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爾夫開球的心理學:現代人處於快節奏的餐廳秀
在1970–1990年代的演藝圈最好賺的舞台就是"餐廳秀"
很多藝人在當時就已經靠餐廳秀年收千萬
只要夠熱門的藝人一天賺1~2萬很常見,所以大家拼命都要在餐廳秀生存下來
「餐廳秀」最風光的時候,全台共有二、三百家
在民國七十八年時,還曾創下演唱一星期,酬勞四百萬台幣的天價
當時台北公寓一坪7~9萬到處都是
在電視台只有三台的年代,藝人主要靠五條管道曝光:
- 八點檔連續劇
- 出唱片或拍廣告
- 校園或勞軍活動
- 電視台節目
- 餐廳秀、工地秀
當時許多明星誤以為只要演紅了一部戲,或在軍營、校園被歡呼,就認為自己是A咖了
早期有當過兵的就知道了,軍營有女生來就開始大聲喊或吹口哨了,才不會管誰有多紅,一直喊到他們男性賀爾蒙消失為止
而學生被考試壓力壓得透不過氣,遇到明星登場就是情緒的解壓出口,當然都會很開心互動
這種掌聲與尖叫,本質上來自壓抑情境的釋放,而不是明星本身的光環
因此許多藝人紅極一時,卻因錯估自己的行情,兩三年後觀眾早已忘記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