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聖經舊約的文本:雅歌書5章2節至5章9節
§中文和合本翻譯:
我身睡臥,我心卻醒。這是我良人的聲音;
他敲門說:我的妹子,我的佳偶,我的鴿子,我的完全人,求你給我開門;因我的頭滿了露水,我的頭髮被夜露滴濕。我回答說:我脫了衣裳,怎能再穿上呢?我洗了腳,怎能再玷污呢?
我的良人從門孔裡伸進手來,我便因他動了心。
我起來,要給我良人開門。我的兩手滴下沒藥;我的指頭有沒藥汁滴在門閂上。
我給我的良人開了門;我的良人卻已轉身走了。他說話的時候,我神不守舍;我尋找他,竟尋不見;我呼叫他,他卻不回答。
城中巡邏看守的人遇見我,打了我,傷了我;看守城牆的人奪去我的披肩。
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啊,我囑咐你們:若遇見我的良人,要告訴他,我因思愛成病。
你這女子中極美麗的,你的良人比別人的良人有何強處?你的良人比別人的良人有何強處,你就這樣囑咐我們?
§英文畢德生信息版翻譯:
※女子:
我香甜地入睡,但在夢中我卻十分清醒。
喔,聽啊!是我愛人敲門的聲音,在呼喚我!
※男子:
「讓我近來,至親的夥伴,親愛的朋友,
我的鴿子,我圓房的愛人。
我正被夜間的濕氣圍裹著,
被露水浸得濕透,全身寒冷發抖。」
※女子:
「但是我穿著睡衣—— 難道你希望我再穿戴整齊嗎?
我沐浴完畢躺在床上—— 難道你要讓我再次弄髒了嗎?」
但我的愛人並沒有回答「不用了!」
他門敲得越久,我就越來越興奮。
我起床為我的愛人打開門,
溫柔甜蜜地預備接納他。
我渴望又期待,
當我打開門閂時。
但是當我開門時他已經離去,
我的愛人不耐久候離開了。
我萬念俱灰—— 喔,我感覺糟透了!
我跑出去尋找他。
但我到處找尋不到他,
我向暗夜中呼叫 —— 但是沒有回音。
守夜者看到我,
當他們在城市街道巡邏時。
他們呼我巴掌打得我全身是傷,
他們撕碎我的衣裳。
這些守夜人,
他們可真自認為是在保護這城市啊!
「我求妳們,耶路撒冷的眾姊妹 ,
如果妳們發現我的愛人,
請告訴他我要他,
因為愛他以致心力交瘁。」
※合唱:
美麗的女子,你的愛人有何偉大之處呢?
他有什麼特別之處讓妳求告我們的幫助呢?
壹
四章最後一節敘述了新人入洞房。依照猶太習俗,在夫妻和好之後,新郎必須拿著證明新娘是處女的床單出來,向眾人展示。大家一旦知道這是「完美的婚禮」時,就更高興了,尤其是驕傲的新郎,然後大家歡樂大吃大喝且歌且舞慶祝。因此在五章一節,新郎圓房後出來,要與大家一同舉杯,頌讚生命(夫妻的肉體交合)和愛情(夫妻的心靈交合)。這時呢,新娘就會甜蜜地入睡了,因她經過了「激情洞房花燭夜」。
雖然是睡著,但新娘卻做著夢,夢境徐徐如生,不是亂夢,因而就跟醒著時是一樣的情境。新娘做了一個對新婚之夜而言的惡夢:她的丈夫從外歸來,敲門欲入室,但她不知怎地卻不太願起來開門,拿些理由搪塞後。新郎轉頭走了。新娘這才慌張追出,尋找夫君。
夢的一開始,新郎敲門,並喚著新娘。他說出對新娘親密的話語:鴿子代表了妻子是屬於他柔美的女子,圓過房的妻子代表了新娘作為女人的一個新的身份,新郎剛才與朋友的歡樂,都是因為他娶得這位柔美的妻子。在歡樂飲酒結束後,新郎就一定要回到回到新房,回到心愛的新娘身旁,再次溫存。
夢中,新郎在屋外呼喚新娘時,身子正受著深夜寒氣的侵襲。依照溼冷的描述,他們所處的環境應該是海洋型或高山型氣候,而不是沙漠曠野內陸型氣候。證之黎巴嫩、各種樹木花草的描述,在以色列猶太地區,應屬高緯度北方濱海的山城。這樣的環境,是富庶及藝術產生的情境。
深夜中,新郎邊呼喚心上人,邊訴苦自己的苦境,希望新娘快點開門。但是新娘說自己以洗過澡,再弄髒腳很不好。而穿上睡衣都已睡覺了,還要起床換衣服開門,實在不方便。這在男尊女卑的古代中東習俗(現今仍是),真的不可思議,新娘不論如何,都應該起床開門,不要說是新郎回來,就是親人或朋友,也要開門。詩人這樣寫,一是用「夢」的角度,一是做一種張力的筆法。
再次回到寓意的層面,這一段讓我們看到兩幅圖畫:路加福音5章5到11節,以及啟示錄3章20節——人的叩門祈求與神的叩門邀請。我們的心門為何不能因應而開呢?那是因為自己的需要攔阻了開門的行動。我們像新娘般不願開門,可以有自己製造的理由,即使是如新娘圓房般「嚐過了主恩的滋味」,我們還是會「回到從前」。
由希伯來書6章4到8節我們可知,神不只向未接受祂的人叩門,也向那些相信祂的人叩門。基督徒更是常常需要受到神叩門,要聽到神的聲音,讓神進入自己的內室。如果我們不開門,隨著自己的心意行,那結局就如同本段之後的結局,新郎會離開,神會離開我們。
貳
新娘開門沒有看到新郎,其難過可想而知。她並不是真要拒絕新郎進來,只是一下想到自己的個人理由或自己的需求,而沒讓新郎如意。但新娘終究後悔了,還是去開了門,可惜時不我與。這時新娘跑到大街小巷中去尋找新郎。夢境中,在到處黑暗的夜裡,奔跑呼喊,徒增恐怖的景像,說不准就有什麼不測發生。新娘沒點燈也無婢女陪伴,暗夜中豈不危險?但新娘因著思念新郎就豁出去不顧一切,連危險都忘了。
突然前方有幾個火把出現,新娘也不顧是福是禍,繼續奔跑,呼叫她親愛的,可見她對新郎的愛勝過自己的懼怕。持火把者所幸不是壞人,而是城鎮治安人員的夜巡者,是維護社區平靜的人。如前述,林布蘭所繪「巡夜」不知靈感得自於此否。站在這群警衛的角度及職責,他們眼前的新娘可能是瘋婆子或是妓女,也可能是盜匪的同謀故意製造混亂,當然要制止。他們抓住新娘,也沒多問,先打了她耳光,讓她別再出聲。然後更補上拳打腳踢,扯碎她一身睡衣(急著出門沒來得及著裝),讓她動彈不得,達成任務。新娘真冤啊!好在不是惡人,否則貞操性命都沒了!但這群警衛與惡人也相去不遠了,詩句反諷著寫到:「他們可真自認為是在保護這城市啊!」
這段的靈意解經可是為:希伯來書6章4到6節:「論到那些已經蒙了光照、嘗過天恩的滋味、又於聖靈有分,並嘗過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的人,若是離棄道理,就不能叫他們重新懊悔了。因為他們把神的兒子重釘十字架,明明地羞辱他。」嘗過主恩的滋味,卻又失去主的同在時,是令人非常沮喪的。但信徒常常如此,積習難改,是人的罪行及惰性使然。從雅歌書這段可看到,因著神的憐憫,人仍可有懊悔的機會,因他仍可追尋真道,如同新娘衝出門去追尋新郎。詩人也藉著這段詩告訴我們,即使得罪神,處於靈性低潮,不明所以時,仍要跟隨神,「努力緩慢的爬向神」。
可是新娘衝得快,因她的「動」機十足,因而心思意念的調整,可左右我們向神移動的速度。這段反悔追尋的過程,必定是一段黑暗的旅途。這又不禁讓我們想起聖十架約翰《心靈的黑夜》中的一小段詩:「一個黑暗之夜\對愛的極度渴慕如火焰燃起\—— 啊,純淨的恩典——\我岀到暗夜中眼目漆黑\在我的內室如今全然恬靜。」黑夜,代表著某種危險存在,故屬靈追求,也是某種冒險。夜巡者,看似正義,卻是傷人元凶,真理在黑暗中是隱而未現的。因而,現在心靈黑夜的真道追尋者,要忍受磨難「努力緩慢的爬向神」。
叁
新娘遭受重創,開始向旁人求救。「耶路撒冷的眾姊妹」是新娘所屬或認同的群體,她向這群體尋協,她不再獨自面對自己的問題。而同伴們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為什麼這位新郎值得你捨命追隨?」
新娘在失去愛人時才知珍惜,她回顧新郎何等愛她,如今渴望再得到這份愛。因而如今的渴望更是極其深切,若得不著就會是靈魂的破碎。這可引伸為:有些神的兒女會有這樣的經歷,在悔罪後,希望重新回到神愛的懷抱中。
恢復與神的關係,不能只靠獨自的尋求,群體是個重要的途徑。畢德生牧師在《復活的操練》一書中,由新約以弗所書領受教會是一個群體,沒有個人的教會,教會意即被召集聚集的眾人。只有在教會這耶路撒冷的城中,才能尋到與上帝復合的場域。在群體中,對話是建立彼此關係的方式。真誠的彼此說心裡話,才能產生有效的關係,像「你的愛人有何偉大之處呢?他有什麼特別之處讓妳求告我們的幫助呢?」這樣直接的詢問,不會流於表面,而可真實解決問題。說話,在基督裡,神的兒女要多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