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慧型裝置與網路影音的興起,長期接觸網路語言的結果,人們開始更傾向使用網絡語言和表情包進行交流,導致閱讀和思考的時間大大降低。這種趨勢導致了詞彙量的減少和表達能力的下降,不僅出現在青少年身上,也常見到進入職場的成年人深受其擾。
隨著智慧型裝置與網路影音日益普及,人們逐漸習慣以簡短的詞語與表情貼圖來溝通,取代原本的文字表達。這樣的溝通方式雖然快速有趣,卻也是閱讀與深入思考的能力大幅降低,進而造成詞彙量減少、表達能力下降的問題。這股趨勢不只影響青少年,也讓許多成人在職場上面臨溝通困難的挑戰。
網路語言的簡語風潮
網絡路語言以其生動、有趣又簡單的特點,在社交媒體和通訊軟體上聊天應用等平台上迅速流行,並成為主流的溝通方式廣泛傳播佔領了主導地位。這些流行語在世代間創造流行,更跨越國界與國籍的邊界,像是:「超頂」、「我沒了」、「破防」等詞語。
有時為了追求打字快速方便,更會將一整句話語縮減,用最少的字表達出想表達的內容,形成另一波「簡語」風潮,像之前飲料店流行的「大奶微微」(大杯奶茶、微糖微冰),演進到生活中的「近更」(近況更新)、「估咩」(Google Map) 、「社恐」(社交恐懼)等,都成為年輕世代間的流行用語。
溝通表達困境
有一次在企業工作中,收到主管來電討論課程發展需求時,對方提出「商業E-mail寫作」的課程主題,我習慣性的詢問想找外籍老師還是雙語的本國籍講師︖想不到單位主管才告知是要「中文」的Email寫作課程。經過了解才知道,原來是起因為在跨單位溝通時,主管觀察到有些同仁在使用文字溝通時,無法有效表達溝通導致信件往返數回,甚至或是造成誤會,所以尋求人資部門的協助,身為人資工作者的我,開始意識到這不僅是個案,而是語文表達力正在普遍下滑的警訊。
這樣的狀況,反映出了溝通能力下降的問題,已經從口語表達擴及到文字書寫的部分。網路社群媒體的短影音與圖卡的興起,雖然能快速地抓住到觀眾眼球,卻也慢慢讓讀者的邏輯思考與組織語言能力逐漸退化。
據美國「全國教育進步測驗」(NAEP)於2023年公布的調查結果,發現美國13歲學生在「數學」和「閱讀」的科目的成績跌至數十年來最低。而對岸的一項調查也顯示,有超過半數受訪青年感覺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下降,其中有高達47.1%的人感覺自身的詞彙量匱乏、表達形式單一。
增強表達能力:多讀、多看、多寫、多說
儘管視覺化的網路時代帶來了新的溝通方式,但在每日面對的工作與生活時,必備的「溝通」過程,有效的溝通仍然仰賴「以人為本」來驅動。從基本的文字書寫到邏輯組織,再進一步轉化為口語表達,最終還是反映應出個人素質與深度的能力。透過深度閱讀的投入累積知識,並反覆思考消化後,再以有效率的練習方式轉化為產出,這個過程雖然辛苦又不容易,但卻是最有效值得投資,能為自己的長期賦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