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留學生洩密案:荒謬劇情背後的中國政治縮影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說是一個十八歲剛留學回來的中國學生,被所謂的「學姊」用美人計策反,最後洩漏了近百份國防科研機密,還拿了四萬五千人民幣當報酬,最後被抓了。我看完之後,忍不住笑出來,這種劇情擺明了就是國安部門自編自導的「警世寓言」。

先不說十八歲的年紀,剛成年,還在摸索人生方向,能夠接觸到什麼「重點涉密實驗室」?在中國要進入這種單位,不光是專業要頂尖,還要政審、家庭背景調查,層層關卡。留過台灣的學生,幾乎是自動被排除在外的。結果新聞卻說,小哲留學一回來,就順利進入了涉密機構,這不是自己打臉嗎?

再說了,中國對涉密單位員工的管理,那可是嚴到窒息。手機、電腦都要被管控,私下聯繫還會被審查。那小哲到底是怎麼把「近百份」情報傳出去的?難不成還用微信傳圖片?要真是這樣,中國的國防安全水準也太兒戲了吧。

還有最離譜的一點,百份機密情報,報酬居然只有十九萬台幣。換算下來,一份不到兩千塊。這個價格,別說國防機密了,就連日本仙台街頭賣的牛舌套餐,都嫌便宜。你要真是能賣這麼多情報,價碼怎麼可能這麼寒酸?這就好比有人拿一輛保時捷,用二手腳踏車的價格賣出去,怎麼想都不合理。

我在中國採訪過一些案件,老實說,這類「間諜案」大部分都是套公式的故事。情節永遠離不開「美人計」、「金錢收買」這些老掉牙的元素。實際上,很多時候只是國安部門需要一個案例來宣傳,順便嚇唬一下社會大眾。至於當事人呢?往往就是倒霉鬼,被推到前台去頂鍋。

像這個小哲的案例,我更傾向於認為,是有更高層的人員出現了疏漏,甚至可能真的有重要情報流出去了。結果呢?為了掩蓋責任,找了一個小角色來背黑鍋。這種「栽贓」的手法,在中國政治裡太常見了。出了問題,從來不會是系統的錯、領導的錯,而是一個小人物被拎出來,演一出反面教材。

你看新聞裡寫得特別細的地方,是什麼?就是「學姊比小哲大十六歲」。這種狗血的細節,反而寫得繪聲繪影;但真正關鍵的東西,比如怎麼傳遞情報、怎麼被偵破,卻是一筆帶過。這種新聞的重點,不是情報戰,而是拍成八點檔愛情劇才合理。

我在日本生活久了,看到這種報導,第一反應就是:這是編出來的教材,拿來在中國電視台、報紙上播放,讓大家「提高防諜意識」。可實際效果呢?多數人看完只記得「學姊大十六歲」這種八卦。國安部門本來想要宣傳正能量,結果最後搞得像娛樂新聞一樣,真是本末倒置。

說到底,這不僅僅是一則「間諜案」,更像是中國政治運作的一種縮影。出了漏洞,必須有人背鍋;至於這個人是不是冤枉的,根本不重要。小哲這樣的角色,就是「犧牲品」,用來安撫上面的大人物,也用來滿足新聞宣傳的需要。

看到這裡,如果你覺得和我一樣覺得荒謬,別忘了幫我點個讚,順便追蹤我。我還會繼續用小市民的角度,聊聊這些「比電視劇還誇張」的真實新聞。人生苦短,新聞當笑話看,有時候才比較舒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金子良太郎的沙龍
2會員
87內容數
感謝大家,也謝謝每一個點讚與追蹤,對我來說都是很大的鼓勵。 我會繼續用平實的筆觸記錄在日生活的點滴,希望未來也能陪你走一段文字的路。🙏
2025/09/04
十五年日本生活體驗,觀察日本媽媽在孩子教育中的核心角色,從日常陪伴、親子活動到情感啟蒙,探討日本家庭教育的成功之處與值得省思的面向。
Thumbnail
2025/09/04
十五年日本生活體驗,觀察日本媽媽在孩子教育中的核心角色,從日常陪伴、親子活動到情感啟蒙,探討日本家庭教育的成功之處與值得省思的面向。
Thumbnail
2025/09/03
北京閱兵期間,習近平、普京、金正恩三國領導人關於「長生不老」的談話引發關注。本文從談話內容出發,探討權力與生命執念、器官移植的倫理爭議、長壽統治的風險以及普通民眾對於生命與幸福的理解,並以此反思制度變革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9/03
北京閱兵期間,習近平、普京、金正恩三國領導人關於「長生不老」的談話引發關注。本文從談話內容出發,探討權力與生命執念、器官移植的倫理爭議、長壽統治的風險以及普通民眾對於生命與幸福的理解,並以此反思制度變革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9/03
九三大閱兵直播吸引一億人觀看,官方宣稱「基本盤穩了」。然而,作者卻從中感受到的是時代的焦慮與裂痕:老一輩人的財富縮水,年輕人的「努力就能翻身」的幻覺破滅,以及社會動員背後的信仰危機。作者認為,真正的未來不在盛大的閱兵式上,而在千萬個普通家庭的安穩與對未來的信任。
Thumbnail
2025/09/03
九三大閱兵直播吸引一億人觀看,官方宣稱「基本盤穩了」。然而,作者卻從中感受到的是時代的焦慮與裂痕:老一輩人的財富縮水,年輕人的「努力就能翻身」的幻覺破滅,以及社會動員背後的信仰危機。作者認為,真正的未來不在盛大的閱兵式上,而在千萬個普通家庭的安穩與對未來的信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你可以覺得這只是小事一樁,但我告訴你這非事實。現實生活就是如此,人從四面八方而來,大家匯在一起各有背景,當中只要有一個人破壞制度,即使那破壞只是很小的一點,後果也可以很嚇人。
Thumbnail
你可以覺得這只是小事一樁,但我告訴你這非事實。現實生活就是如此,人從四面八方而來,大家匯在一起各有背景,當中只要有一個人破壞制度,即使那破壞只是很小的一點,後果也可以很嚇人。
Thumbnail
我是公孫石,在大學時攻讀新聞與傳播學;讀書時的志願是當戰地記者,現職是網絡傳媒的特約記者。 有一日,我如常在某間茶舍內一邊喝茶一邊趕稿時,發現了一個被遺在地上的公文袋。 我撿起了公文袋,看完裡邊的文件後,我毅然決定——   「即使冒著生命危險也要把真相報道出
Thumbnail
我是公孫石,在大學時攻讀新聞與傳播學;讀書時的志願是當戰地記者,現職是網絡傳媒的特約記者。 有一日,我如常在某間茶舍內一邊喝茶一邊趕稿時,發現了一個被遺在地上的公文袋。 我撿起了公文袋,看完裡邊的文件後,我毅然決定——   「即使冒著生命危險也要把真相報道出
Thumbnail
作者:長江俊和 譯者:劉愛夌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11 家暴虐待、霸凌排擠、離家出走、隱形人口,真正的犯罪隱藏在我們所忽視之處。 一樁社區公園的隨機擄人謀殺案;一樁不明人士闖入公寓的謀殺案 ;一位妻子突如其來出走離家;以及校園裡的霸凌引起的學生自殺案件
Thumbnail
作者:長江俊和 譯者:劉愛夌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11 家暴虐待、霸凌排擠、離家出走、隱形人口,真正的犯罪隱藏在我們所忽視之處。 一樁社區公園的隨機擄人謀殺案;一樁不明人士闖入公寓的謀殺案 ;一位妻子突如其來出走離家;以及校園裡的霸凌引起的學生自殺案件
Thumbnail
屬於文創小說,即無論甚麼時候加入觀看,都明其所以。一位特工的故事,他要到泰國捉拿毒販,卻出了很大的紕漏..........
Thumbnail
屬於文創小說,即無論甚麼時候加入觀看,都明其所以。一位特工的故事,他要到泰國捉拿毒販,卻出了很大的紕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不同人身邊的詐騙案例,表弟和一個女生交往十年,有榮民伯伯被比較年輕的阿姨詐騙,也有一個賣菜的小姐被年輕男生詐騙。最後強調遇到詐騙案例並不可恥,應該增加選擇並多認識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不同人身邊的詐騙案例,表弟和一個女生交往十年,有榮民伯伯被比較年輕的阿姨詐騙,也有一個賣菜的小姐被年輕男生詐騙。最後強調遇到詐騙案例並不可恥,應該增加選擇並多認識人。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4.20 #詐騙騙啥? 臉書好友游教授前幾天被詐騙集團弄得團團轉,接到戶政事務所科長的電話,說是她身分證被盜用,要幫她報警,製作筆錄<騙取錄音檔>等,劇情精彩,詐騙手法一流,唱演俱佳,幸好游教授警覺,沒有上當、受騙。 很多年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4.20 #詐騙騙啥? 臉書好友游教授前幾天被詐騙集團弄得團團轉,接到戶政事務所科長的電話,說是她身分證被盜用,要幫她報警,製作筆錄<騙取錄音檔>等,劇情精彩,詐騙手法一流,唱演俱佳,幸好游教授警覺,沒有上當、受騙。 很多年
Thumbnail
上個月中台灣7所高中系統被駭客入侵,個資被下載完後隨即被勒索, 由於亞昕跟學校選擇報案沒付贖金,學生的個資(姓名、學號、父母職業、手機、住址、生日、電話...等資訊)已被駭客在暗網中賤賣(用發布文章兌換點數的方法,約台幣74元可買到2萬筆資料)。
Thumbnail
上個月中台灣7所高中系統被駭客入侵,個資被下載完後隨即被勒索, 由於亞昕跟學校選擇報案沒付贖金,學生的個資(姓名、學號、父母職業、手機、住址、生日、電話...等資訊)已被駭客在暗網中賤賣(用發布文章兌換點數的方法,約台幣74元可買到2萬筆資料)。
Thumbnail
最近,我身旁好幾個朋友都捲入刑事糾紛。理由只是因為他們離職另謀高就,竟然遭原東家侵害營業秘密,還主張他們是商業間諜。原東家所依據的,只是這些離職的朋友們電腦裡還殘留一些零星的公司資訊。沒想到,一個單純的離職竟然會有後續官司纏身的問題。離職另就和商業間諜之間如何區分?員工應如何自保?
Thumbnail
最近,我身旁好幾個朋友都捲入刑事糾紛。理由只是因為他們離職另謀高就,竟然遭原東家侵害營業秘密,還主張他們是商業間諜。原東家所依據的,只是這些離職的朋友們電腦裡還殘留一些零星的公司資訊。沒想到,一個單純的離職竟然會有後續官司纏身的問題。離職另就和商業間諜之間如何區分?員工應如何自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