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子良太郎
昨天,我在日本仙台的小家裡,守著電腦,看完了那場萬眾矚目的九三大閱兵直播。朋友笑說,這麼多年了,你怎麼還這麼執著?我搖搖頭,說:執著的不只是我,一個億人都盯著那一抹整齊劃一的隊列。朋友圈裡轉發的、熱血沸騰的、喊口號的,似乎全都忘了日常的柴米油鹽,只剩下那一瞬間的「盛大」。
可是,螢幕前的我,卻忍不住冒出一個問題:這些老一輩革命家,真的心裡明白嗎?一億人看直播,基本盤穩了嗎?
官方說法是一億人收看,朋友圈轉發無數,看起來「基本盤穩了」。可是,熱烈掌聲的背後,是誰的底氣?是領導人的權力鞏固,還是民眾的真實安心?
我總覺得,這樣的場面,越是熱鬧,越像是掩飾。像一張華麗的布幕,遮住了底下正在搖晃的地基。
對老一輩人來說,這可能意味著財富縮水,眼看幾十年攢下的積蓄,在通貨膨脹裡一點點蒸發。而對年輕人,這意味著更深的一層:時代敘事的斷裂。
「努力就能翻身」的幻覺破滅
改革開放四十年,社會曾經許諾:只要努力,你就能翻身;只要肯內卷,你就能擠出一條路。無數年輕人帶著這股勁兒,拼高考、拼留學、拼創業,拼到三十歲身體半壞。
可現在,美國的關稅政策、產業鏈的脫鉤,讓這種幻覺一夜破產。今天你發現,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牌桌早就被收走了。
這不是一場經濟危機,而是一場信仰危機。
當一個社會再也無法用「增長」來做維穩的糖衣,它就會回到更原始的統治方式:動員。
動員意味著什麼?
有人說,這次閱兵只是展示國威,沒什麼特別。可在我眼裡,這分明是一個信號。
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
- 新一輪的內部動員。
- 更猛烈的民粹主義。
- 外部敵人敘事再度點燃。
想想紅色年代,熱血不是自發的,是被煽動出來的;瘋狂不是因為人們真心相信「真理」,而是因為系統已經失控,它必須找到一個出口。
今天的盛大閱兵,不是終點,而可能是序曲。
誰會付出代價?
最可怕的是,這種動員的後果,不會擊打在體制本身上。崩潰後的憤怒,往往不會去找真正的源頭,而是會反噬社會裡最尷尬的一群人:
- 既沒有權力,又稍微有點財產;
- 既想獨立思考,又習慣享受點自由;
- 在體制眼裡「不聽話」,在底層眼裡「不接地氣」。
你以為自己是受益者,實際上,你只是代價。
盛世的背影
很多人問我,看完閱兵,熱血澎湃嗎?我笑了笑:熱血的確有,但轉瞬即逝。
真正留在心裡的,是一種涼意。因為我看見的不是「盛世」,而是裂痕。
盛世,是一層皮相,鏡頭拉近,整齊劃一,旗幟招展。但當你把鏡頭拉遠,那些被遮蔽的焦慮、失落和無聲的嘆息,才是更真實的底色。
我不否認,閱兵能讓人短暫忘記生活的苦悶,可是,當電視關掉、手機合上,回到現實的廚房和臥室,你還是要面對:工資沒漲、孩子升學更難、社會的通道越來越窄。
盛世的背影,其實是每一個普通人的焦慮。
寫在最後
我在仙台生活十五年了,作為一個中日家庭的父親,我更清楚一點:社會不是靠動員維持的,而是靠一個個小家庭的安穩、靠人們對未來的信任。
動員能讓人熱血,但不能讓人安身立命。閱兵能讓人激動,但不能解決明天的柴米油鹽。
未來盛世的圖景,或許還會繼續被描繪。但真正的未來,不在天安門廣場上,而在千萬個廚房的燈火裡。
感謝你讀到這裡。如果你也有同樣的思考,歡迎點個讚、留言或關注我。我們一起,用普通人的眼睛,去看這個時代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