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媽媽: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從家庭教育探討日本孩子的教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日本的媽媽,孩子的第一所學校

在日本生活了十五年,住在仙台這樣的地方,慢慢才看懂了一件事——在這裡,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更是媽媽的事。甚至可以說,媽媽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

我自己有三個孩子,從出生到現在,看著他們在這片土地上成長,才真正明白什麼叫「一個家庭的靈魂,是母親」。

日本的媽媽,大多數都在家

和中國的情況不太一樣。中國的母親們,多數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要回到職場。不是因為不想陪孩子,而是因為生活壓力實在太大,雙薪家庭才是常態。這樣一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情感啟蒙和日常陪伴,常常交給老人或者保姆。

可是在日本,特別是結了婚、有了孩子的女性,很多選擇在家。大城市裡,確實有不少全職媽媽,但因為房價和生活成本壓力大,這些家庭往往只有一個孩子。

而在我們仙台這樣的地方,情況有些不同。這裡的媽媽多數是「邊打工邊帶孩子」,早上送孩子上幼稚園或小學,白天打一份兼職,下午準時回家做晚飯。雖然很辛苦,但媽媽始終是孩子生活的核心。

教育,不止是學校的功課

日本的媽媽,對孩子的教育,並不只是盯著分數。更重要的是日常裡的點滴培養。

比如,幼稚園的親子繪本時間,總是媽媽陪著孩子去圖書館,挑書、讀書,最後還要寫閱讀卡。到了小學,學校會要求家長參與課後活動,媽媽們幾乎都是「固定班底」。唱歌會、手工課、郊遊——這些需要家長協助的活動,媽媽們都會親力親為。

我常常在圖書館看到一排排的母親,帶著孩子一起挑選繪本。那種畫面很安靜,但也讓人覺得,日本孩子的閱讀習慣,就是在母親的陪伴下慢慢養成的。

而藝術、音樂、體育這些領域,也往往是媽媽引導的。比如學鋼琴,學小提琴,媽媽會陪著練習,還要和老師保持聯繫。對孩子來說,這不僅是技術上的學習,更是一種情感上的支持。

情感啟蒙的角色

我經常覺得,母親在日本家庭裡,承擔的不僅僅是教育,還有「情感的啟蒙」。

日本的小學生每天都要寫「生活日記」,老師會要求家長在旁邊簽名。很多時候,孩子寫的不是什麼大事,而是「今天在操場上摔倒了」、「朋友跟我吵架了」。媽媽會在一旁讀給孩子聽,幫他們整理心情。這些小小的互動,其實就是孩子認識人性、認識情感的過程。

有時候我也會想起在中國的情況。很多男孩子的成長過程裡,情感教育常常是缺失的。母親要麼太忙,要麼不知如何去表達。孩子缺少了床邊故事,缺少了母親的眼神交流,於是在人性理解上留下了空白。

日本的母親們,雖然也不一定有很高的學歷,但她們普遍把陪伴放在第一位。哪怕是辛苦打工,也會想辦法抽時間參與孩子的生活。這種精神上的連結,或許才是教育的根本。

家庭裡的點滴付出

在我們家,太太就是這樣。每天早晨六點起來,準備三個孩子的便當。幼稚園的小朋友要帶小盒子,小學的孩子要帶大份的飯菜。便當裡一定有彩色的蔬菜,還要有孩子喜歡的小裝飾。這些細節,孩子每天打開便當盒時,感受到的不僅僅是飽腹感,還有母親的心意。

晚上呢,她會陪孩子讀繪本,哪怕一天已經忙得筋疲力盡,還是會堅持讀一小段。孩子們有時候也會纏著她講故事,講到最後,常常是她先睡著了,孩子還在等下一個情節。

這些生活裡的小場景,可能在外人看來微不足道,但卻在孩子的內心深處種下了某種東西——安全感、信任感,還有對世界的基本理解。

小市民的感慨

在仙台生活這麼多年,我慢慢體會到,日本的母親們雖然辛苦,但她們的付出,確實讓孩子受益一生。

當然,日本社會也有它的問題。比如對女性的期待過於單一,很多媽媽明明有能力去發揮專業,卻不得不為了孩子犧牲職業道路。這一點上,未必值得羨慕。

但至少在孩子的成長層面,我覺得日本的家庭氛圍,給了孩子一個比較完整的「人性教育」。不是只教怎麼考試,而是怎麼理解自己,怎麼和別人相處。

我想,這或許也是為什麼很多日本孩子,在性格上顯得比較溫和,有耐心,也比較懂得顧及他人。

結語

教育不只是課本上的知識,也不只是學校的功課。真正的教育,往往藏在生活裡,藏在母親的眼神、語氣、手裡的便當、睡前的故事裡。

日本的媽媽們,用最平凡的方式,把這些東西一點一滴地傳遞給孩子。這種歲月靜好的場景,看似尋常,卻是最深的養分。

而對我們這些小市民來說,也許沒什麼大道理,就是每天回家,看到孩子安靜讀書的樣子,看到太太在廚房忙碌的背影,心裡就覺得,這才是生活最真實的模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金子良太郎的沙龍
2會員
77內容數
感謝大家,也謝謝每一個點讚與追蹤,對我來說都是很大的鼓勵。 我會繼續用平實的筆觸記錄在日生活的點滴,希望未來也能陪你走一段文字的路。🙏
2025/09/03
北京閱兵期間,習近平、普京、金正恩三國領導人關於「長生不老」的談話引發關注。本文從談話內容出發,探討權力與生命執念、器官移植的倫理爭議、長壽統治的風險以及普通民眾對於生命與幸福的理解,並以此反思制度變革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9/03
北京閱兵期間,習近平、普京、金正恩三國領導人關於「長生不老」的談話引發關注。本文從談話內容出發,探討權力與生命執念、器官移植的倫理爭議、長壽統治的風險以及普通民眾對於生命與幸福的理解,並以此反思制度變革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9/03
九三大閱兵直播吸引一億人觀看,官方宣稱「基本盤穩了」。然而,作者卻從中感受到的是時代的焦慮與裂痕:老一輩人的財富縮水,年輕人的「努力就能翻身」的幻覺破滅,以及社會動員背後的信仰危機。作者認為,真正的未來不在盛大的閱兵式上,而在千萬個普通家庭的安穩與對未來的信任。
Thumbnail
2025/09/03
九三大閱兵直播吸引一億人觀看,官方宣稱「基本盤穩了」。然而,作者卻從中感受到的是時代的焦慮與裂痕:老一輩人的財富縮水,年輕人的「努力就能翻身」的幻覺破滅,以及社會動員背後的信仰危機。作者認為,真正的未來不在盛大的閱兵式上,而在千萬個普通家庭的安穩與對未來的信任。
Thumbnail
2025/09/02
一位在仙台居住的中日混血父親,以小市民的視角觀察中國閱兵對臺灣、日本、韓國及朝鮮的影響,並分析中臺關係、中日關係、中韓關係及中朝關係的複雜面向。文章描述了閱兵事件背後的政治角力如何影響普通民眾的生活,例如物價波動和安全顧慮。
Thumbnail
2025/09/02
一位在仙台居住的中日混血父親,以小市民的視角觀察中國閱兵對臺灣、日本、韓國及朝鮮的影響,並分析中臺關係、中日關係、中韓關係及中朝關係的複雜面向。文章描述了閱兵事件背後的政治角力如何影響普通民眾的生活,例如物價波動和安全顧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在上一篇海苔醬分享的文章【當媽這件事】第一天幼兒園上學趣!有提到可以用育兒津貼五千元稍微補貼一下私立幼兒園的學費。有朋友剛好問到關於育兒津貼的細節,想說可以簡單整理手邊蒐集的資料,畢竟自己也是等到小孩準備上幼兒園時才認真做功課搞懂這些規則(笑)!
Thumbnail
在上一篇海苔醬分享的文章【當媽這件事】第一天幼兒園上學趣!有提到可以用育兒津貼五千元稍微補貼一下私立幼兒園的學費。有朋友剛好問到關於育兒津貼的細節,想說可以簡單整理手邊蒐集的資料,畢竟自己也是等到小孩準備上幼兒園時才認真做功課搞懂這些規則(笑)!
Thumbnail
前些日子(孩子約三歲半),觀察到孩子的精細肌肉、思考邏輯和語言表達有了明顯的進步,似乎到了下一個成長階段。因此思考著陪伴她的日常中能多做些什麼? 幼兒教育上重要的三件事 把過往幾個學習過的教育派別複習一下掃過一次,它們在幼兒教育上有三個共通點:著重烹飪、藝術、自然或園藝。中式料理已經成為我們的日
Thumbnail
前些日子(孩子約三歲半),觀察到孩子的精細肌肉、思考邏輯和語言表達有了明顯的進步,似乎到了下一個成長階段。因此思考著陪伴她的日常中能多做些什麼? 幼兒教育上重要的三件事 把過往幾個學習過的教育派別複習一下掃過一次,它們在幼兒教育上有三個共通點:著重烹飪、藝術、自然或園藝。中式料理已經成為我們的日
Thumbnail
雖然紐西蘭的生活,一開始就定位成遊玩的生活模式,但作息仍然是有個主軸來貫穿,那就是‘’上學‘’。 首先,大兒子入讀了附近的公立小學。由於他很快就適應了,我們接著也想把小兒子送去學校。他還不到三歲,只能送去類似幼稚園的學校,當地叫做“Pre-school Centre”, 一般的上學日,他可以在學校
Thumbnail
雖然紐西蘭的生活,一開始就定位成遊玩的生活模式,但作息仍然是有個主軸來貫穿,那就是‘’上學‘’。 首先,大兒子入讀了附近的公立小學。由於他很快就適應了,我們接著也想把小兒子送去學校。他還不到三歲,只能送去類似幼稚園的學校,當地叫做“Pre-school Centre”, 一般的上學日,他可以在學校
Thumbnail
記錄了家長對兒子一年級下學期IEP會議的感受和孩子學校生活的一些小事。
Thumbnail
記錄了家長對兒子一年級下學期IEP會議的感受和孩子學校生活的一些小事。
Thumbnail
童言童語,每個孩子思想不同,反應不同。
Thumbnail
童言童語,每個孩子思想不同,反應不同。
Thumbnail
孩子,可以自信且充滿期待的坐在位子上,對我點點頭,同意我離開。 應該在於平日裡,我們給予孩子多少的肯定與鼓勵,讓他有信心去嘗試每一個全新的挑戰,踏出每一個獨立的人生。
Thumbnail
孩子,可以自信且充滿期待的坐在位子上,對我點點頭,同意我離開。 應該在於平日裡,我們給予孩子多少的肯定與鼓勵,讓他有信心去嘗試每一個全新的挑戰,踏出每一個獨立的人生。
Thumbnail
最近又是幼兒園的招生期, 這是我們幫孩子挑選幼兒園的經歷。回想他人生的第一個學期,公幼跟私幼都唸到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篇文章將分享我對於何時應該上幼兒園、公幼還是私幼、需不需要學雙語、幼兒園孩子最重要學的是什麼、還要面對的是孩子生病、孩子開始長出自己的世界等心得。
Thumbnail
最近又是幼兒園的招生期, 這是我們幫孩子挑選幼兒園的經歷。回想他人生的第一個學期,公幼跟私幼都唸到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篇文章將分享我對於何時應該上幼兒園、公幼還是私幼、需不需要學雙語、幼兒園孩子最重要學的是什麼、還要面對的是孩子生病、孩子開始長出自己的世界等心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