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裡的提問
最近常常在夜裡關上燈、躺在床上時,腦袋才真正安靜下來。
這時候,總會冒出一個問題——今天又過了一天,我對現在的生活真的滿意嗎?
安穩卻矛盾的日子
現階段的工作,薪資雖然不高,但帶來的是一種久違的平穩。
沒有太大的壓力,事情也單純,乍看之下是理想的狀態。
可是心裡卻忍不住冒出另一個聲音:我的人生,就要這樣一直下去嗎?
這樣的想法讓我有點矛盾。
一方面,在換工作之前,我早就預期到會是這樣的節奏,甚至告訴自己能趁這段時間規劃未來;另一方面,真正身處其中,卻又難免生出惰性,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在浪費時間。
永遠不滿足?
每天的日子像是被複製貼上:固定的循環、差不多的任務。
我焦慮過自己是不是做錯選擇——放棄了薪資較高的工作,換來單純卻低薪的生活。
萬一錢不夠用,該怎麼辦?未來的日子要怎麼規劃?
以前的我,常常被人際摩擦和突發狀況壓得喘不過氣,現在反而被「過於平靜」包圍。
心裡總是會冒出一句話:這安穩是我想要的,但為什麼拿到之後,卻感覺不夠? 是不是應了那句話——「人類永遠不滿足」?
心理的視角
心理學裡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或許能解釋這種心情:當安全感和基本需求被滿足後,人自然會渴望更高層次的東西——比如成就感、價值感,甚至自我實現。
也難怪,同事們年紀較大,多數覺得「穩定就是幸福」;而同齡的朋友卻會說:「這樣太浪費時間了吧?」
在這之間,我感覺自己就像卡在兩個不同的價值觀裡,搖擺不定。
反思與開放的疑問
或許,這並不是單純的「不滿足」,而是一種提醒:我們渴望挑戰,因為挑戰能讓人感覺自己在成長、在往前走。
但同時,平凡安穩的生活,也可能是另一種幸福的答案。
那麼,人生到底需要怎樣的平衡?
人是否一定要不斷迎接挑戰,才會覺得自己「活著」?
還是說,懂得在平淡中找到安定與滿足,才是另一種成熟的幸福?
或許答案沒有標準。

但我想,這些夜裡的自問,就是一個過程——提醒自己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
或許生活的答案,不會在一瞬間出現。
那些夜晚的自我追問,只是心底深處的呢喃。
就像水深處傳來的聲音,看似輕微,卻提醒著我:依然要持續傾聽自己,才不會忘了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