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收創新高,AI業務成主要成長動能
博通(Broadcom)公布2025Q3營收年增22%至159億美元,EBITDA年增幅30%達到107億美元,EBITDA佔營收比重達到67%,這項表現主要受惠於AI半導體業務的強勁表現以及VMware整合後的持續成長。
AI半導體業務連續十季強勁成長
博通的AI半導體業務年增率高達63%,Q3營收達到52億美元,這已是該業務連續第十季維持強勁成長態勢。XPU(客製化AI加速器)業務在本季占AI營收的65%。
CEO Hock Tan在法說會中表示:「我們三家客戶對於客製化AI加速器的需求持續成長,每家客戶都以自己的步調朝向運算自主的目標前進。我們逐步在這些客戶中獲得更多市占率。」新增第四大客戶,訂單積壓達1100億美元
本季最重要的里程碑是博通成功將一家重要客戶從潛在客戶轉為正式客戶,成為第四大XPU客戶。這家新客戶已向博通下達超過100億美元的AI機架訂單,預計將在2026年開始大量出貨。
這項新增訂單推動博通整體訂單積壓達到創紀錄的1100億美元。根據管理層透露,其中約50%來自半導體業務,而在半導體業務中,AI相關訂單占絕大部分。
Hock Tan指出:「第四家客戶的加入,加上現有三家客戶持續增加的需求量,確實改變了我們對2026年前景的看法。我們現在預期2026財年的AI營收成長將比上季預估的更為顯著。」
網路解決方案三層創新,解決AI大規模叢集的根本挑戰
隨著大型語言模型持續進化,運算叢集規模需求呈指數級成長,網路架構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博通CEO Hock Tan在法說會中詳細闡述了公司如何運用20年乙太網路技術積累,推出三層次的創新解決方案來應對這些挑戰。
Scale-up:機架內運算節點的革命性突破
傳統AI機架的規模擴展能力嚴重受限。目前主流的NVLink架構在單一機架內僅能支援72個GPU,頻寬為28.8 Tbps。這種限制在面對日益增大的AI模型訓練需求時顯得捉襟見肘。
博通的Tomahawk 5開放乙太網路解決方案實現了重大突破,能夠在單一機架內支援512個運算節點,相較於NVLink架構提升了超過7倍的擴展能力。這種技術優勢特別適用於博通的XPU客戶,為他們提供了更高效的機架內運算資源整合方案。
「當你嘗試在機架內多個GPU或XPU之間創建大量頻寬來共享記憶體時,scale-up是個困難的挑戰,」Tan解釋道。博通的解決方案不僅提升了節點數量,更重要的是保持了乙太網路的開放性和相容性。

Scale-out:重新定義資料中心網路架構
跨機架但在同一資料中心內的網路擴展同樣面臨架構性挑戰。傳統架構需要三層網路交換器才能達到51.2 Tbps的頻寬需求,這不僅增加了延遲,也大幅提升了功耗。
博通於今年6月推出的Tomahawk 6交換器,具備102 Tbps的乙太網路交換能力,能夠將網路架構從三層簡化為兩層。這種架構簡化帶來了雙重優勢:顯著降低網路延遲,同時大幅減少功耗需求。
這項創新對於大型AI訓練任務特別重要,因為模型參數在不同機架間的頻繁交換需要極低的延遲和極高的頻寬。博通的解決方案有效解決了這個瓶頸,為客戶提供了更高效的資料中心內運算能力。
Scale-across:突破單一資料中心的物理限制
當AI叢集規模超過10萬個運算節點時,單一資料中心往往無法提供足夠的電力和空間支援。Tan指出:「受限於電力外殼的限制,你無法在單一地點放置超過10萬個XPU。電力可能無法取得,土地可能不夠,這很繁瑣。」
因此,大多數客戶開始創建多個距離較近的資料中心(通常在100公里範圍內),將同質的XPU或GPU部署在這些不同位置,然後透過網路連接,使其表現如同單一叢集。這種「scale-across」的概念代表了AI基礎設施部署的新趨勢。
博通推出的Jericho 4乙太網路架構路由器專門解決這項挑戰。該產品具備51.2 Tbps深度緩衝能力和智慧壅塞控制功能,能夠處理超過20萬個運算節點跨多個資料中心的大規模叢集。
「由於距離因素,這需要深度緩衝和非常智慧的壅塞控制技術,」Tan解釋。「這種技術在電信業如AT&T和Verizon的網路路由中已經存在很多年,只是AI工作負載更加複雜。」

實戰驗證:Jericho系列的成功部署
博通的網路解決方案不僅是理論創新,更具備實戰驗證的優勢。過去兩年,公司已經將Jericho 3路由器(支援25.6 Tbps連接和10萬個運算節點)部署給數家超大規模客戶。
這種漸進式的技術演進和市場驗證,為Jericho 4的推出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們已經向幾家超大規模客戶銷售這些乙太網路交換器,這是經過測試、驗證、非常穩定的技術,」Tan強調。
開放架構策略的戰略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博通堅持採用開放的乙太網路標準,而非封閉的專有協定。這種策略選擇背後有深刻的戰略考量。
首先,乙太網路是工程師和架構師熟悉的成熟技術,降低了客戶的學習成本和技術風險。其次,開放標準確保了客戶的選擇彈性,他們不會被綁定在單一供應商的生態系統中。
「這些XPU都是與客戶協議開發的,採用與乙太網路相容的介面,而不是某些需要隨著頻寬增加而持續發展的花俏介面,」Tan表示。這種開放性不僅贏得了客戶信任,也為博通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建立了差異化優勢。
透過這三層次的技術創新,博通成功地將過去20年在企業網路領域的技術積累,轉化為AI時代的競爭優勢,為客戶提供了從機架內到跨資料中心的完整網路解決方案。
VMware整合成效顯著,私有雲策略漸入佳境
基礎設施軟體部門Q3營收達68億美元,年增17%,超出公司67億美元的預期。本季總合約價值(TCV)超過84億美元,顯示市場對VMware解決方案的強勁需求。
經過兩年的工程開發,由超過5000名開發人員參與,博通成功推出VMware Cloud Foundation 9.0。這是一個完全整合的雲端平台,企業客戶可以在本地或雲端部署,支援包括AI工作負載在內的任何應用程式。
Hock Tan強調:「這提供了公有雲的真正替代方案。目前超過90%的前一萬大客戶已採購VCF授權,但購買和完全部署是兩回事。接下來兩年的重點工作是協助這些客戶成功部署並營運私有雲基礎設施。」

非AI半導體業務緩慢復甦
相較於AI業務的強勁表現,非AI半導體業務復甦步調相對緩慢。Q3非AI半導體營收約40億美元,季減持平。其中寬頻業務表現較佳,呈現強勁季增,但企業網路和伺服器儲存業務則出現季減。
展望Q4,受季節性因素推動,非AI半導體營收預期將季增低兩位數至約46億美元。寬頻、伺服器儲存和無線業務預期改善,但企業網路業務仍將持續疲弱。
Hock Tan坦言:「非AI半導體業務整體而言復甦緩慢。我們預期這將是U型復甦,可能要到2026年中後期才會看到有意義的復甦。」
2026年展望樂觀,AI業務成長將加速
基於強勁的訂單積壓和新客戶的加入,博通對2026財年的AI業務展望相當樂觀。管理層表示,2026年的成長率將超越2025年的50-60%年增率,呈現加速成長態勢。
Q4財測顯示總營收預期達174億美元,年增24%。其中AI半導體營收預期62億美元,年增66%;基礎設施軟體營收預期67億美元,年增15%。
隨著XPU業務比重提升,AI業務中網路產品的占比預期將下降。Hock Tan解釋:「隨著四家客戶持續增加XPU使用量,來自這四家客戶以外的網路產品營收占比將被稀釋。」
技術護城河深化,競爭優勢持續擴大
博通在AI晶片和網路解決方案領域的競爭優勢來自於長期的技術積累和持續的研發投入。公司在序列化/解序列化器(SERDES)、先進封裝技術、低功耗設計等關鍵技術領域擁有深厚實力。
在網路技術方面,博通選擇開放的乙太網路標準,而非封閉的專有協定。這種策略不僅降低客戶的技術風險,也為博通帶來更大的市場機會。正如Hock Tan所言:「乙太網路是經過驗證的技術,工程師和架構師都非常熟悉,這是他們開發AI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的邏輯選擇。」
長期戰略:客戶聚焦LLM開發大型業者
Tan將整個AI市場劃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區塊:「一個是開發自有LLM的客戶,另一個我統稱為企業市場,也就是為企業運行AI工作負載的市場,不論是本地部署還是透過GPU、XPU或任何形式的服務提供。」
博通明確選擇不進入企業市場。「坦白說,我們不涉足那個市場。那對我們來說是個困難的市場,我們也沒有準備好去應對,」Tan坦承。這種策略性放棄看似限制了市場規模,但實際上讓博通能夠將資源集中在最有價值的客戶身上。
嚴格的客戶資格認定標準
博通對於客戶的認定標準極為嚴格。Tan強調:「我們非常小心,我不應該用挑剔這個詞,是小心地認定誰符合資格。」這種謹慎態度確保了每個客戶都能帶來可觀且持續的營收貢獻。
合格客戶必須滿足幾個關鍵條件:首先,他們必須正在建構或已擁有平台,並且持續投資於領先的LLM模型開發。其次,這些客戶需要對股東負責,或者具備創造現金流的能力以維持其發展路徑。最重要的是,他們必須願意在訓練和推理兩個層面進行大規模投資。
「這些是需要在訓練方面投入大量資金的客戶,訓練更大、更有能力的加速器叢集,」Tan解釋。「隨著這些客戶開始將模型商業化,他們也開始大規模投資推理能力。」
目標客戶的獨特特徵
博通識別的目標客戶都具備一個共同特徵:他們都在朝向「超級智慧」的目標持續推進前沿模型開發。這些客戶不僅需要投資大量資金建構訓練能力,更需要持續擴大運算叢集規模以應對日益複雜的模型需求。
「這些是個別投資大量資金在大量運算能力的業者,」Tan指出。「問題是這樣的業者數量非常有限。」正是這種稀缺性讓博通能夠與每個客戶建立深度的策略夥伴關係,而非僅止於一般的供應商關係。
七家目標客戶的現狀與展望
目前博通已識別出七家符合條件的目標客戶,其中四家已成為正式客戶,三家仍為積極接觸的潛在客戶。這種客戶組合反映了博通在市場開發上的階段性成功。
Tan透露,公司可能會再增加一家潛在客戶,但他們對於做出這種認定極為謹慎。「我們對於做出這種資格認定非常深思熟慮且小心,」他強調。這種審慎態度確保了博通不會將有限的研發資源浪費在不確定的客戶身上。
客戶關係的深度與持續性
與傳統半導體供應商的交易型關係不同,博通與客戶建立的是長期的技術夥伴關係。每個XPU項目都需要多代技術演進,博通至少為每個客戶開發兩個世代的產品。
「這是一個多年的旅程,因為它是多世代的,」Tan解釋。「隨著每個新世代的推出,客戶會增加XPU的使用量。當他們建立信心,模型改善時,他們會部署更多XPU。」
這種關係模式的優勢在於客戶黏性極高,一旦技術合作建立,客戶很難輕易轉換供應商。同時,隨著客戶業務成長,博通的營收也會相應增加,形成雙贏的成長循環。
策略聚焦的財務回報
這種高度聚焦的客戶策略為博通帶來了卓越的財務回報。由於每個客戶都代表著大規模的運算需求,單一客戶就能貢獻可觀的營收。第四大客戶帶來的100億美元訂單就是最佳例證。
更重要的是,這種策略確保了博通能夠將研發資源集中在最有價值的技術方向上,避免了資源分散導致的競爭力稀釋。正如Tan所言,博通選擇「非常小心地認定」客戶,正是為了確保每一份投資都能獲得最大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