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的運作,似乎很喜歡以「12」為單位運行著,比如每年有12個月、星座有12個、生肖跟地支也都是12個。巧合的,台灣的學制設計似乎也無形中讓12歲、24歲變成一個階段轉變-12歲升國中、24歲服完兵役或碩士班畢業。
我在今年7月的某天後,度過人生的前三個12年,這樣講,應該就能算出我現在幾歲了!
然而,在這本該好好獲得打下未來基礎的第三個12年裡,我並沒有"理所當然"地成長,仍是個心智不成熟,且不知「上進心」為何物的小孩,所以,好像就渾渾噩噩活著而已,但我至少學到,不是每件事情都像第二個12年的學生時代一樣,有付出,甚至時限到了,一切就會水到渠成。「人生本來就有很多事是徒勞無功的」,又更何況是努力不夠。
在第二個12年的尾聲時,我的某段人際關係斷崖式的結束,其實就是在提醒自己,所謂的「時間到就會畢業、畢業後就走進個階段」的"理所當然"已經告一段落,同時我的碩士論文是連動都還沒開始動,因為到碩二結束了依然在摸索進行的方式,因此你會開始注意到,很多事情既無法去掌握,也不存在必然該有的收穫。
於是在這第三個12年裡,發生了很多自己當初根本沒料想到的事。
或許有很多意料之外相對好的方面,例如......
- 前兩個12年從未把出國旅遊當作人生計畫,結果第三個12年去日本5次。
- 2014年第一次去台東、2019年第一次到花蓮、2022年終於鐵路環島。
- 2017年在碩士班的第六個年頭拿到畢業證書。
- 以相對較彈性的替代役完成義務兵役。
- 2016年6月起開始以高雄為生活重心至今。
- 遇見這個12年中間時期的重要之人

但同樣地,就如我上面所說的,「人生本來就有很多事是徒勞無功的」,所以免不了的,仍有很多不好,或著說是「覺得應該能做得更好」的自責經歷發生,像是......
- 2014年迷上網路遊戲,導致那一年多數時間是荒廢度日。
- 沒在學分修完的情況下全心全意處理論文事宜。
- 沒在工作時間有餘裕的情況下準備考試或證照。
- 2022年第一次被離職。

坦白說,我對自己的人生幾乎沒說出過「後悔」一詞,主要我一直都照著自己想要的選項在行事,沒有人強硬要求過我什麼,相對的,現在會走到這個地步,自然是怪不了任何人的,只能把源頭追溯到自己身上。
此外,終究還會遇到一些十分短暫,卻充分震懾著你的事物,讓你產生「為何要讓我遇見這種事」想法的無力片刻。
「我不想跟你講話,不要再傳訊息給我。」
「我現在只覺得你很煩,不想再看到你。」
「如果我們之間真的有太多的不了解,那真的就維持淡淡的關係就好。」
我能夠理解這些話的前因後果,但是、但是,時至今日我依然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沒有嚴重到需要承受這些話所帶來的「傷害」。我在想,如果下個12年沒有幸運地遇到能融化這些傷痕的際遇,那這些時不時會想起的「痛」,大概會就這麼一直陪伴自己活下去。
美好的回憶只能被「想起」,痛苦的印記卻總是不斷地再「經歷」。
只是很難想到吧?對我說上面那些話的人,也在第三個12年中的其中兩年,給了我至今最重要的兩次生日禮物,看來「最大的痛苦,來自最深的幸福」,所言並不假,就是有達到最高峰過,才能跌進看不見底的深淵。

其實這個剛結束的第三個12年,應該還是有很多值得回味的事情才對,只是在正能量偏低的情況下,寫出來的感受就只能是這副德性而已。
只能期望在已身陷其中的第四個12年裡,能順水推舟地走完就好,即使是走在一個既沒有光源也看不到盡頭的隧道裡,即使你根本沒把握能再走多遠。
又或許,你更害怕的是這個12年裡,不僅要繼續承受著過往的「痛」,甚至又會產生新的「傷痕」也說不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