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回城市與自然間失落的平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隨著人類不斷追求更舒適、更便利的生活,在科技的推動下,文明迅速擴展。然而,人類所到之處,自然荒野往往遭到破壞甚至滅絕,彷彿文明與自然成了對立的價值選擇。

在人類漫長的演化歷程中,從狩獵時代與野獸搏鬥求生,到今日高度複雜的文明,哲學家懷海德曾形容:「自有人類以來,不知經歷多少落日時光,忽然有一天,看著西方的落霞而『呀』了一聲,人類的文明自此開始。」我非常喜歡這段描述,因為它揭示了文明的起點——對自然美的感動與讚嘆。當人類不再為生存奔波,開始有餘裕欣賞世界之美,文明才得以萌芽。

康德曾說:「美是一種無目的的快樂。」這提醒我們,若一切行動都以實用為目的,美的可能性便會消失。在這個快速變動、焦慮蔓延的時代,自然荒野更顯珍貴。它讓我們接觸到超越短暫人生與物質更替的恆久事物,安撫浮躁的心靈。

隨著文明演進,人類習慣以主宰者姿態操控世界,逐漸遺忘眾生平等與生命循環的道理。即使科技再進步,肉體仍會衰老、死亡,這種無力感引發深層的不安。這是人類與自然疏離所帶來的恐懼。

原住民部落長期與荒野共處,理解生命雖有生老病死,但永不消失。大自然不僅充滿生命力,更有春夏秋冬、月圓月缺、花開花落的韻律,讓人安心面對死亡。

現代人因工作與生活便利性集中於城市,雖然城市面積不到地球的3%,卻容納了過半人口。高樓林立使人遠離土地與自然,加上空間規劃失當,讓人無法悠閒停留,只能在街道上匆匆奔走。為了刺激消費,大賣場與百貨公司不斷興建,自然生命被排除在視野之外。當心靈被慾望填滿,柔軟的情感也隨之消失。

生態經濟學指出,原始自然的長遠價值遠高於人為開發。雖然開發能帶來短期利益,但隨時間推移,其價值逐漸遞減,終究不如保留完整的自然野地。

事實上,自然與文明可以取得平衡。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的主題是「什麼樣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各國展示科技創意與文化進步,也在建築中展現獨特創造力。特別徵選的八十個城市最佳實踐區,展現綠建築、低碳建材、數位設計與潔淨能源的應用,整個園區成為未來城市的科技實驗場。

無論是城市館、國家館或企業館,隨處可見「永續發展」、「低碳城市」、「潔淨能源」等概念。低碳城市已成全球大都市的共同目標,不僅防止暖化、節能減碳,也提升生活品質。除了綠建築,更重要的是城市規劃理念的轉變——將街道還給人們,讓馬路成為散步、遊戲、用餐、喝咖啡的空間。鼓勵使用自行車與大眾運輸取代私家車,是低碳城市的基本條件。但最關鍵的是,不只建築要綠,整座城市也要綠,讓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使城市成為人類與其他生物的棲息地。

俄羅斯展示館由十二座不規則塔樓構成,大部分空間打造成夢幻花園,花朵比人還大,天籟環繞。美國館播放一部無語言的4D電影,描述小女孩將廢地變成花園。這些展示反映出都市人對自然的渴望愈來愈強烈。

在寧波的城市最佳實踐區中庭,中央竟是一畝綠油油的水田,周圍種滿水蜜桃與草莓,令人想起曾在凱達格蘭大道種下的水稻。

看完各國對未來城市的想像,不禁回頭思考:我們想要怎樣的城市?

若你問我,我的願望很簡單:希望居住的城市可以散步、沈思、安心讀書與曬太陽。我想在都市公園的小池畔,看野鳥覓食。

世界著名城市不會因為市中心多了一座佔據綠地的大運場而聞名,而是因為生活空間中的綠蔭讓人願意留下。

「人塑造環境,環境塑造人。」我們能改變環境,塑造城市景觀,但環境也會反過來改變我們的性格與視野。

在都市中保留一片原始森林荒野公園,讓人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重新感受生命的意義,這是我們送給自己,也是送給後代最珍貴的禮物。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3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08
許多父母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都感到挫折與困惑,明明小時候是那麼貼心又黏人的寶貝,怎麼一下子變得如此「酷」,甚至對大人不理不睬。有時候,看他們用手機與朋友談得興高采烈,但我們一靠近關心,卻只換來一句:「沒事!」便將焦慮的父母打發了。 我們也常在媒體報導或社會新聞中看到,當青少年出問題後,他們的父母或家
Thumbnail
2025/09/08
許多父母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都感到挫折與困惑,明明小時候是那麼貼心又黏人的寶貝,怎麼一下子變得如此「酷」,甚至對大人不理不睬。有時候,看他們用手機與朋友談得興高采烈,但我們一靠近關心,卻只換來一句:「沒事!」便將焦慮的父母打發了。 我們也常在媒體報導或社會新聞中看到,當青少年出問題後,他們的父母或家
Thumbnail
2025/09/06
親子關係就像是一個銀行存摺,最好把握各種機會,多存一些情感資產,好在孩子進入青春期的狂飆歲月,或長大離家帶來疏離感時,能夠支撐親子之間的連結。然而,這些正面的能量,並不是父母單純「常常在家陪伴」就能累積的,往往需要刻意營造,才更容易發生。 有時候,一些場景會深深烙印在孩子的記憶裡,成為他們一生的陪
Thumbnail
2025/09/06
親子關係就像是一個銀行存摺,最好把握各種機會,多存一些情感資產,好在孩子進入青春期的狂飆歲月,或長大離家帶來疏離感時,能夠支撐親子之間的連結。然而,這些正面的能量,並不是父母單純「常常在家陪伴」就能累積的,往往需要刻意營造,才更容易發生。 有時候,一些場景會深深烙印在孩子的記憶裡,成為他們一生的陪
Thumbnail
2025/09/05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國內住宅面積不斷縮小,2009年住宅空間55坪以上超過二成,到2024年比重已不到一成,而現在45坪以下的房子已佔交易數的八成以上。 房子愈住愈小,一方面當然是高房價的關係,大家買不起大坪數的房子,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人口結構的改變,住同一戶的人口數也年年下降,同時,對於住宅空間機
Thumbnail
2025/09/05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國內住宅面積不斷縮小,2009年住宅空間55坪以上超過二成,到2024年比重已不到一成,而現在45坪以下的房子已佔交易數的八成以上。 房子愈住愈小,一方面當然是高房價的關係,大家買不起大坪數的房子,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人口結構的改變,住同一戶的人口數也年年下降,同時,對於住宅空間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在這個目前感覺起來是由人類主宰的世界 科學發展的原因或許是因爲人想要自然的資源可以更好的爲我們所用 可以回過頭來更貼近生活ㄧ點,討論社會與我們感受到的就好 現實中比較殘酷的ㄧ個規責會是 :每個生命雖然都是獨特的,但不會有特例 或許你可以舉出許多特例,但在仔細想想本質上真的有特例嗎 本質包
Thumbnail
在這個目前感覺起來是由人類主宰的世界 科學發展的原因或許是因爲人想要自然的資源可以更好的爲我們所用 可以回過頭來更貼近生活ㄧ點,討論社會與我們感受到的就好 現實中比較殘酷的ㄧ個規責會是 :每個生命雖然都是獨特的,但不會有特例 或許你可以舉出許多特例,但在仔細想想本質上真的有特例嗎 本質包
Thumbnail
大自然在掙扎,人類不在正軌上。 我們的頭昂起在沙灘上,我們的驕傲堅定不移。 我們追求財富來實現目標,但我們真的實現了嗎? 我們以消費主義為手段來追求繁榮,但這樣值得嗎? 我們是否真的找到了自由? 或者我們是否已經失去了自由? 因為我們所做的只是遵循一個系統,從不真正挑戰它。
Thumbnail
大自然在掙扎,人類不在正軌上。 我們的頭昂起在沙灘上,我們的驕傲堅定不移。 我們追求財富來實現目標,但我們真的實現了嗎? 我們以消費主義為手段來追求繁榮,但這樣值得嗎? 我們是否真的找到了自由? 或者我們是否已經失去了自由? 因為我們所做的只是遵循一個系統,從不真正挑戰它。
Thumbnail
當世界的無常,變成人類的失常時,您會想為這時代做點什麼?
Thumbnail
當世界的無常,變成人類的失常時,您會想為這時代做點什麼?
Thumbnail
進步帶來便利,但也帶來環境破壞和食品安全問題。離職後,決定投入農耕,希望提供家人安全食物。文章闡述進步帶來的需求與滿足之間的矛盾。
Thumbnail
進步帶來便利,但也帶來環境破壞和食品安全問題。離職後,決定投入農耕,希望提供家人安全食物。文章闡述進步帶來的需求與滿足之間的矛盾。
Thumbnail
人類文明的演進與軌跡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最初是由打獵和採集開始。隨著人群的聚集,人們逐漸開始「定居」,建立部落。社會學在日本稱為「群學」。人類文化的傳承主要來自於文字的發明和書寫的開始。在歐洲,城邦逐漸興起。隨後,隨著人類資源的有限性,大航海時代開啟了第二次文明的高峰期。這主要歸因於國際貿易
Thumbnail
人類文明的演進與軌跡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最初是由打獵和採集開始。隨著人群的聚集,人們逐漸開始「定居」,建立部落。社會學在日本稱為「群學」。人類文化的傳承主要來自於文字的發明和書寫的開始。在歐洲,城邦逐漸興起。隨後,隨著人類資源的有限性,大航海時代開啟了第二次文明的高峰期。這主要歸因於國際貿易
Thumbnail
本文探討關於人類歷史和文明的躍進發展,包含人類的發展速度、社會體制、政治力量、資本和宗教體系等方面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同時闡述了人類面臨的挑戰和變遷。
Thumbnail
本文探討關於人類歷史和文明的躍進發展,包含人類的發展速度、社會體制、政治力量、資本和宗教體系等方面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同時闡述了人類面臨的挑戰和變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