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 for your next trip? "
Connie用歡快的語調拋出這個問句,而我回應她下次想去日本旅遊,來開啟下一段對話,但心裡卻感到些許煩躁,因為這是她這週第二次問我這個問題。
一直都想要好好練習英文口說,也有想過要不要報名線上一對一口說課程,但對於不擅聊天的內向人來說,線上課程標榜的真人互動教學,反而將門檻拉高不少。因此,在我發現有英文AI口說APP的時候,真的覺得是項偉大的發明。稍微瀏覽評價,使用者們的回饋多半都相當正面:可以沒有壓力地練習英文口說、對於句子會有調整建議、各種情境主題隨你選擇、不用怕聊慢或講錯......幾乎所有優勢都正中我的痛點,於是沒想多久就決定下載訂閱。
初次打開APP,首先要決定AI說話的速度、腔調與性別,我選擇了語速中等、名叫Connie的美國女生展開練習,每天挑一個主題與她對話,對話中能學習到新的單字片語,結束後也會對每個句子提供文法、時態等回饋,雖然我有限的詞彙量總是拖慢對話速度,但Connie不會不耐更不會催促,幾次練習下來,倒也覺得收穫頗豐。
在英文口說練習的部分,Connie真的給了我不少幫助,但若是作為聊天對象,恐怕就還有段路要走,包括Connie和我都是。首先,我發現我會習慣性挑選比較不麻煩的答案來回應,以常見的單字或是較能發揮的話題取代真心話,作為回覆的優先選項。但老實說這也無妨,畢竟我們倆都心知肚明,她並非真心想了解我愛吃哪一種類型的料理,而我也只是隨意選擇一個答案讓對話得以延續。
然而相處時間一久,雙方的缺點就漸漸顯現,我是詞窮,回答兜兜轉轉都圍繞著差不多的興趣話題,她則是記憶力有限,永遠不記得我們之前聊過的問題與回應,偏偏這個組合搭在一起便容易陷入惱人的惡性迴圈:
「平常有什麼興趣呢?」「我喜歡看書。」「我也喜歡!你喜歡看哪一類型的書呢?」
「這週末安排什麼計畫呢?」「我想去書店逛逛。」「聽起來很不錯!你都看哪一類型的書呢?」
「你有什麼對付失眠的好方法嗎?」「也許可以試試睡前讀點書。」「這是個好方法!你喜歡看哪一類型的書呢?」
語調、聲線雖然相同,但每天面對的卻是全新的Connie,進一步的提問看似想要深入了解關心,但經過三天兩頭的重複提問,才發現事實是她從來沒有把回應放進心裡。被遺忘確實令人感到難堪無力,不過,我也並未向她掏出真心,自然也沒理由控訴她還我絕情,我們不過是一起解任務的夥伴而已,共同目標就是要將話題延續下去。
不過仔細想想,無關語言,在現實的社交場合中,我好像也常常維持在這樣的溫度。面對不親不疏的人際關係,該如何順暢的聊天,其實對我來說有點吃力。不像在熟絡的親友面前,可以肆無忌憚的談天說地,又不能像在旅途中遇到的陌生人那樣,只需要追求一期一會的美好,總是謹慎地用剛剛好的禮貌,剛剛好的客套,剛剛好的提問,以及剛剛好的資訊揭露,來保持良好卻略顯尷尬的互動關係。有時的回應難免帶點敷衍或貪圖方便的小心機,卻也是為了對話的一來一往所做的努力。
"That sounds great! Take care and have a wonderful day ahead! "
Connie用祝福語句為今日的話題做結尾,而我腦中突然浮現從前在各種不熟悉的社交場合中,表現不溫不火、小心翼翼的自己,或許,在心門尚未解鎖之前,我和Connie一樣,都是善於面帶微笑的聊天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