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ellar: Sky of Skills
一直想做一個結合遊戲化的學習平台,礙於技術複雜度的限制,這個想法長期停留在腦中。直到最近 AI 的進化,突破了許多原本難以解決的瓶頸,加上離職到報到之間的空檔,才讓我下定決心正式推進這個專案。
Skellar 的核心概念很直白:把學習變成一棵技能樹。
完成任務、解鎖技能,能清楚看到自己學到什麼、接下來的路徑在哪裡,甚至能把這些成果直接串到履歷或作品集上。
要學什麼?
Skellar 的定位在概念期改過很多次。最初我想做一個「所有東西都能學」的超大技能樹,但很快就發現這樣過於貪心,最後會什麼都做不出來。
後來我意識到,對於產品來說,「限制」反而是力量。就像 Brilliant 專注在 STEM、Duolingo 專注在語言,Skellar 一開始也該選擇一個最適合的知識領域,把遊戲化做對、做深。
但這裡有個矛盾:如果做自己的產品還要跟著商業模式妥協,那還不如去上班。
於是我決定進行一個拆分,把整個平台切成兩個核心空間:
- 技能地圖(Skill Map):就像一棵真正的技能樹,清楚呈現進度、路徑和目標。
- 學習場域(Playground):當你實際解鎖某個技能點時,會被帶到一個最適合的環境,在那裡 Learn by Doing, Playing。
換句話說,看路徑和實際學習是分開的體驗,但又彼此連動。
怎麼學?
Skellar 第一階段預計會搭配 官方 Coding 課程 一起上線。
很多人會問:程式領域已經有 Codecademy、LeetCode,甚至像 Replicube 這樣的產品直接上架到 Steam,Skellar 有什麼不同?
我回想自己自學程式的過程,發現最有效率的方法其實不是照著課本一題一題練,而是:從既有的完成品出發,嘗試延伸功能,並透過測試驗證正確性。這個過程會迫使你理解現有架構,同時動手打造新的東西。
因此我設計了一個學習模式:
- 系統提供一個擬真的 Codebase。
- 學習內容被拆成一系列 missions。
- 學員依照 mission 說明開發功能、測試並發出 PR。
- 系統用 unittest 機制自動驗證 PR 是否達成需求。
這樣的體驗在學習維度上幾乎是「擬真到極致」。剩下的挑戰,是如何設計合理的學習曲線、界面包裝和提示系統,避免玩家因為卡在 VS Code 半小時就 rage quit。
平台將開放第三方的個人課程製作者上架自己的 Learning map 和課程,這樣的人被稱為 織星者(Starscribers),希望能夠打造擁有「知識分享」的雙向回饋知識社群。未來可以結合各式各樣的知識和技能,甚至和實體課程、直播課程結合,擴展到更多領域。
MVP
在 Open Beta 正式發布以前,現在做了一個最小的 MVP(網址)。有興趣的也可以自由上去玩玩看,給我 Feedback,或是加入 Starscribers 的 Discord
- 前端:NextJS + ShadcnUI
- 後端:Django + DRF
- 資料庫:PostgreSQL
Tech stack 的選擇都是相對成熟、討論度較高的 framework。除了我本身最熟悉以外,也是為了創造對 GitHub Copilot 最友善的開發環境(畢竟之後大部分就要交給他來寫了 :>)
結語
Skellar 對我來說是一個實驗。它不是在追求「做出下一個 unicorn 產品」——至少目前不是。而是想回答一個更單純的問題:學習能不能變得像遊戲一樣?我把我腦中的概念做出來,並且推廣給各式各樣的人,希望透過 Community 的力量組建整座知識星辰
我不知道答案會是什麼,但我知道過程會很有趣。這系列 Dev Log 就是我的紀錄方式:邊走邊寫,邊失敗邊修正。
如果你對這個想法有共鳴,或只是想看看一個學習平台如何從零開始搭建,歡迎加入 Discord,一起見證這座技能星辰的生長。
Starscribers Discord Server: https://discord.gg/KURmknGA
Skellar Open Beta: https://skellar.rn-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