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大的覺悟,願意付出多少代價,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研究所上哲學課時,指導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這是一場重要的比賽,但是你腳上有傷,你知道比賽的強度會讓你的傷再度惡化,甚至可能將來就沒辦法再比賽了,你會上場嗎?」
當時我還沒開始跑步,沒有比賽經驗,無法瞭解為了比賽到底可以投入多少情感以及意志。因此我選擇理性思考及保守的答案:「那就不要冒險,等傷好了再來挑戰」。
那時候會覺得,要替自己留一條後路,總是還有時間和機會,不必為了這一次的機會付出這麼大的代價。
那是還沒學會「珍惜當下」的答案。
開始跑步、追求極限後發現,人生如果沒有那麼多「再來一次」呢?

最近練跑後脫下鞋子發現,原本狀況不太好的拇指外翻,情況似乎因為日經月累的練習,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雖然還能跑,但跑完腳拇指關節會疼痛的情況越來越常發生了,像是在提醒我:你能拚的時間,也許就這幾年了。
而我選擇了拚成績。
當然,很多不理解的人會說,拚成這樣又不會得名上台領獎,是跑辛酸的?
我只能說,這也是馬拉松迷人的地方。
因為我真的熱愛跑步。
跑班教練說我擁有一般跑者沒有的「鬥志」,會不斷地將我往前推進。這份鬥志,並不是來自於比較,也不是別人逼出來的,而是內心的聲音會告訴我:「我還可以再更強一點。」

久而久之,「突破」就是我練習最重要的目標。
有些人可能很納悶為什麼要花錢練跑步,但我覺得花錢買來的突破是最便宜的代價;最難的是,花時間、花生活、花掉無數個本來可以輕鬆度過的日子,去換取那幾分鐘的進步。
我也知道我會一直練、一直突破,直到有一天,身體或是人生告訴我:「你已經無法再往前了。」
那一天我就會退下來,變成陪伴夥伴、新人跑的陪練員。
但即使退下來,跑步的故事依然還會繼續,因為就是喜歡跑步。
這就是我對馬拉松的執著。不為獎牌、不為證明什麼,而是跑步本身,就是值得付出代價的事情。
然而,選擇了,就得承擔代價。
天氣不好還是得出門練跑;假日不能睡到自然醒,要把時間空下來給長距離;朋友聚會也必須要避開團練時間;下班非常疲憊了,還是得撐完一趟又一趟的課表;就算腳痛了、全身痠軟了,飲食睡眠也不能馬虎。
簡單來說,選擇變更強大的代價是「不自由」。

但是真正的自由,是當你知道這些犧牲不是被逼得,而是自己願意付出的選擇,這就是我的「等價交換」。
因此,回到指導老師的情境題,引用《灌籃高手》櫻木花道對安西教練的對話:「你最光輝的時刻是何時?是全日本時代嗎?而我呢…就是現在了!」,因此我現在的回答是:我會上場,而且會把這自跑步以來所有的淚水和汗水盡情地揮灑在這跑道上。

寫到最後,我突然覺得,「等價交換」要思考的,或許從來都不是「為何而戰」。
而是,什麼才值得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