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子良太郎
2019 年的春天,我聽到一個故事。
一位中国的老人家,八十多歲了,因為女兒長期住在大阪,就申請了探親簽證,打算在日本待三個月,陪陪家人,也順便看看櫻花。那一年,世界還沒變天,他只是普通的一個探親旅客。沒想到一場疫情,把原本三個月的探親,硬生生拉成了三年的滯留。
因為邊境管制,他的簽證雖然過期,但日本政府對這類情況有特例處理,等於是「合法滯留」。這位老人家就這樣慢慢住下來了。可是人上了年紀,身體就像一部跑久的老機器,總是會出現這裡那裡的小問題。
2022 年,老人家在大阪被送進醫院,檢查結果是癌症。日本的醫院秉持「先治療後付費」的原則,不會因為你是不是外國人就把你拒之門外。那兩個多月裡,醫院盡力治療,該做的檢查、藥物、住院護理一樣沒少。
最後,疫情逐步解封,老人回到了国内。不幸的是,他沒多久就離開了人世,享年 86 歲。
真正的爭議,反而出現在他過世之後。
天價帳單
老人家的女兒收到大阪醫院的帳單,金額是 675 萬日圓。她看了之後愣住了。因為她知道父親沒有加入日本的國民健康保險(國保),這些費用必須「全額自費」。
她只願意支付 225 萬日圓,理由是:「收費應該和日本人一樣,醫院多收的部分,是以國籍為由的不合理差別待遇。」
但日本的制度很清楚:國民健康保險是針對在日居民徵收保費,持續繳交才能享受七成甚至九成的給付。對於短期旅客,如果沒有任何醫療保險,就只能全額負擔。醫院的收費,並不是「歧視」,而是制度設計本來如此。
我聽到這件事時,心裡其實五味雜陳。一方面覺得老人真的很可憐,好不容易來日本探親,卻在異鄉被診出重病。另一方面,也覺得這是一個提醒:
台灣朋友們,來日本旅遊之前,請一定要想清楚醫療這件事。
在日本生病,是怎樣一回事?
我自己在仙台生活十五年了,家裡有三個孩子。小孩一旦發燒,太太就會立刻帶去小兒科,幾百日圓掛號費就能解決。大一點的問題,比如骨折、氣喘發作,也因為有健保,負擔不算太重。
可是,如果是觀光客,那情況完全不同。
日本的醫療收費,單看表價絕對會嚇一跳。一次急診,動輒幾萬日圓。如果要住院,光是一晚病房費就可能一萬到兩萬日圓,還不算藥費、檢查費、手術費。就像這位中国老人,兩個多月住院下來,直接累積到六百多萬日圓。
很多人可能會想:「日本醫療不是比台灣貴一點點而已嗎?」——其實不是的。差別在於,台灣有健保,日本人也有健保,而短期旅客什麼都沒有。
沒有保險的情況下,看到的都是「原價」。
那麼該怎麼辦呢?
我的建議很簡單:
- 來日本之前,請一定要買旅遊保險。
特別是年長的朋友們,身體狀況難以預料。幾百台幣一天的保費,可能會替你省下幾百萬台幣的醫療費。 - 確認保險是否涵蓋「海外醫療」與「住院治療」。
有些保單只保障旅程延誤或行李遺失,那是不夠的。要看清楚醫療賠償額度,最好能有至少 200 萬台幣以上的保障。 - 隨身攜帶慢性病藥物與病歷摘要。
老人家最常見的是高血壓、糖尿病等,帶上自己的藥與醫生寫的診斷摘要,可以讓日本醫生更快掌握情況。 - 如果計畫長期停留,要考慮是否能加入日本的國民健康保險。
像留學生、打工度假族、長期居留的台灣朋友,都可以依法申請加入國保,這樣才能跟日本居民一樣享有醫療補助。
從一個小市民的角度
我寫這篇文章,不是要批評那位女兒,也不是要幫醫院說話。只是身為一個在日本生活的小市民,我很清楚這裡的醫療制度。
對我們這些已經在日本落腳的人來說,繳保險費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個月自動扣款,換來心安。可是對於旅客,尤其是臨時來探親或旅遊的老人,如果沒有任何準備,那風險真的很大。
我常常想,如果那位老人出發前有買一份保險,結局會不會不一樣?至少,他的女兒不需要面對六百多萬日圓的帳單,也不需要和醫院爭執。
給台灣朋友的一句提醒
台灣的健保真的是世界級的制度,讓大家有一種「看病應該便宜」的直覺。但出了國,規則完全不同。
我遇過一些來仙台旅遊的台灣朋友,覺得「應該不會有事吧」、「只是幾天的旅行」,結果一個急性腸胃炎就讓他們花了將近十萬日圓,事後懊惱不已。
人生無常,醫療費往往比機票貴得多。
所以,我想把這個故事,當作對所有台灣朋友的一句提醒:
來日本玩,櫻花再美,壽司再好吃,也別忘了先買一份保險。
這不是杞人憂天,而是一個生活在日本十五年的小市民,親眼見過太多案例後的真心建議。
結語
老人家的故事,最終停留在「無法挽回」的遺憾上。對他的女兒而言,這筆帳單可能是一輩子的陰影。但對我們其他人來說,或許可以成為一次「預先學習」。
醫療,是旅行中最容易被忽視的環節。大家出國會查機票、比飯店、排行程,但很少有人真正花時間去想:如果在異鄉突然倒下,該怎麼辦?
我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在台灣朋友們心裡種下一顆小小的種子。等下次你們規劃來日本的時候,除了打開 Google Map 找美食景點之外,也順便上保險公司網站,點下那個「加購旅遊醫療險」的按鈕。
這樣,當你真的在日本遇到什麼狀況時,至少不用像那位老人家一樣,把家人留在兩難的局面裡。
歲月靜好,人生難測。
而準備,其實就是給自己多一點底氣。
——寫於仙台的午後,
金子良太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