投資,一面自己扶持自家技術,看起來是不可避免的。幾個角度分享:
1.英特爾將會起飛?英特爾在美國政府宣布入股之後,股價一度漲了7%,但是隨著美國政府以不用投入資金直接獲得股權的方式,對於投資人來說反而是充滿變數。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美國政府入股英特爾,等同於開始對於英特爾未來的發展伸手。
我認為,美國政府希望英特爾的技術快速拉起,或是直接分拆。未來給予英特爾的時間應該是越來越少。未來會有幾個走向:
1.英特爾的研發加上聯電的製造成功。如果這個模式可行且成功,將會是對英特爾最好的方式,可以短時間生產獲利,也可以維持『美國製造』的驕傲。但是目前來看至少還要兩到三年,幾乎是跟川普卸任時間相同,美國政府是否有耐性繼續等下去。
2.台積電入股英特爾,技術轉移。目前台積電雖然沒有入股英特爾的打算,但是美國政府很希望台積電可以技術轉移,或許不見得入股,但是從美國台積電的技轉,應該是美國政府的另一個選項,或是直接買回去成為英特爾的工廠,都會是非常快速且有效的方式,只是這個選項可能會造成強烈的反感,對於美國自由市場的信任度會大大下降。
3.主導英特爾分拆。未來美國政府有可能主導英特爾分拆,因為晶圓代工真的不賺錢,但是我相信英特爾想要保留自己的金雞母--晶片設計。所以很有可能目前軟銀入股10%,加上未來一些科技巨頭『被迫』入股,都有可能加速分拆公司,讓晶圓代工獨立,幫英特爾解套。我反而認為,這個選項應該會在這一兩年發生。
2.台積電進入國與國之間戰爭。未來,美國的兩面手法會帶給台積電不小壓力。加上這幾年的海外擴張,我認為明後年台積電會對於投資更加小心,尤其是海外設廠,因為政治因素將會影響海外廠的利潤。
因此,目前台積電對於熊本場的擴建也是逐漸暫緩,主要的原因也是日本本土的半導體終端需求不佳,這幾年受到中國成熟製程的夾擊,基本上日系的SONY,Rohm,瑞薩,都受到強大的競爭壓力,原本期望的成長都因為中國的快速逼近而消失,所以持續在日本擴產其實並沒有需求,加上日本有許多『一條龍』的IDM公司,基本上能夠外包給台積電的量就會打折扣,也會影響台積電生產的穩定性,即使暫緩,才能避免到時候晶圓產能利用率低,導致虧損。
美國也是如此,雖然美國市場大,但是台積電也考慮到整體產能的問題,而且一但在美國量產過高,勢必會影響到台積電的毛利率,除非美國廠的晶圓價格可以高於台灣廠一倍以上,否則毛利率也會受到影響。
總結來說,台積電雖然不會入股英特爾,也不會被美國政府入股,但是隨著地緣政治跟美國強勢影響半導體發展,未來台積電必須要回到台灣本土,才能維持核心價值跟競爭力,過度發展美國,很有可能失去技術以外,在美國也不見得能夠隨意漲價,影響到毛利率的背後,也會是台積電股價上漲的天花板。
這是我的看法,歡迎跟我分享交流你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