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些帶風向的發言說:
「民眾的月收入也沒多少,所以根本不用繳什麼稅啦~」
(這就是我為什麼狂發跟稅金相關的文章,如若打擾到,我很抱歉,但是我還是覺得要普及一下這類型知識,感謝觀看。)
這種說法,真的讓我愣住了。
是到底有多缺乏常識、對社會制度完全不了解,才會說出這樣的話?
你以為你沒報所得稅,就沒繳稅?
那你平常買東西付的營業稅呢?加油繳的燃料稅呢?汽機車的牌照稅呢? 電費裡藏著的電業特別收入轉回基金,或是香菸上的健康捐,你有算過嗎?
你每天呼吸的空氣、用的資源、走的道路,無一不是建立在人民持續繳稅的基礎上。
即便你領的是最低工資、買的是平價便當,你照樣貢獻稅金。 這世界根本沒有什麼「不用繳稅的人」,只有「不自知被收稅的人」。
📢 講清楚:
你不報所得稅不代表你沒在繳稅。
你天天都在繳,只是你不知道。
🧾 買東西繳營業稅⛽ 加油繳燃料稅 🚗 騎車繳牌照稅
🍺 喝飲料被課健康捐 🏠 住房子要繳地價稅 🎬 看電影還有娛樂稅
連電費、瓦斯、菸酒、香水、外送、網購、全聯、早餐店……每一筆交易,你都繳了錢。只是不會有人在收據上打個「你又被國家收走了幾塊」給你看而已。
更誇張的是──
當人民還在默默繳稅過活的時候,政府卻拿這些錢, 去蓋根本用不到的文化館、發包「某些」KOL帶風向、甚至還拿來塞進自家口袋?
這不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是赤裸裸的:
🔥「取之於民,用之愚民。」
最可怕的不是被收走,而是你「不覺得自己被收走了」。
更可怕的是:
有人還在幫兇說話,幫政府洗地,用一種「你又沒繳多少」的語氣,讓你連生氣的權利都被剝奪。
🧠 現在 AI 這麼方便、資訊這麼流通,查資料比泡一杯咖啡還快。
你用我們的稅金買的媒體報導、養出來的說客,
說穿了只是讓更多人看清你的嘴臉而已。
網路不是古代可以關起門亂講話的地方──
只要一句錯話、一份數據、一段操作被記錄下來, 就會像釘子一樣釘死在歷史上,成為永遠的黑歷史。
講句更難聽的:
「就算哪天台灣亡了,這些訊息還是會在網路世界裡永遠流傳下去,變成你人生的金字招牌。」
🌀人民不是沒有智商,只是被你騙太久了。
🧠當我們開始查、開始看、開始記── 這場遊戲,就不再是你們說了算了。
📌 給所有還搞不清楚「誰在繳稅」、「誰該生氣」的人:
「不是你沒繳稅,是你從來不知道自己早就被收了。」
「不是政府沒錢,是你永遠分不到。」
📌這一篇送給所有還搞不清楚自己每天都在繳多少稅的人。
📌也送給那些還在嘴「又沒繳多少,幹嘛抱怨」的人。
你不查、你不關心、你不覺醒──
那麼下一次,他們就更有理由說:
「你看,他們根本不在乎。」
📣「稅是人民的血,不是政府的提款卡。」
我看到這個"🍺 喝飲料被課健康捐 " 都傻眼,還查了一下。
🧾 健康捐是什麼?
「健康捐」全名叫做:
📌 菸品健康福利捐,但也擴及到部分含糖飲料與酒類產品。
🍹 哪些飲料會被課健康捐?
目前台灣主要針對 包裝含糖飲料 課徵健康捐,舉例如下:
- 超商賣的罐裝/瓶裝飲料(含糖)
- 例:可樂、運動飲料、甜奶茶
- 每公升課徵:10元健康捐
- 假設你買一瓶600ml的含糖飲料 👉 會內含約6元的健康捐
✅ 從2011年起,這類健康捐正式上路
✅ 被收的稅金用來補助全民健保等健康政策支出
難怪台灣政府被稱為萬萬稅,我之前也不懂,只懂一些很明面上的。
✍️筆名:紫星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