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模作文題目爭議事件觀察報告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模考作文題引爭議:我們在罵「題目不當」時,是不是漏掉了更關鍵的東西?

前天在社群上出現大量討論模考作文題目的貼文,仔細一看這題目真可謂挑戰極限,沒有sense:我的媽媽是代理孕母

我決定讓這個話題先發酵一陣子,今天再來看看新聞跟討論,果不其然出現了一些微小的特別的聲音。我想針對其中兩個留言來進行討論:

第一個是,我沒有媽媽所以覺得還好。

雖然說這個題目很明顯在「倫理」的部分是非常有問題的,但作為一個習慣從提問切入思考的人,我忍不住想:為什麼同一道題,有人覺得是「冒犯」,有人卻只覺得「普通」(即便只是少數人)?

第二個是,代理孕母這個議題不是可以刺激學生思考嗎?為什麼不能這樣命題

確實,不可否認「代理孕母」是值得探討的議題,畢竟它牽涉法律邊界、倫理選擇、家庭關係等多方面的因素,如果用對方式,的確能讓學生學會辯證看待複雜社會問題。但「能刺激思考」和「適合當模考作文題」,從來不是同一回事。就像數學老師會用複雜的應用題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但不會把未經簡化的大學微積分題放進高中月考。不是微積分不重要,是題目的難度與需要測驗的目標不相符;同樣,刺激思考更適合放在課堂辯論、專題研究這類有充足時間查資料、能師生互動引導的場景,而不是限時、獨立完成的模考作文。

更何況,刺激思考的前提是不製造無謂的情感負擔。如果一道題需要學生先克服被冒犯的不適感,再強行代入與母親的特殊關係去思考,那這種思考早已偏離了初衷。學生會在「要不要否定題目設定」的掙扎中浪費時間,從這次社群上的貼文看來,更多學生會乾脆選擇放棄答題,因為這種題目真的太噁心了。

真正的思辨不會靠著冒犯性設定去逼迫思考,而是靠合理的題目設計引導。

還有另外一件事:這個題目到底是教育部出的,還是第三方出題機構出的?

從查詢到的答案還有教育部的回覆,我們可以知道答案是後者。

那所以,大家在罵題目不當的背後,反對的到底是什麼?

網上的質疑大多繞著「代理孕母議題不適合學生」展開,有人說「這會讓孩子誤以為代理孕母是正常家庭模式」,也有人說「戳中了特殊家庭孩子的痛處」。這些質疑都有道理,但如果停下來多問一句就會發現:大家反對的其實不是「代理孕母議題本身」,因為也有不少人認為,題目如果稍作修改,並不是真的不能出,只是這個出法還有範文實在是太糟了。

課堂上能作為議題討論,而實際上在社會中,這件事也作為某些團體一直爭取或努力的目標,那為什麼到了作文題裡就「不適合」?

關鍵不在於議題好不好,而在於討論的方式與目標,是否匹配面對的群體。就像歷史老師可能會在課堂上帶學生理性分析「慰安婦議題的歷史真相與現代影響」,這裡的目標是「深度探討」,方式是「理性分析」,符合訓練高中生思辨能力的目的;但不會在學測模考作文題裡,讓學生寫「假如你媽是慰安婦」。

不是慰安婦議題不該談,而是模考作文的核心功能,應該是「文字表達能力、邏輯梳理能力」,而不是引導學生討論爭議的議題。這種題目讓作文的意義變得模糊,還強行綁定傷痛親屬身份,不僅多數學生缺乏代入感、難以真實表達,更可能對有相關記憶的學生造成情感冒犯,徹底偏離了模考的核心目標。

那「覺得題目無所謂」是為什麼?或許是因為家庭形式的多樣性被忽略了。對於沒有「母親」這個家庭功能角色的人來說,「代理孕母」可能只是一個陌生名詞;而對有有這個家庭功能角色的人來說,題目裡的母親角色會直接觸及生活體驗。所以很多人覺得這個題目很噁心,這是當然的。

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出題方從沒想過要問:

不同成長背景的學生,看到這個題目會有怎樣的感受?

就像我總習慣在爭議中多問幾個「為什麼」,有時答案不在對錯裡,而在那些沒被提出的問題裡。

還有一件有趣的事:為什麼很多人第一時間會默認「是教育部出的題」?

爭議爆發後,可以看到一些討論底下的留言直接把矛頭指向教育部,罵「審核把關不嚴」。直到後來教育部回應(新北市教育局稍早也有回應了),這題目是第三方出題機構提供的,各校可自主決定是否採用或參與考試,而不是由教育局統一命題,亦非指定教材。

這件事在最初的討論裡幾乎沒人提及。

為什麼大家會「跳過查證,直接罵教育部」?

或許是因為一種「習慣」:把「官方相關」和「官方負責」畫上等號,這背後可以說是藏著對權力機構的不信任。

這次的爭議告訴我們:少問一個「責任方到底是誰」,就可能讓真正的問題方躲在後面,也會讓「教育部是否該重新檢視審核題目的流程」這個核心問題,被「情緒罵戰」蓋過。

比起「罵出題方」,更該問的是兩個被忽略的問題,這場爭議不只是「題目的錯誤」,而是暴露了:

一,學生的多元視角,為什麼在出題環節裡毫無存在感?

出題方可能會考慮題目難易度、考量是否全面,卻沒有問:

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成長經歷的學生,看到題目會有怎樣的感受?

難道只有符合傳統家庭模式的學生,才能在作文題裡找到安全感嗎?

二,大眾的「質疑習慣」,為什麼總是先有情緒,後有查證?

多數人都討厭被不負責的資訊誤導,更切身一點的說,就是被「誤解」。但遇到爭議,還是會忍不住先轉發、先罵,再說查證。難道快速表態比搞清楚真相更重要?

或許下次遇到類似爭議,可以試試「提問式思考法」。

其實不用每次都陷入「情緒對立」,也不用逼自己「立刻拿出完美立場」。

作為一個靠提問梳理思路的人,我習慣在遇到爭議時,花一些時間問自己這兩個問題:

一,我反對的是事件本身,還是事件的場景/方式?

例如這次的事件,大家反對以代理孕母作為作文題目,但這不代表「反對在所有場合討論代理孕母」。弄清楚原因,才不會讓質疑變成「極端排斥」。

二,這個訊息來源可靠嗎?有沒有其他可能性?

例如這次的事件,只要花一點點時間搜尋「北模,出題機構」類似的關鍵字,就能很快找到相關訊息,既可以避免罵錯對象,也能夠針對正確的方向提出更多值得思考的問題。


我始終覺得提問不是挑刺,而是讓思考更清晰的工具。真正能推動改變的,從來不是罵得有多響亮,而是我們能不能通過提問,看清事件的全貌,找到真正該解決的問題。

如果你也習慣在爭議中多問幾個「為什麼」,或許我們可以一起交流。畢竟,比起「給答案」,我更擅長「提問題」,而這正好是這個時代最需要的思考方式之一。

如果我沒有欠稿──我是指,曾說過要寫什麼題目但漏了寫的話,那下一篇就可以指定題目,大家一起討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故人‧遺事
1會員
8內容數
說故事的地方
故人‧遺事的其他內容
2025/09/04
探討親密關係中使用具有負面涵義的稱呼,例如「婊子」,是否構成冒犯。 ......這是AI寫的摘要啦,要我說的話就是: 討論突然被朋友用「嘿婊子,今天過得好嗎?」招呼的時候,心情如何?
Thumbnail
2025/09/04
探討親密關係中使用具有負面涵義的稱呼,例如「婊子」,是否構成冒犯。 ......這是AI寫的摘要啦,要我說的話就是: 討論突然被朋友用「嘿婊子,今天過得好嗎?」招呼的時候,心情如何?
Thumbnail
2025/08/29
老闆:上班時間可以盡情喝公司的飲料 員工:帶超大水壺甚至已經可以說是桶裝水的程度去公司裝水 老闆:這個的話不行餒 員工:不然我們集體離職? 不給裝桶水就要集體離職?飲料店小事藏「分際」大問題,你怎麼看?
Thumbnail
2025/08/29
老闆:上班時間可以盡情喝公司的飲料 員工:帶超大水壺甚至已經可以說是桶裝水的程度去公司裝水 老闆:這個的話不行餒 員工:不然我們集體離職? 不給裝桶水就要集體離職?飲料店小事藏「分際」大問題,你怎麼看?
Thumbnail
2025/08/28
品牌炎上到底該怎麼辦? 我有兩個辦法,一個超快超迅速,另一個需要一點功力。
2025/08/28
品牌炎上到底該怎麼辦? 我有兩個辦法,一個超快超迅速,另一個需要一點功力。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探討雙十一購物節如何從血拼轉為理性補貨,並介紹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透過日常購物累積小額被動收入。文章分享個人購物清單(貓罐頭、Snoopy口罩、康寧杯),並提供詳細的分潤計畫申請步驟與優勢,強調此為零壓力、零門檻的理財新方式。
Thumbnail
探討雙十一購物節如何從血拼轉為理性補貨,並介紹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透過日常購物累積小額被動收入。文章分享個人購物清單(貓罐頭、Snoopy口罩、康寧杯),並提供詳細的分潤計畫申請步驟與優勢,強調此為零壓力、零門檻的理財新方式。
Thumbnail
厭倦了單純消費?這篇文章帶你認識「蝦皮分潤計畫」,將你的購物習慣轉化為額外收入。從德州撲克牌組、實用晒衣架的購物經驗,到雙11購物清單與省錢技巧,作者分享如何利用分潤機制,讓每一筆花費都可能變現,實現「邊買邊賺」的雙贏局面。同時提供註冊指南與網賺優勢,邀請你也一同加入。
Thumbnail
厭倦了單純消費?這篇文章帶你認識「蝦皮分潤計畫」,將你的購物習慣轉化為額外收入。從德州撲克牌組、實用晒衣架的購物經驗,到雙11購物清單與省錢技巧,作者分享如何利用分潤機制,讓每一筆花費都可能變現,實現「邊買邊賺」的雙贏局面。同時提供註冊指南與網賺優勢,邀請你也一同加入。
Thumbnail
大雨下著下著,我與孩子站了40分鐘,不禁思考,我到底在堅持什麼?
Thumbnail
大雨下著下著,我與孩子站了40分鐘,不禁思考,我到底在堅持什麼?
Thumbnail
又說到「母愛」,好累喔!我將當年在這篇文章下面的留言copy過來好了,也是我今天看了這篇後要講的。   紀餘 2021/06/17   我只看了題目:「若逃避它的禍害可能,便會把益處一起丟掉」,我同意。   曾經,我困在婚姻裏,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那些事?也不知道要怎麼辦?然後想出一個方
Thumbnail
又說到「母愛」,好累喔!我將當年在這篇文章下面的留言copy過來好了,也是我今天看了這篇後要講的。   紀餘 2021/06/17   我只看了題目:「若逃避它的禍害可能,便會把益處一起丟掉」,我同意。   曾經,我困在婚姻裏,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那些事?也不知道要怎麼辦?然後想出一個方
Thumbnail
最近,一些父母代替其子女前往面試工作的消息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關注。這樣的行為既令人驚訝,也反映了當今年輕一代在尋找工作時可能面臨的壓力。作者個人在這方面有著深刻的印象,並且提到了自己在大學聯考時的經歷,以及在職場面試時遇到的一位求職者和她母親的特殊情況。
Thumbnail
最近,一些父母代替其子女前往面試工作的消息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關注。這樣的行為既令人驚訝,也反映了當今年輕一代在尋找工作時可能面臨的壓力。作者個人在這方面有著深刻的印象,並且提到了自己在大學聯考時的經歷,以及在職場面試時遇到的一位求職者和她母親的特殊情況。
Thumbnail
在我父母婚後, 曾有過流產經驗的我媽原本不想再生。 但因為被我父家人譏笑她是隻生不出蛋的母雞, 讓她一氣之下想爭口氣, 也認為自己若真為父家生出能傳宗接代的男孩, 那夫妻關係與她在父家的地位就能因此改善。
Thumbnail
在我父母婚後, 曾有過流產經驗的我媽原本不想再生。 但因為被我父家人譏笑她是隻生不出蛋的母雞, 讓她一氣之下想爭口氣, 也認為自己若真為父家生出能傳宗接代的男孩, 那夫妻關係與她在父家的地位就能因此改善。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媽媽對長子國中會考的心情與期待的文章。從長子的成長與努力,到媽媽對他的期待與自我反省,表達了母子之間的愛與成長。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媽媽對長子國中會考的心情與期待的文章。從長子的成長與努力,到媽媽對他的期待與自我反省,表達了母子之間的愛與成長。
Thumbnail
我們即使是孩子的母親,於陪伴孩子生活過程中,同時也正對這社會有所貢獻。
Thumbnail
我們即使是孩子的母親,於陪伴孩子生活過程中,同時也正對這社會有所貢獻。
Thumbnail
每次看媒體文章提及有孩的媽,十有八九都是:身材容貌不像X個孩子的媽……,然後呢,沒有然後了,我總是翻白眼攤手。   在我看來,會這麼寫就是二個原因:第一,作者的(個人)偏見,第二,文筆欠佳。
Thumbnail
每次看媒體文章提及有孩的媽,十有八九都是:身材容貌不像X個孩子的媽……,然後呢,沒有然後了,我總是翻白眼攤手。   在我看來,會這麼寫就是二個原因:第一,作者的(個人)偏見,第二,文筆欠佳。
Thumbnail
今天主打看神秘作品,神速地在三天內將12萬字的小說看完,一句評語的話,就是「還真敢寫」,澳門人必看,那麼荒謬的事情真的讓人不知要笑還是哭。(咦,又話一句?) 接著繼續閱讀《弟弟》,雖然讀的內容不多,但發現此書跟《那些少女沒有抵達》一樣,都營造了一個討厭的母親角色。 我突然想,是不是在孩子的成
Thumbnail
今天主打看神秘作品,神速地在三天內將12萬字的小說看完,一句評語的話,就是「還真敢寫」,澳門人必看,那麼荒謬的事情真的讓人不知要笑還是哭。(咦,又話一句?) 接著繼續閱讀《弟弟》,雖然讀的內容不多,但發現此書跟《那些少女沒有抵達》一樣,都營造了一個討厭的母親角色。 我突然想,是不是在孩子的成
Thumbnail
上次媽媽跟我分享,安親班老師在聯絡簿上寫,考試接近了,請超級賽亞呈要把心思多多放在正確位置。 結果超級賽亞呈回家時問媽媽:
Thumbnail
上次媽媽跟我分享,安親班老師在聯絡簿上寫,考試接近了,請超級賽亞呈要把心思多多放在正確位置。 結果超級賽亞呈回家時問媽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