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租屋市場,為何讓人難以「心安心定」?(下)

更新 發佈閱讀 20 分鐘

在臺灣,租屋市場就像一場無休止的拉鋸戰:租客擔心房子隨時被收回、租金忽高忽低,房東則害怕遇到拖欠、破壞或難搞的租客。文化上偏重購屋而輕視租房、政策側重買房、房源品質良莠不齊,加上互信缺失,讓租屋既難成為租客真正安心的家,也不易成為房東穩定的被動收入。唯有當文化觀念改變、制度健全、專業管理介入、心態獲得修復時,租屋才能走出對立與焦慮,成為穩定、長久、令人真正「心安心定」的生活方式。

大禾邸家-臺灣租屋市場,似乎無法讓人「心安心定」(下)

大禾邸家-臺灣租屋市場,似乎無法讓人「心安心定」(下)


臺灣租屋市場長年處於「不穩定、不安不定」狀態,讓人難以「心安心定」。近五年「房屋租賃糾紛」數量持續上升,反映的不只是個案衝突,而是整體市場結構的脆弱:缺乏透明、保障與信任。糾紛常源於利益衝突、權責認知差異、價值觀不合、合約不清與法規模糊等,再加上溝通不良與情緒干擾,使問題惡化。

 

乍看之下只是「不穩定」,實際上背後隱藏著一連串層層堆疊、相互強化的結構壓力。從文化根源  → 制度缺口  → 市場結構  → 房源供給  → 關係失衡  → 心理後果這六個層次切入,可以更清楚地看見租屋市場為何難以建立穩定、安心的秩序:

 

「文化根源」:重購屋、輕租屋的社會文化

 

「制度缺口」:政策偏重鼓勵,強制與否的兩難

 

「市場結構」:多為個人房東,管理分散

 

「房源供給」:優質房源稀少,空屋多、好房少

 

「關係失衡」:房東與租客之間缺乏有效緩衝與協調機制

 

「心理後果」:彼此不珍惜,互信崩解

 

這些結構性問題不斷累積,使得房東與租客雙方都難以穩定經營或安心長住,最終陷入「房東反覆招租、租客不斷搬遷」的惡性循環,不僅消耗個人心力,也衝擊整體社會的安定與幸福感。

 

如果租屋市場無法提供最基本的「穩定感」,再多政策與補貼,恐怕也難以真正實現「安居」。

 

在先前的分享中,已經在臺灣租屋市場,為何讓人難以「心安心定」?(上)篇章裡說明「文化根源」與「制度缺口」兩個層面,接下來,將深入探討後四項關鍵:「市場結構」、「房源供給」、「關係失衡」及「心理後果」,逐步還原臺灣租屋市場「不穩」的真實輪廓。


尚未看過臺灣租屋市場,為何讓人難以「心安心定」?(上),或是印象已模糊,可點擊連結前往。

 

🌾「市場結構」:多為個人房東,管理分散

 

根據統計,全臺住宅總數約為 900 萬戶,其中約有 90 萬戶用於出租,這些出租住宅中,有超過 8 成是由「個人房東」持有與經營,專業「法人房東」與「包租代管業者」的參與比例僅占 20% 以下。

 

如此結構,讓臺灣的租屋市場供給與服務極度零散,難以形成專業化、規模化、制度化的經營體系。

 

「整個租屋市場,就像是幾十萬個各自為政的小攤販在經營,而不是有制度、有流程的專業管理體系。」這句話,一語道破臺灣租屋市場的結構性問題。

 

整體租屋市場呈現出高度「管理分散」的狀況。租賃管理責任被碎片化地攤在數十萬名個人房東手上:從找租客、簽約、收租,到修繕、點交等,幾乎全由房東親自處理。這些流程沒有標準、沒有制度,也缺乏監督與支援,導致市場運作充滿不確定性與風險,難以建立一致的信任機制與品質保障

 

雖然有部分房東會透過房仲協助出租,但多數仲介在完成媒合、簽約並收取服務費後便退出,後續的租賃管理與生活事務仍回歸房東與租客之間,變成一場無制度支撐的「私下博弈」。

 

在這樣的環境下,雙方只能依賴個人經驗與誠信來維繫關係。租客擔心遇到情緒化、不講理的房東;房東則怕碰上賴租、破壞房子或失聯的租客。由於制度保障缺位,唯一能倚賴的「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往往也是最脆弱的一環。

 

結果,每一次租賃都成了獨立個案,品質與流程全靠「感覺」、「經驗」與「默契」運作。

 

租屋亂象,時常上演:

 

  • 不熟租賃相關法規;
  • 契約常見為書局或超商購買的現成簡易版本(非內政部住宅租賃定型化契約,內容簡略或隨意加註不合理條款) ;
  • 多數條件僅憑口頭協議,引發諸多爭議與糾紛;
  • 修繕責任與押金退還標準不清不楚,問題頻傳;
  • 房東「各有規矩」:押金數、寵物限制、生活干涉程度……全憑個人想法、觀念,缺乏統一標準;
  • 無力處理突發狀況(漏水、糾紛、修繕等)……

 

這樣的市場機制,無法提供一致的服務品質與標準流程。一旦發生糾紛,雙方多半只能憑經驗處理,自行摸索解決,常陷入無助與焦慮之中。久而久之,房東壓力大,租客體驗差,房東與租客彼此間也更傾向防備與猜疑,而非信任與合作。

 

對租客而言,搬一次家就像抽一次籤;

對房東而言,出租像是一場風險投資。

 

這就是當前臺灣租屋市場的現實——制度真空、風險自負、信任難求。

 

這種高度分散且缺乏專業管理的市場結構,直接影響了「房源供給」的質量與穩定性。當大多數房東各自為政,缺少標準化管理與長期維護規劃,優質且適合長期租賃的房源自然難以累積與穩定提供。

 

🌾「房源供給」:優質房源稀少,空屋多、好房少

 

點進租屋網站,房源數字往往看起來驚人,但當你一間間篩選或實際看房,就會發現真正「可居、可租、可安心長住」且願意配合租客合法需求(如租金報稅、設籍入戶)的優質「好房」少之又少。好房一出,立刻引來搶租,租金也隨之水漲船高;而劣質房源則因「價格與價值不匹配」,糾紛與爭議層出不窮。這種「好屋難求、搶租激烈」的現象,並非偶然,而是長期由六大住宅市場結構性問題交織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首先,臺灣住宅市場長年以「高住宅自有率」聞名,約9成家庭擁有自住房產,能釋出到租屋市場的房源本就有限。更關鍵的是,現行約 90 萬戶出租住宅中,超過 8 成掌握在個人房東手中。這群人通常名下房子不多,出租經驗也有限,難以像專業房東或包租代管公司一樣,有系統地管理與維護房屋。反而常因缺乏專業,而出現一些不適當的想法:

 

  • 貪小便宜,卻忘了「時間成本、溝通成本、情緒成本」才是最昂貴的。
    為了省下一點維修或管理費用,最後卻因反覆爭執、糾紛纏身,得不償失。
  • 自以為在替租客著想,卻往往想太多。
    房東眼中覺得「好、方便」的安排,租客未必需要,甚至可能造成負擔。
  • 不想要的東西,硬塞給別人。
    有些房東將當年花費巨資的裝潢、淘汰家具、二手電器留在出租屋裡,自認是「附加價值」,但對租客來說卻是累贅,甚至降低生活品質。
  • 新來的租客對你捨不得丟的東西沒有任何感情。
    若房東真的珍惜,就應該將這些物品帶進自己當下的生活空間,而不是放在別人的生活裡,期待租客替自己保管。……

 

由於多數房東缺乏專業管理與制度化維護,這些房源難以長期保持良好狀態,更無法形成穩定、可靠的優質供給。

 

再加上近年房價飆漲、取得成本高昂,「高房價」所衍生的「低租金報酬率」讓出租成為一門「利潤微薄、麻煩不少」、甚至可能「愈租愈虧」的生意。因此,不少屋主乾脆選擇「不租、不修」,讓大量潛在房源被封鎖在市場之外。

 

此外,「高房價」的長期趨勢,加上持有與交易的稅負,使不少人選擇「不賣、不租」,靜待房價上漲以追求資本利得。還有些家庭為下一代「囤房」,讓房屋長期閒置,形成「不自住、不出租、也不出售」的特殊現象,造成「高空屋率」的現象。但問題的核心不是「空屋多」,而是「市場上願意釋出、適合居住、條件合理的房子太少」

 

同時,「高老舊住宅比例」也使房源品質雪上加霜。許多高屋齡住宅年久失修,或因翻修成本過高而延宕整修,結構安全、消防設施、管線老化等問題頻傳。房東在租金報酬有限情況下,往往選擇消極以對或最低限度維護,進而導致「低居住品質」長期存在,租客只能在風險中將就生活,難以安心。

 

更令人憂心的是,部分房東不願承擔繳稅義務,造成租客無法申報租金費用、設籍入戶等,一旦租客依法主張權益,反而可能被要求搬離或調高租金,讓租屋合法化成為風險而非保障,這種「自己權益卻不能行使」的扭曲,使真正想長期租住、生活穩定的租客,不但難找房,還需步步為營,深怕踩到房東的紅線。

 

於是,我們看到的就是現況:

租客四處看房,卻總覺得不是哪裡怪、就是哪裡不合理;

房東有屋在手,卻遲遲不願釋出或投資改善。

結果就是市場供給表面充足,實際上卻處處缺陷

 

真正的問題,不是房子不夠,而是「好房太少」。當房源稀少、品質參差時,房東與租客的關係也容易失衡。

 

🌾「關係失衡」:房東與租客之間缺乏有效緩衝與協調機制

 

在臺灣租屋市場,超過八成的出租房掌握在個人房東手中,管理高度分散,再加上優質房源稀少、空屋雖多卻難覓「好房」,整體結構先天失衡。但更根本的問題在於:「房東與租客本身就處在天然對立的位置上」房東追求的是收益最大化、支出最小化;租客期待的是合理租金與良好居住品質。雙方的需求與利益天生不在同一條線上,這種「目標上的天然衝突」一開始就埋下矛盾的種子,衝突因此幾乎不可避免。

 

若遇到好房東與好房客,或許一切都能順利圓滿;但反之,在「缺乏有效緩衝與協調機制」的情況下,這種「結構性矛盾 + 本質對立」的關係,往往直接浮上檯面,只能轉化為正面交鋒:租客要求修繕、保障權益;房東盤算成本、顧慮風險。

 

問題在於,雙方缺少「中立搭橋者」作為緩衝,就等於沒有安全閥,任何一個細節都可能瞬間引爆:租金調整、押金退還、合約條款、退租點交,無一不是導火線。原本的小摩擦,因為是雙方「直接面對面對撞」,等同於「硬碰硬」的戰場,被無限放大;原本可透過溝通解決的小爭議,極易因情緒與立場升級,不僅引發惡性對抗,也常演變成僵局,甚至逐步累積為長期的不信任。

 

沒有「中立搭橋者」的結果是:

  • 租客沒有安全感,遇到問題孤立無援,只能被迫將就、妥協。
  • 房東缺乏保障,常覺得自己承擔過多風險,對租客漸生戒心。
  • 小問題被放大,原本可溝通的誤會,因無裁判調停,直接變成情緒化對撞。
  • 市場陷入惡性循環:房東減少維護投入,租客降低居住信任,租屋生態愈加失衡。

 

最終,租屋市場就像一個沒有裁判的戰場,房東與租客只能赤手空拳彼此對抗。當爭議發生時,「沒有緩衝器」、「沒有協調機制」,只能硬碰硬,衝突擴大、僵局頻生。長此以往,不僅讓租屋過程瀰漫不安與壓力,也使市場資源難以流通,甚至拖累整體居住品質,形成惡性循環。

 

如果有了「中立搭橋者」,會是什麼樣子?

 

想像一下:

 

租客深夜發現熱水器故障,沒有熱水可用,以往只能苦苦撥打房東電話,卻常換來一句「再找時間處理」;房東也頭痛,擔心修繕費用誰來分攤、工班效率不確定。結果雙方焦躁不安,最後往往僵持不下。

 

但若有「中立搭橋者」存在,情況將截然不同。租客只需回報問題,「搭橋者」即可先遠端指引,協助進行緊急處理或排解,即使無法立刻解決修復,也能有效避免進一步損害。隨後,在短時間內安排專人到場或調度工班檢測,並確認問題。接著,房東或租客(依契約約定之修繕歸屬)即可即時收到透明清晰的費用估算,並於雙方約定的期限內完成處理。如此一來,問題能夠快速且妥善解決,租客不再陷於無奈妥協,房東也無須擔憂遭受過度要求。

 

同樣的場景也出現在「押金退還」或「退租點交爭議」中:過去雙方只能拉扯,甚至翻臉;但有了「中立搭橋者」,就能依照標準流程與規範快速處理。租客拿回應有的保障,房東獲得合理的保護,雙方都省心省力。

 

有了「中立搭橋者」,市場才能走向良性循環

 

一旦「中立搭橋者」介入,房東與租客之間的關係不再是零和對抗,而是透過緩衝與協調機制,將矛盾轉化為合作。規範化、專業化的流程,讓市場逐步走向正向循環。

  • 房東能更專注於資產擁有、提升房屋價值;
  • 租客則能安心居住、減少搬遷頻率;
  • 房源流通更有效率,居住品質普遍提升。

當每一次爭議都有緩衝化解、每一次糾紛都有協調整合、每一個需求都有人即時回應,房東不再戒備,租客不再無奈。市場才能回歸理性,從個案到整體,逐步擺脫「戰場式對抗」的惡性循環,迎來真正的穩定。

 

🌾「心理後果」:彼此不珍惜,互信崩解

 

「文化根源」的重購屋、輕租屋心態,遇上「制度缺口」中政策偏重鼓勵卻缺乏強制的兩難,再加上「市場結構」高度分散、以個人房東為主,而「房源供給」又呈現空屋多、好房少,最終疊加至「關係失衡」,即房東與租客之間缺乏有效緩衝與協調機制時,壓力便一路傳導到最前線。這種結構性的累積,使租屋市場不僅是一個房子供需的問題,更是一個心理與情感的緊繃場域。

 

結果是,最直接受影響的就是房東與租客的心理感受缺乏有效緩衝與協調機制,使得雙方只能以「對立」心態應對彼此:房東傾向將租客視為潛在風險,凡事戒備,擔心房屋損壞、租金拖欠,甚至對一些小細節過度計較;而租客則容易把房東想成冷漠、計較、不講理的一方,不再期待善意,也不敢輕易表達需求或提出建議。這種緊繃氣氛,讓每一次互動都充滿壓力,甚至連原本應該輕鬆的日常交流,也可能被放大解讀,演變成不必要的矛盾與摩擦。

 

對租客而言,每一次搬遷,不只是換一個屋簷而已,更意味著重新適應新的生活環境、建立新的生活圈、人際網絡被迫重組,甚至可能影響工作、孩子就學或社交活動。長期下來,居住的不穩定累積成心理壓力,焦慮與不安成為日常背景音。

 

對房東而言,房客流動頻繁意味著尋找新租客、簽約、點交、維修、整理房屋……每一個步驟都耗費時間與精力,甚至可能面對房屋受損、租金拖欠等風險。房東期待長期穩定、彼此尊重的租賃關係,但每天被這些「人、家的事」折磨,生活又怎麼可能安穩?

 

在這樣的氛圍下,雙方逐漸不再珍惜彼此的「合作共好」關係,只剩下「交易」,卻失去了「互信」。小問題被放大為惡意揣測,臨時摩擦被解讀成不合理要求,久而久之,便形成長期的不信任,房東與租客之間的心理距離愈來愈大,彼此防衛心態愈加強烈,合作的基礎逐漸崩解。當「珍惜」不再、互信瓦解,租賃關係就只剩下最低限度的義務履行,而沒有任何情感連結或善意空間。

 

長期生活在這種模式下,租客可能變得心神不寧,對未來缺乏安全感;房東則可能過於焦慮、苛求,甚至對租屋市場失去耐心與信心。

 

這種心理後果不僅影響個案,更形成整個市場的惡性循環:房東愈來愈計較、防衛,租客愈來愈無奈、猜忌。「互信崩解」,任何衝突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使市場長期處於「失衡 → 對抗 → 心理崩解」的狀態。市場的不穩定性,不只表現在統計數字上的起伏(租金漲跌、空屋率變動、租賃戶數增減),更深刻地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情緒。

 

長期下來,這樣的惡性循環不僅消耗個人心力,影響幸福感,更動搖了整個社會的安定與發展。租屋市場若無法提供最基本的穩定感,無論政策如何調整、補貼如何加碼,都難以讓人真正「安居」。當租客與房東都無法安心時,市場就註定無法成熟,也難以形成健康的社會信任鏈。最終,整個租屋生態不只是一個房子的問題,更反映出台灣社會在文化、制度與生活實務上的深層張力:心理後果、生活壓力與社會安定,彼此交織,形成長期難以解開的困局。

 

🌾翻轉文化、補上制度、引入專業、修復心態

 

既然我們已經從「文化根源」到「心理後果」逐一看見問題的脈絡,也理解了租屋市場為何難以讓人「心安心定」,那麼接下來更關鍵的問題便是:既然知道問題了,要如何改善、如何解決?

 

畢竟,光是點出「不穩定」並不能讓市場變得更好,唯有從制度補強、供給改善、關係修復到心態調整,各個層次同時補強,租屋市場才有可能真正走向「穩定」與「安心」。

 

文化根源 → 推廣「好好租」的社會觀念

在文化層面,最重要的便是翻轉「買房才算安身立命」的偏見,推廣「好好租」的社會觀念。政府、媒體與教育體系應攜手推動,透過公共政策、教育課程與社會對話,逐步建立「租也是一種正常且值得尊重的生活方式」。同時也必須重新定義「居住正義」:並非人人都要買得起房,而是人人都能住得起、住得好、住得穩。就像德國、日本許多人終身租屋,依然能享有安定的生活,靠的不是全民買房,而是健全的制度與文化支持。唯有當社會普遍認同「租也能安居」,市場才可能進入良性循環。

 

制度缺口 → 長痛不如短痛

在制度層面,則需要補上長期被忽視的缺口。以「租賃所得申報」為例,大量房東選擇不報稅,形成龐大黑數,也讓誠實守法的房東反而處於劣勢。若政府與國稅局真要扭轉亂象,就應該更強硬:明確規範、落實查核、加強罰則,而不是永遠怕這個不滿、怕那個反彈,一味顧忌「不得罪人」。雖然短期可能帶來反彈,但唯有「長痛不如短痛」,市場才可能真正走向透明。透明與合法,是信任的前提;若沒有制度支撐,租屋市場永遠無法走出灰色地帶。

 

市場結構 × 房源供給 × 關係失衡 → 專業中立的「搭橋者」

要改善租屋市場的緊張氛圍,第一步是承認並正視「經營權」的價值。當一個人擁有房子時,除了「所有權」與「使用權」,更關鍵的是如何經營。若房東一味親力親為,不僅容易忽略專業,也可能讓糾紛與誤解不斷累積。相反地,把經營交給專業團隊,才是提升房子價值、減少摩擦的關鍵。這不代表放棄權利,而是讓「專業人做專業事」,房東回到單純資產擁有的角色,租客則能專注於安心居住。


因此,制度與市場都應該鼓勵「中立搭橋者」的存在,無論是「包租代管公司」、專業房東,都該被視為改善現況的重要解方。這些角色能夠建立透明的契約、規範房屋維護、提供緊急協調等,讓租屋不再只是雙方單打獨鬥,而是有一個可信賴的第三方作保障

 

進一步而言,若能建立「房東信用」與「房客信用」制度,市場資訊更透明,租金與居住品質也能標準化。如此一來,房東不必再為瑣碎事務焦慮,租客也能擁有安全感,雙方關係才能逐步從對立走向互信

 

心理後果 → 共心團結,不對立

最終,租屋市場要走向穩定,不僅需要制度與結構的修補,更需要房東與租客心態的修復與轉變。長期的不穩定,使房東懷疑「房客不可靠」,房客則抱怨「房東不仁慈」,雙方在惡性循環中失去互信。然而,市場若要長久運行,就不能只是避免衝突,而是要建立一種「共心、共好、團結、不對立」的思維。

 

當房東能真心珍惜好租客,租客能尊重房東的資產,而「中立搭橋者」又能提供專業管理與協調機制,三方便能共存共榮。唯有如此,租屋不再是零和對抗,而是共享資源、互惠互信,租屋市場的參與者才可能真正邁向「大自由、大解脫、大自在、大圓滿」

 

🌾期待租屋真正讓人「心安心定」

租屋市場長期不穩定,關鍵不在於沒有解方,而在於缺乏整合。唯有同時翻轉文化、補上制度、引入專業、修復心態,租屋才能真正走出灰色與對立,成為一種穩定、安心、可長可久、讓人「心安心定」的生活方式。

 

(儘管租屋市場存在各種問題,但指出這些並非徒增恐慌,而是希望大家看到改善的契機。現實中仍有許多好房東、好租客與優質環境,期待臺灣租屋市場愈來愈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大禾邸家
235會員
70內容數
「大禾」以「生活的樞紐及搭橋者」為使命, 分享房地產資訊、見解, 及多元的生活訊息、知識, 打造大禾(住好)、租禾(租好)、呷禾(吃好)等系列, 滿足每個人對品質生活的不懈追求。 更致力於「共好」的實踐, 讓來過「大禾」的每個人心安心定, 享受大好品質生活。 「大好在這,在這住好!」
大禾邸家的其他內容
2025/09/03
臺灣租屋市場亂象叢生,房東與租客都活在提心吊膽的環境中。本文深入分析近年租屋糾紛頻傳的原因,從文化因素、制度缺口、市場結構、房源供給、關係失衡及心理後果等六個層面,揭露臺灣租屋市場不穩定的根本原因。
Thumbnail
2025/09/03
臺灣租屋市場亂象叢生,房東與租客都活在提心吊膽的環境中。本文深入分析近年租屋糾紛頻傳的原因,從文化因素、制度缺口、市場結構、房源供給、關係失衡及心理後果等六個層面,揭露臺灣租屋市場不穩定的根本原因。
Thumbnail
2025/08/20
租客的日子,全是將就與妥協換來的殘喘。住得太好,荷包吃緊;住得太差,連牆壁發霉都要自己忍。水壓忽冷忽熱、樓上半夜跳鄭多燕、房東一句「親戚要住」就得搬家。繳租金像燒香拜佛,求個屋主不亂漲、不亂來。但偶爾也會遇到佛系房東、屋況乾淨、交通方便,才覺得:「啊,這才像個家。」但這樣的運氣,像中樂透。 租客心
Thumbnail
2025/08/20
租客的日子,全是將就與妥協換來的殘喘。住得太好,荷包吃緊;住得太差,連牆壁發霉都要自己忍。水壓忽冷忽熱、樓上半夜跳鄭多燕、房東一句「親戚要住」就得搬家。繳租金像燒香拜佛,求個屋主不亂漲、不亂來。但偶爾也會遇到佛系房東、屋況乾淨、交通方便,才覺得:「啊,這才像個家。」但這樣的運氣,像中樂透。 租客心
Thumbnail
2025/08/06
許多人嚮往當包租公/包租婆,認為可以輕鬆收租,坐享被動收入。然而,現實卻是充滿挑戰,從發布廣告到處理惡租客,房東需處理租客拖欠房租、房屋損壞、鄰居糾紛等問題,更需面對稅務風險及房屋空置等壓力。文章詳細描述了房東可能遭遇的八個階段,並建議房東尋求專業協助、檢討出租策略及照顧身心健康。
Thumbnail
2025/08/06
許多人嚮往當包租公/包租婆,認為可以輕鬆收租,坐享被動收入。然而,現實卻是充滿挑戰,從發布廣告到處理惡租客,房東需處理租客拖欠房租、房屋損壞、鄰居糾紛等問題,更需面對稅務風險及房屋空置等壓力。文章詳細描述了房東可能遭遇的八個階段,並建議房東尋求專業協助、檢討出租策略及照顧身心健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也許看完這篇文章您就可以體會日本房東的心情了~東京物業管理公司管理案件分享 東京子是住在東京都的不動產宅建士。 專業就是東京不動產的仲介買賣、租賃、物業管理等跟不動產有關聯的業務。 自從數年前接手管理位於豐島區某處一棟大樓後, 我的日子就不得安寧。 事情是這樣的。
Thumbnail
也許看完這篇文章您就可以體會日本房東的心情了~東京物業管理公司管理案件分享 東京子是住在東京都的不動產宅建士。 專業就是東京不動產的仲介買賣、租賃、物業管理等跟不動產有關聯的業務。 自從數年前接手管理位於豐島區某處一棟大樓後, 我的日子就不得安寧。 事情是這樣的。
Thumbnail
臺灣住宅市場存在低居住品質現象,主要原因包括高住宅自有率、高房價、低租金報酬率、高老舊住宅比例、高空屋率等。此外,人們對於理想的居住環境缺乏共同的認知、自私自利、各自有不同的立場和在意點,也影響到居住品質。未來須由政府、社會各界和個人共同努力,以改善居住環境,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臺灣住宅市場存在低居住品質現象,主要原因包括高住宅自有率、高房價、低租金報酬率、高老舊住宅比例、高空屋率等。此外,人們對於理想的居住環境缺乏共同的認知、自私自利、各自有不同的立場和在意點,也影響到居住品質。未來須由政府、社會各界和個人共同努力,以改善居住環境,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近年來,臺灣在全球「生活品質」排名中表現亮眼,一連串的調查報告顯示臺灣在各項指標上都名列前茅,然而,儘管「生活品質」看似良好,但從「居住品質」的角度來看,卻有一些令人不滿的現象-「低居住品質」。
Thumbnail
近年來,臺灣在全球「生活品質」排名中表現亮眼,一連串的調查報告顯示臺灣在各項指標上都名列前茅,然而,儘管「生活品質」看似良好,但從「居住品質」的角度來看,卻有一些令人不滿的現象-「低居住品質」。
Thumbnail
空屋現象在臺灣住宅市場愈加顯著,對於空屋定義、衡量、地區分化、貧富差異等均提出了檢討和思考。從屋齡、總面積、家戶歸戶和個人歸戶等方面呈現「高空屋率」等議題。
Thumbnail
空屋現象在臺灣住宅市場愈加顯著,對於空屋定義、衡量、地區分化、貧富差異等均提出了檢討和思考。從屋齡、總面積、家戶歸戶和個人歸戶等方面呈現「高空屋率」等議題。
Thumbnail
本文分析了房價上漲的原因,以及從人性需求為出發點探討居住正義。除了探討臺灣房價走勢外,還以南韓為例,預測了臺灣房價可能的下跌時機。最後,給出了對於是否該買房的建議。
Thumbnail
本文分析了房價上漲的原因,以及從人性需求為出發點探討居住正義。除了探討臺灣房價走勢外,還以南韓為例,預測了臺灣房價可能的下跌時機。最後,給出了對於是否該買房的建議。
Thumbnail
本文針對臺灣住宅市場中低租金報酬率的現象進行剖析,並提供了積極的商業觀點,探討投資房地產的潛在好處。同時,詳細介紹了租金報酬率的計算方式,並分析了各種具體的相關費用和因素,以更全面地瞭解低租金報酬率的原因。本文還涵蓋了關鍵詞如「包租公」、「包租婆」、「租金報酬率」等,以協助文章在搜尋引擎上的搜索。
Thumbnail
本文針對臺灣住宅市場中低租金報酬率的現象進行剖析,並提供了積極的商業觀點,探討投資房地產的潛在好處。同時,詳細介紹了租金報酬率的計算方式,並分析了各種具體的相關費用和因素,以更全面地瞭解低租金報酬率的原因。本文還涵蓋了關鍵詞如「包租公」、「包租婆」、「租金報酬率」等,以協助文章在搜尋引擎上的搜索。
Thumbnail
其實富人稅、囤房稅、租屋補助都沒有解決空房問題,收越多稅、租金越高,租屋補助仍然無法解決問題。
Thumbnail
其實富人稅、囤房稅、租屋補助都沒有解決空房問題,收越多稅、租金越高,租屋補助仍然無法解決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