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書評|《拯救手機腦》數位失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們都知道建構長期記憶需要專注力,但在現代工作環境下,手機、平板、電腦等提高生產力的工具,卻有可能不斷吸走注意力(見微書評|《拯救手機腦》如果手機是閨蜜),因而降低對於工作本身的專注力。

令人訝異的是,除了吸走眼球之外,對於學習、工作而言,手機、平板、電腦等「代勞」的工具,竟然會造成數位失憶!


Temp: Canava

Temp: Canava


什麼是數位失憶?

數位失憶(Digital Amnesia)又稱為谷歌效應(Google Effect),指的是當我們把資訊保存在其他地方,大腦傾向不主動想起要去記住的現象。比起保存資訊內容,大腦會優先記得資訊的位置。

或許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在電腦上用 Word 編輯好一份文件,過了幾天,需要用到時,只記得文件儲存的資料夾,卻不記得自己在裡頭打了什麼。(筆者很常如此)這就是非常經典的數位失憶。


對此,《拯救手機腦》一書提出一個問題:

為什麼我們需要具備一些知識在腦中?

讓手機、電腦協助儲存不好嗎?

1.必須具備知識才能與社會連結

因為我們稍微記得一些知識(當然不能跟Google大神比),所以可以提出疑問、做批判性思考,對於識別資訊的正確性而言,是很重要的能力。

生活中有不少「不確定正不正確」的資訊(暫不下定論是假消息),需要透過先備知識,來衡量,甚至在查證過程中,也仰賴本身的知識量,是否有辦法解讀原始資訊?是否能識別查證的網路資料可信?

某位朋友分享,過年回家時,發現阿姨深信鄰居推薦的神奇水,據傳聞可治百病,販售商品的網頁上有不少「統計圖表」,說明該商品的療效。阿姨秀出網頁告訴親戚朋友這真是個好東西,邀請大家一起團購,朋友接過阿姨的手機,看了一眼網頁後,只淡淡的說了一句:「圖表沒有寫 x 軸、y 軸代表什麼耶!」阿姨回答:「你看越來越高,這就是越來越有效。」據我所知,後來朋友花了約莫三十分鐘,跟親友們解釋「統計圖表」要如何解讀,最後雙手投降放棄。

這個故事讓我聯想到,面對疑似假訊息,查證的行為、結果,與本身知識量息息相關。


2.訊息不只是記得,還要經過整理、自身體驗融合,才會構築成知識

國小時,家庭聯絡簿很流行寫「反思」,這個回家作業,堪稱是同學們最討厭的功課之一,但我寫起來並沒有特別困難,甚至覺得輕鬆,大抵內容是今天在圖書館讀到什麼故事(金庸、民間習俗故事)、上課學到什麼。到了大學,某位課堂教授也希望大家每週上課後,繳交「手寫反思」報告,由於課程內容是「生物學」,一時間,許多人都難以理解,為何有這麼「人文」的作業?

某次在電梯裡遇到教授,他突然跟我閒聊起反思作業,教授表示自己知道,這是學生很討厭的作業,甚至有同學抗議過。但他歷年來教學,總會有幾位學生,在學期末的教學意見回饋時提及:因為精美的上課筆記、心智圖整理,讓自己對整個知識架構更了解,也更不容易忘記,甚至會有同學因此對生物學的歷史感興趣,閱讀課堂沒有提過的科學史,書寫在反思作業中。因此,教授堅持這是生物學課堂最重要的作業!

或許當年教授就深知訊息整合、保留知識之道,即便沒有明講箇中用心,還是「壓著」我們每週手寫反思,讓我們在剛進大學,那個正要從以紙筆為主的高中生活,轉變成以鍵盤為主的大學生活,還保留有慢慢寫、靜靜想、好好記的能力。


回到生活

數位「失憶」聽起來很嚇人,但幾乎可以說,我們已經不可能抵抗「數位化」。由於工具的改變,我逐漸習慣電子化,常常在需要簽名時(像是會議紀錄單),不好意思地跟對方說:「啊!方便借一支筆嗎?我身上只有 apple pencil。」

近期,我嘗試在紙上紀錄下會議重點,一邊讀書一邊畫心智圖,再用收機拍照轉存pdf,雖然犧牲了一點精準的搜尋效果,但似乎在記憶上,有延遲遺忘的效果呢!







站在巨人上的肩膀閱讀,評字不敢當,用文字紀錄、連結所讀內容與生活感觸,每位讀者都是風,我們翻閱,然後在生活裡留下沙沙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也是拖延症患者嗎?激勵自己、強化動機、建立紀律能夠長久維持生產力嗎?《高效原力》提出了另一個解法,在激勵與紀律失效前後,或許,我們都該嘗試疏通內心。
該如何盡可能長時間博取他人關注呢?戳中人類心理的弱點就對了,就是給他打那麼一點點多巴胺。── Sean Parker 臉書前執行長 「新聞快報!即將上市!快閃!抽獎!買一送一!折價卷!限時動態!」對這些詞感到熟悉嗎?沒錯,我們都一樣,看到這些關鍵字,就忍不住再看一眼。
接續上一篇《高效原力》:快樂是什麼?可以吃嗎?我們了解作者提出的觀點:好心情能提高創造力和生產力,本文分享書中「第一部分:如何用科學的方法,讓愉悅生產力啟動你的能量」裡支撐正向情緒的方法之一—遊戲。
在這個快樂漸漸稀缺的年代,我們都渴望工作時能發自內心微笑。
這是一份值得收藏,讓我們能夠時常檢視自己的 Mindset(心態)是否能夠發揮內在原力的清單,附註相關概念在腦中的的Crosslink。
如果你也是個工作狂,相信我,這本書有太多地方會打動同屬工作狂的我們!本書適合所有想重新跟時間打交道的人,以及行程滿檔、終日勞碌的你我,讓我們了解斷捨離才能重新獲得主導權,過上更有靈魂的生活。如果你也時常感到被事情追著跑,焦慮填滿行事曆,這本書絕對值得一讀!
我也是拖延症患者嗎?激勵自己、強化動機、建立紀律能夠長久維持生產力嗎?《高效原力》提出了另一個解法,在激勵與紀律失效前後,或許,我們都該嘗試疏通內心。
該如何盡可能長時間博取他人關注呢?戳中人類心理的弱點就對了,就是給他打那麼一點點多巴胺。── Sean Parker 臉書前執行長 「新聞快報!即將上市!快閃!抽獎!買一送一!折價卷!限時動態!」對這些詞感到熟悉嗎?沒錯,我們都一樣,看到這些關鍵字,就忍不住再看一眼。
接續上一篇《高效原力》:快樂是什麼?可以吃嗎?我們了解作者提出的觀點:好心情能提高創造力和生產力,本文分享書中「第一部分:如何用科學的方法,讓愉悅生產力啟動你的能量」裡支撐正向情緒的方法之一—遊戲。
在這個快樂漸漸稀缺的年代,我們都渴望工作時能發自內心微笑。
這是一份值得收藏,讓我們能夠時常檢視自己的 Mindset(心態)是否能夠發揮內在原力的清單,附註相關概念在腦中的的Crosslink。
如果你也是個工作狂,相信我,這本書有太多地方會打動同屬工作狂的我們!本書適合所有想重新跟時間打交道的人,以及行程滿檔、終日勞碌的你我,讓我們了解斷捨離才能重新獲得主導權,過上更有靈魂的生活。如果你也時常感到被事情追著跑,焦慮填滿行事曆,這本書絕對值得一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想早睡早起,卻一直滑手機,結果隔天上班睡過頭遲到;想著要用功念書,卻忍不住一滑再滑,結果幾個小時就過去。 明明手機為現代人帶來方便的生活,但就是如此方便的手機,也令我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若你曾經有過這些經驗,那麼你該看看這本書,讓你擺脫手機腦,找回人生的掌控權。
Thumbnail
對,就是你的「好朋友」在偷走你的注意力! 其實光是手機的「存在」,就會影響你的專注力! 想知道為什麼嗎?想知道就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書寫的工具,以前沒有智慧型手機,只有功能性按鍵手機的年代,只要紙和筆就能寫,現在主要使用手機輸入,因為方便迅速,也不需要儀式感,想到什麼就用右手食指按按螢幕輸入Keep記事。 數位輸入還不方便的年代或者現在,大家寫文是否有使用專門書寫的記事本?我是沒有,所以先前發表幾則的詩詞短文,還是我從學生時
Thumbnail
在數位的時代裡,電腦、手機、相機幾乎已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各種3C的儲存單位也從GB來到TB,文檔、照片、影片和各式各樣的程式、APP,海量的資料佔據每個人的資料庫,混亂的資料庫不僅影響工作效率,也容易打亂思緒,那麼我們該如何開始做數位整理呢?
現在很多人因為太依賴科技,忘了記憶力其實是可以訓練的。像學新語言、背單字,或平常試著記住名字、回想看過的東西,都能讓記憶力和專注力慢慢變好。搭捷運時,不妨放下手機,記一下剛看到的廣告,或去市場買菜時試試不用寫清單。減少對電子設備的依賴,可以幫助我們重新找回記憶的感覺,也讓學習變得更有趣。
Thumbnail
該是面對手機成癮的壞習慣吧!看似一機掌握全世界,殊不知是越來越脫離現實。 「自己明明從以前就很愛看書,現在卻變得愈來愈不容易專注。一讀到需要聚精會神的篇章,便把書丟在一旁。」
Thumbnail
隨著科技進步速度越來越快,我們可能都忘記以前最早的人類是把文字紀錄刻在石頭刻在石頭上,代表那是件重要的事。但是,也因為攜帶石頭並不方便,所以人類轉而發明筆和紙來紀錄。現在,我們有了電腦和手機,我們又有了一種全新的方式來儲存我們的想法和思路。 但問題來了,你有沒有注意到我們花在「學習」一個筆記軟
Thumbnail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以前下班後總是癱在沙發上滑手機,想停卻停不下來,總是告訴自己:在十分鐘就好,結果一個晚上就過了,是個重度手機依賴者,這本書幫助我更有意識地使用3C的產品 手機是偶爾用到、幫助我們的工具而不是永不離身的配件,如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有意識地使用,能享受科技帶來的好處;無意識地
Thumbnail
自從智慧型手機成為大家普遍使用的工具之後,有許多資訊正偷偷消耗我們的注意力。例如原本想打開手機查閱資料,卻突然被跳出的訊息給吸引走,等到回過神來,才發現時間已默默過了半小時、又或是忘記原本打開手機,究竟要做什麼?好像得了健忘症一樣、或是手機發出的叮咚聲,總是打斷你原本正在做的事呢?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想早睡早起,卻一直滑手機,結果隔天上班睡過頭遲到;想著要用功念書,卻忍不住一滑再滑,結果幾個小時就過去。 明明手機為現代人帶來方便的生活,但就是如此方便的手機,也令我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若你曾經有過這些經驗,那麼你該看看這本書,讓你擺脫手機腦,找回人生的掌控權。
Thumbnail
對,就是你的「好朋友」在偷走你的注意力! 其實光是手機的「存在」,就會影響你的專注力! 想知道為什麼嗎?想知道就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書寫的工具,以前沒有智慧型手機,只有功能性按鍵手機的年代,只要紙和筆就能寫,現在主要使用手機輸入,因為方便迅速,也不需要儀式感,想到什麼就用右手食指按按螢幕輸入Keep記事。 數位輸入還不方便的年代或者現在,大家寫文是否有使用專門書寫的記事本?我是沒有,所以先前發表幾則的詩詞短文,還是我從學生時
Thumbnail
在數位的時代裡,電腦、手機、相機幾乎已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各種3C的儲存單位也從GB來到TB,文檔、照片、影片和各式各樣的程式、APP,海量的資料佔據每個人的資料庫,混亂的資料庫不僅影響工作效率,也容易打亂思緒,那麼我們該如何開始做數位整理呢?
現在很多人因為太依賴科技,忘了記憶力其實是可以訓練的。像學新語言、背單字,或平常試著記住名字、回想看過的東西,都能讓記憶力和專注力慢慢變好。搭捷運時,不妨放下手機,記一下剛看到的廣告,或去市場買菜時試試不用寫清單。減少對電子設備的依賴,可以幫助我們重新找回記憶的感覺,也讓學習變得更有趣。
Thumbnail
該是面對手機成癮的壞習慣吧!看似一機掌握全世界,殊不知是越來越脫離現實。 「自己明明從以前就很愛看書,現在卻變得愈來愈不容易專注。一讀到需要聚精會神的篇章,便把書丟在一旁。」
Thumbnail
隨著科技進步速度越來越快,我們可能都忘記以前最早的人類是把文字紀錄刻在石頭刻在石頭上,代表那是件重要的事。但是,也因為攜帶石頭並不方便,所以人類轉而發明筆和紙來紀錄。現在,我們有了電腦和手機,我們又有了一種全新的方式來儲存我們的想法和思路。 但問題來了,你有沒有注意到我們花在「學習」一個筆記軟
Thumbnail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以前下班後總是癱在沙發上滑手機,想停卻停不下來,總是告訴自己:在十分鐘就好,結果一個晚上就過了,是個重度手機依賴者,這本書幫助我更有意識地使用3C的產品 手機是偶爾用到、幫助我們的工具而不是永不離身的配件,如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有意識地使用,能享受科技帶來的好處;無意識地
Thumbnail
自從智慧型手機成為大家普遍使用的工具之後,有許多資訊正偷偷消耗我們的注意力。例如原本想打開手機查閱資料,卻突然被跳出的訊息給吸引走,等到回過神來,才發現時間已默默過了半小時、又或是忘記原本打開手機,究竟要做什麼?好像得了健忘症一樣、或是手機發出的叮咚聲,總是打斷你原本正在做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