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得有一陣子喜歡在家附近到處發掘咖啡廳,坐在店裡看看書、寫寫筆記,享受獨處。
我習慣點個甜點配杯咖啡,有甜有苦,滿足感會提升許多。偶爾不知道點什麼甜點時,常會選擇千層蛋糕,倒也不是因為特別喜歡,而是因為自己在家裡做過,材料和做法看似容易,但做了才知道真的極其費工。
首先,將平底鍋刷上薄油,開小小火加熱,倒入混和均勻的麵糊,提起鍋子稍微旋轉手腕搖晃將麵糊攤平,待麵糊熱熟變色,再小心翻面,兩面都熟成後便可取出,再繼續重複以上動作。那時才做了十幾片,就覺得腰酸背痛,過程中還需要全神貫注,火侯需要注意、翻面盡量溫柔、起鍋小心輕放,好不容易將麵糊煎完,還要做每層中間的餡料,打發鮮奶油,拿抹刀將鮮奶油均勻塗抹在蛋糕皮上,再疊上另一層蛋糕皮,再抹、再疊、再抹、再疊,步驟看似簡單明瞭,但卻需要花費扎扎實實的時間與精力。
那次花了整個下午才終於完成,而成品除了越上層蛋糕越歪斜之外,鮮奶油餡料也是厚薄不一,一刀下去全憑運氣,聚精會神站了一個下午累積的痠痛至今還記憶猶新,以至於遲遲沒有再次挑戰的意願,只想在咖啡廳裡邊讚嘆邊享受別人的勞動成果。
其實不只千層蛋糕,各式麵包甜點也是各有各的講究與技巧,食譜寫得輕巧,但直到開始嘗試烘焙之後,我才漸漸體會到,需要多輕多重、哪些角度、甚至是多少次練習,才足以達成步驟中的「均勻」兩字。以前會覺得那些麵包甜點價格怎麼這麼昂貴,但現在反而覺得,那都是花上許多時間與精力的真材實料。實際接觸後,才能設身處地的思考,才能慢慢理解那些曾經的認同與不認同,許多事情好像都是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