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好:
今天想和你分享一件我期待已久的事——我買下了人生第一支手錶。
雖然我原本已有一支 Apple Watch,那是活動中抽到的獎品(當時超級開心),但畢竟不是自己親手買來的。戴了一年多,我始終覺得,如果不是自己花錢擁有,就不會真正學會珍惜。
我曾經去夜市隨便買個錶框來保護螢幕、偶爾清理沾附的污垢,一路用到現在,連錶框都霧化了。
這次,我想要真正為自己選一支專屬的錶。
▌買錶的理由
我給了自己一個購買的理由清單:
- 大學畢業前完成了存錢目標;
- 畢業後,人生即將展開新的篇章;
- 生日將近,提早當作一份禮物;
- 也算是對四年努力生活的犒賞。
▌購買的過程
今天下午,我和朋友相約到萬年大樓看錶。在出發前,我就已經做過功課:鎖定 SEIKO 或 CITIZEN 品牌,預算大約六千元。
我選定這個數字,是因為我之前買的皮夾也是這個價位,作為自己「全新階段」的起點。也剛好,6 對我來說是個吉利數字。
到了店裡,我直接告訴老闆預算範圍,老闆立刻推薦幾款手錶。試戴過幾支後,我開始內心動搖——每支都很好看,甚至差點想買兩支。
幸好朋友適時轉移話題,讓我冷靜下來。我也因此注意到另一支在角落展示的錶款,外型比先前看的還合我意,而且我們一致認同這支錶很好看。
價格也剛好在我的理想範圍內,於是我請老闆拿出來試戴,最後就決定是它了——CITIZEN BM7633-81X。原價 10,500,折扣後 6,800 元。
謝謝老闆願意給我這個價格。
▌關於配得感的練習
這次買錶,讓我直面一個心理關卡:配得感(deservingness)。
意思是:你內心是否相信,自己值得擁有一個東西,或完成一件事。
配得感高的人: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
配得感低的人:習慣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資格。
我為什麼會提到這個?因為在買錶前,我反覆想著:「我真的值得花這筆錢嗎?」「這樣的東西我配得起嗎?」
奇怪的是,我過去買書、上課、買股票金額都比這次高,但對買錶這件事,卻產生不合理的罪惡感與抗拒感。
所以,我找了朋友一起陪我,列出各種上述「合理的理由」,讓自己不要有退縮的空間。
買完後,我回到家戴上手錶,將它自然地融入我的生活。
▌喜悅
戴上那一刻,我的內心真的開心。
雖然有些文章說:「物質帶來的快樂是短暫的多巴胺刺激」,但我知道,這支錶對我來說,不只是單純的消費,而是一個意義深遠的開始。
我終於打破那層無形的心理界線,送給自己一份象徵「我值得擁有」的東西。
當晚那份刺激感漸漸平靜下來,取而代之的是穩定的欣賞。
它不只是一支錶,更像是一段「自我認可」的印記。
我值得擁有。
— 珉的生活日常
2025/8/27
Ps:
- 你有沒有買過對你意義特別深的東西?
- 你是否也經歷過類似的「配得感低」時刻?
歡迎跟我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