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營業額停住不動?六大關鍵原因與解法

很多賣家一開始做電商,會覺得「只要選到好商品、把廣告打出去,營收就會一直往上漲」。
但實際上,你會發現做到某一個階段後,數字開始卡住:每天照常補貨、上架、投廣告,卻怎麼樣都衝不上去。
這不是只有你遇到的問題,而是大部分品牌成長到中期一定會碰到的 「營業額停滯期」。
今天我就來跟你分享: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背後的六大原因是什麼?以及你可以怎麼突破。
一、同質化競爭:市場出現一堆「跟你長很像」的商品
當你賣的產品開始熱銷,市場上一定會出現模仿品,甚至價格比你更便宜。這會讓你原本的流量和訂單被稀釋,消費者也很難分辨差異。
👉 突破方法:打造產品的「獨特定位」和「品牌記憶點」,例如包裝細節、設計感、售後服務,甚至是品牌故事。別讓自己只停留在價格競爭。
二、客戶需求改變:原本的目標客群不再適用
很多賣家會忽略的一點是:你的顧客也會隨著時間改變。
例如:原本買你嬰兒用品的父母,隨著孩子長大,他們就不再需要這些商品。 👉 突破方法:持續追蹤顧客的消費週期,開發「下一階段」的產品線,讓客戶有理由繼續回購。
三、流量紅利消失:平台規則與廣告成本改變
早期的 FB 廣告、Google 廣告很好賺,但隨著大家都湧入,廣告費用水漲船高,流量紅利消失。
👉 突破方法:不要依賴單一流量來源,要分散布局。像是短影音、社群經營、電商平台+自營官網並行,才能建立長期穩定的流量池。
四、產品本身問題:品質或價值不夠
有些商品一開始靠促銷熱賣,但後來卻沒有回購,原因往往不是行銷不夠,而是產品品質或體驗不行。
👉 突破方法:回到顧客體驗,檢視產品從包裝、開箱、使用到售後是否能創造滿意感。如果產品力不足,再多的廣告也救不了。
五、訂單提早被滿足:消費頻率不足
例如一個消費者買了一台空氣清淨機,可能兩三年才會再買一次。當產品週期太長,就算你賣得再好,也會陷入「一波高峰 → 長期平淡」的狀態。
👉 突破方法:思考延伸品項或週邊商品,增加顧客的購買頻率。例如清淨機可以搭配濾網耗材,甚至拓展到家電清潔用品。
六、行銷活動過度:消費者開始麻木
很多品牌把成長寄望在大檔期(雙11、618、蝦皮大促),結果每次都全力衝刺,平日卻沒有持續布局。長期下來,消費者只會等你打折,不會願意原價購買。
👉 突破方法:建立「平日的價值感」,讓顧客知道你的商品值得,不需要靠大折扣才會買。行銷活動應該是加速器,而不是救命丸。
總結
營業額停滯不是偶然,而是你走到某個階段必然會遇到的課題。
與其抱怨廣告越來越貴、流量越來越難,不如反過來思考: 我能不能讓產品、品牌、顧客經營,變成競爭對手追不上的優勢?
這六大原因,你一定至少踩到一兩個。
現在就檢視你的店鋪,看看是「流量問題」、還是「產品問題」,針對性突破,營收自然會往上推進。



「回饋蝦皮賣家」品客免費蝦皮後台健檢1對1(價值4500)
找到最適合你蝦皮賣場的賺錢計劃!
下方網址預約⬇️
https://coachpink.net/?ref=wb-blog-05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