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品牌,我們很容易想到 Apple、台積電這些世界級企業。但其實,不論是公司、產品,還是我們個人經營自媒體,都能套用「超級品牌」的思維。今天,我想整理一本很推薦的書《超級影響力》,並結合自己的實務經驗,和你聊聊品牌的七大拼圖。
一、人物:品牌的靈魂
品牌的核心,往往是一個鮮明的人物。
想到 Apple,我們馬上聯想到賈伯斯;想到台積電,就會想到張忠謀。這些人物不只是創辦人,更是品牌靈魂的化身。
如果套用到個人品牌,你最核心的「人物」就是自己。坊間常說要塑造「人設」,但我認為關鍵只有兩個字:真誠。我很喜歡一個比喻:人的品牌就像一張椅子,有三個支點——外表、說的話、做的行為。外表是服裝風格、形象定位;說的話和做的事,則代表價值與行動。若三者不一致,就像椅腳長短不一,無法穩固。最長久的方法,是找到屬於你的真誠一致。
二、故事:情感的連結
一個沒有故事的品牌,很難打動人心。Apple 的故事,是挑戰傳統、重塑自我。
在商業中,故事不必長篇大論,只要掌握四種類型(延伸推薦「誰會說故事,誰就是贏家」一書)
- 價值故事:你傳遞什麼價值?
- 創辦人故事:你為什麼創業、開始這段旅程?
- 使命故事:當困難來臨,你如何堅持不放棄?
- 顧客故事:有人因為你而得到改變嗎?
每天發生的大小事,其實都是潛在的品牌故事。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多寫日記,把它們記錄下來,持續累積。
三、代表標誌:視覺的辨識度
Logo 是品牌的重要符號,例如 Nike 的勾勾、Apple 的被咬一口蘋果。但在個人品牌中,除了 Logo,更具價值的是 IP ——一個 Q 版角色或吉祥物。
角色能拉近距離,建立情感連結。就像日本各縣市都會推出吉祥物,因為冷冰冰的徽章難以形成共鳴,但角色卻能成為大家的記憶點。
四、儀式:養成期待
蘋果的年度發表會,是果迷每年必看的儀式。可口可樂的聖誕廣告,也成為文化的一部分。
對個人品牌來說,儀式可以是固定的活動或習慣。像我的直播,每週固定推出模板,就是一種小儀式;未來若能發展成年度「圖解力年會」,那就是更大的儀式。
五、承諾:品牌的保障
承諾是品牌與消費者的契約。
Apple 承諾創新與品質,而我在圖解力學院的承諾,是「解決真實問題,並能被複製」。
因此我設計的課程、卡牌、AI 工具,都不是拼湊而來,而是我真實用過、幫助自己跨越困境的方法。這也是我最真誠的承諾:幫助學員學以致用。
六、信仰:召集族群
真正強大的品牌,不只是產品,而是一種信仰。
果粉買 Apple,不只是買手機,而是認同「Think Different」的精神。
在自媒體經營中,很多社群會幫成員取名字,營造歸屬感。我自己更喜歡用「夥伴」來稱呼大家,因為我們是並肩同行的夥伴,而不是單向的師生關係。
這就是我想建立的「圖解部落」信仰:一群相信圖解能改變生活的人,彼此支持,一起圓夢。
七、成就:品牌的證明
再好的品牌定位,若沒有成就支撐,就缺乏說服力。
Apple 的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數據。
個人品牌也是如此。無論是完成 100 場直播、上千人參與課程,或媒體採訪報導,這些都是能增強公信力的成就。
四大媒體:放大品牌影響力
除了七大拼圖,書裡還提到「四大媒體」:
- 付費媒體:廣告
- 贏得媒體:媒體、自媒體主動報導、邀約(訪談)
- 分享媒體:社群轉分享
- 自有媒體:官網、電子報、私域社群
對個人品牌來說,最能掌握的是自有媒體與分享媒體。若能持續產出有價值的內容,累積作品,慢慢也會贏得媒體的青睞。
最後的總結
書裡有一句話我非常認同:「影響有影響力的人。」
打造超級品牌,最終不是靠華麗的手法,而是靠真誠、持續的分享,以及願意用曾經拯救過你生命的事物,去幫助更多人。
因為只有這樣,你才會有源源不絕的動力,長久地經營下去。
✍️ 問問你自己:
- 如果把品牌的七個拼圖擺在眼前,你覺得自己現在最缺乏的是哪一塊?
- 能不能從今天開始,用小小的行動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