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從三方面檢視核三廠延役問題:1)位於活動斷層帶的核三廠地震風險高,延役需耗資3900億元,桃園或金門為較安全選址;2)核廢料處置進展緩慢且面臨地方抗拒,需要科學選址與經濟補貼;3)核災風險巨大可能影響南部三分之一領土,而台灣電力充足,應加速發展再生能源而非冒險延役老舊核電廠。
任意金額支持南爸 https://portaly.cc/nb88543/support
從核能安全來看:核三位處斷層帶不宜延役,選址桃園或金門相對更安全
核三廠位於恆春斷層帶,地質調查顯示廠區下方有活動斷層,距離核心區僅1公里,地震頻率高且不可預測。重啟核三需耗資3900億元和10年時間修復老化設備,效益不確定卻增加核安風險。台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核三附近的西恆春外海斷層可能引發地層斷裂或下陷,國際核安專家警告其地震風險全球罕見。
相較之下,桃園台地地質穩定,幾乎沒有地震災情,沿海地區適合建廠,還可減少南電北送的能源損耗。金門地震錯動風險低,遠離人口密集區,適合發展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多數網友認為桃園是更安全的選擇。
非核家園政策已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無需冒險延役核三。目前的公投僅是國會多數的政治操作,我們應專注於地質安全評估和能源轉型的長遠規劃。
從核廢料來看:台灣人民對於核廢料的處置未解,獲得擺放位置的人民支持才是關鍵
核三延役公投雖以能源安全為訴求,但核廢料處置問題才是核心障礙。目前台灣已累積大量用過核燃料,只有乾貯場的規劃,室內乾貯僅能存放40年,而最終處置場需等到2045-2055年才能完成。高階核廢料需要深層地質處置,但台灣地殼擠壓活躍,選址可能導致地下水污染。政府選址小組至今未有決議,新北市也多次拒絕乾貯場設置,凸顯地方強烈抗拒。
民間版「高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條例」草案要求資訊公開與公民參與,但政府因非核家園政策而未積極推動立法。核三延役公投實際上是將核廢責任推給未來世代,不僅無助解決問題,反而阻礙非核家園政策進程。
解決之道應優先進行科學選址,並給予地方充分補貼與福利,例如每年500次的環境採樣與經濟回饋基金,以確保處置安全。國會多數推動公投不僅耗費11億元公帑,更撕裂社會共識。我們應聚焦核廢法制建設,而非延役爭議。
核災風險毀滅性大,非核家園更安全,電價上漲可接受
核能事故無論由人為疏失或天災引發,後果都極為嚴重。若核三廠發生類似福島的輻射洩漏,屏東、高雄、台南、台東等南部三分之一土地將需撤離,影響數百萬人口。核三廠距恆春斷層僅1公里,地震風險高,冷卻系統一旦失效可能導致核洩漏。目前台灣電力充足,2025年備轉容量率將達6%以上,再生能源占比11.9%且持續增加。有效的節電措施能省下相當於一座核電廠的用電量。台電雖虧損千億元,但可透過政府歲計賸餘補貼,這筆費用遠低於核災帶來的無形成本。執政黨推動非核家園政策,加速發展風力、太陽能與儲能設備,卻被國會多數以公投方式阻撓,耗費11億元且主文語意不明,純屬政治操作。非核家園是台灣永續發展的正確道路,公投只會延緩能源轉型,應專注發展替代能源而非冒險延役老舊核電廠。
任意金額支持南爸 https://portaly.cc/nb88543/support
南爸講の政治觀點
- 核能是專業問題,同時具備毀滅性的潛力,應該回歸「核能安全」與「核能技術」的專業討論,提供完整方案,再交由執政黨做最終執行決策與策略說明。
- 無論執政黨或在野黨將核能政治化,都可能導致忽視專業而引發國際級災難。我們需要人民更廣泛參與討論,才能避免這樣危險的未來。
- 將核能議題訴諸於模糊不清的公投主文,明顯暴露了黃國昌的政治意圖!「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這樣的公投主文即使通過,最終仍受限於主管機關與民進黨政府的非核家園政策,純粹是浪費人民納稅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