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辭上一份工作之後,在家待了三、四個月,才慢慢更新履歷準備投入職場,而在求職過程中,常會聽到面試官提出這個問題:「請問你在待業的這段期間做了些什麼呢?」
做了些什麼呢?
我把家裡的櫥櫃做了整理收納,茶包、咖啡、乾貨都擺放整齊,一目瞭然,拿取容易。
這期間家裡做了防水與粉刷工程,監工之餘也將房間家具重新移位,打造成適合現在生活習慣的配置樣貌。
和媽媽排班準備晚餐料理,蒐集、筆記了一些家常菜的食譜想要嘗試看看,雖然自己知道有時口味可能過於清淡,有時則正好相反,但還好家人們的評價都是:只要是別人煮的都好。
請師傅來家裡幫十幾年沒彈的鋼琴調音,想要慢慢找回小時候的彈奏手感,還買了兩本新樂譜每天練習。
除此之外,每天的例行公事還有閱讀書籍、英文口說練習、烏克麗麗彈奏以及運動,嗯,雖然運動可能只有短短的15分鐘左右,甚至還常常找藉口偷懶,但還是盡力想維持這個習慣。
說到習慣,手作興趣也有繼續維持,有時戳戳羊毛氈、有時用舊衣物做成新的包包小物,缺什麼就做什麼,手作時搭配喜歡的綜藝或戲劇,完美的療癒時光。
興致一來,會寫寫字、畫畫圖,也喜歡獨自去書店逛逛順便看場電影,偶爾找朋友吃飯、聊天、出門走走、分享近況。
這段期間做了什麼呢?老實說,對於探尋心之所向、實踐恬靜生活的自己,其實是有點沾沾自喜的。然而,在面對外界的提問時,卻總是自卑心作祟。
「這段時間,我在家裡稍作休息,閱讀沉澱,思考未來真正想要的方向。」想了許多,最後還是決定只用短短一句做為答覆,因為覺得上述的生活樣貌並不符合職場預期,因為看起來好像不夠積極、不夠上進、不夠有企圖心,因此選擇心虛地用「稍作休息」來總結。
或許,這段期間在別人眼中可能真的只是一片空白吧,漫無目標的探尋看似沒有前進,有時也會感到焦慮、懷疑自己,但內心的某部分卻也堅定地相信,這些不想要辜負自己心中想望的生活片段,確確實實地為這段空白添上了五彩斑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