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水區,是我們觀察市場波動、快速捕捉事件脈動的第一現場。本文為一次性解析,後續不保證持續追蹤。
從利基走向舞台,核心競爭力
宸曜(6922)是一家專注於高可靠性工業電腦與邊緣 AI 運算平台的創新領航者。公司以自主品牌經營,結合設計、研發、製造與全球行銷,打造完整的營運模式。不同於傳統大規模製造的 IPC 廠商,宸曜主打「少量多樣、彈性客製化」,能快速依據不同應用場景設計出專屬解決方案,並透過 OEM/ODM 模式與全球超過千家的系統整合商與通路商合作,間接服務國防、交通、自動化等終端市場。
從營收、毛利率、營益率觀察,在同業中規模小,卻有著不同凡響的競爭力。
產品組合涵蓋三大主力,強固型無風扇工業電腦、AI 邊緣運算電腦、垂直市場應用電腦,外加 I/O 卡及週邊,從智慧製造、Robotaxi 到軍用無人載具皆有實績。技術上,公司不僅強調高算力平台的導入,還特別著重嚴苛環境適應力與低功耗設計,並持續取得 IP66/IP69K、軍規 MIL-STD-810G 與 EN50155 鐵道等多項國際認證。
這些認證不僅提升了產品的技術門檻,也加深了與國際一線客戶的合作黏著度。

宸曜的全球布局同樣是其護城河之一。美國、中國、德國與韓國子公司提供在地交付與技術支援,結合新北中和總部的研發中心,構成完整的全球網絡。尤其 BOM 結構全面排除中國大陸品牌,零組件多來自美、歐、日與台灣,憑藉技術創新、全球據點與品牌信任,宸曜正逐步構築深厚的護城河,在 AI 與國防的雙重浪潮下展現獨特競爭力。
二、產業趨勢與供應鏈生態
產業正迎來一場結構性變革。工業電腦(IPC)早年以工廠自動化為主,如今應用已擴展至醫療、交通、零售、農業與國防,形成一個多元且需求穩定的市場。根據市調,2025 年全球工業電腦市場規模約 62 億美元,2034 年將達 99.4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5.38%,屬於溫和擴張。
然而,真正驅動新一輪成長的,不是傳統 IPC,而是邊緣 AI。2024 年全球邊緣 AI 硬體市場規模僅 32.75 億美元,但到 2032 年將暴增至 159.88 億美元,CAGR 高達 21.92%,顯示產業正進入「AI Everywhere」的高成長軌道。
在應用場景上,AI 平台需求已經從影像處理跨向大語言模型推論,車用 Robotaxi、自主移動機器人、農業機具、科技執法等都需要即時算力支援;而國防市場則積極導入無人載具、智慧感測與航太應用,成為另一個高成長藍海。這些需求推動產品設計朝高算力、低功耗、強固型方向演進,甚至必須能承受高溫、震動與極端環境。
供應鏈格局同樣在重塑,地緣政治與關稅變動促使供應鏈碎鏈化,各廠商加強美國、中國、歐洲的在地交付能力。對國防與高敏感度市場來說,「非紅供應鏈」尤其受重視,台灣、美國、歐洲、日本供應鏈獲得青睞。這也讓宸曜以彈性設計、快速交付及高可靠度的差異化優勢,能在產業升級浪潮中站穩位置。
三、四大產品線,雙引擎驅動
宸曜的產品線布局清晰,涵蓋四大核心類別,既有高成長引擎,也有穩定現金流來源。
AI 邊緣運算電腦是公司目前最重要的成長主軸。2025 年營收占比高達近5成,專案數量從 2024 年的 27 個提升至 30–40 個,成長明顯。這類產品,結合如 NVIDIA Jetson Orin、Intel Core Ultra 200 等高算力平台,應用場景涵蓋自駕車、軍工無人艦、農業機具與智慧城市。
垂直市場應用電腦則是高毛利推手,尤其國防專案的需求快速成長。
2025 年第一季營收占比雖僅 14%,但年增率超過 100%,毛利率可達 40–60%。產品通過軍規 MIL-STD-810G、EN50155 等嚴格認證,適合無人裝甲車、無人船、鐵道運輸與醫療影像等高標準領域。單案金額大、毛利率高,受惠於無人化載具與國防支出增加,當全球國防應用持續增長時,營收年增可望從五成起跳,未來潛力極大。
強固型無風扇寬溫工業電腦則提供穩健的現金流,2025 年第一季營收占比 33%,年增 6%。這些產品設計強調高可靠性與寬溫運作能力,適合智慧製造、機器視覺、安防監控與車載等場景,屬於不可或缺的基礎應用。雖然成長性有限,但在公司營運結構中扮演「穩定器」角色。
I/O 卡及週邊產品占比僅約 5%,對整體營收貢獻不大,但能提升主系統的整合度與客戶黏著度,例如工業相機介面卡、影像擷取卡與高速網路卡,往往在專案中扮演輔助角色。
總結來看,宸曜的產品線呈現「AI+國防」高速成長與「工業電腦」穩定現金流的雙軌並行。AI 邊緣運算電腦驅動營收規模成長,垂直市場應用電腦則提供高毛利與爆發力,而強固型工業電腦維持營運穩健。這樣的組合讓宸曜同時具備成長性與防禦性,在市場變動中能保持競爭優勢。
四、供需變奏與長期展望
短期來看,宸曜的營收數據相當亮眼。2025 年上半年合併營收年增 21%,第二季年增幅度達 19%,並且在 8 月創下單月新高,累計前八月營收達 11.54 億元,年增 24%。這樣的成績背後,主要來自邊緣 AI 專案與國防應用進入密集出貨期,涵蓋軍用無人載具、自動駕駛與智慧感測等領域,帶動訂單大幅湧入。

供需結構上,宸曜的接單模式以少量多樣為主,客戶數超過千家,專案型訂單特性讓營收具備高度延續性與黏性。例如警用車牌辨識專案已進入第四、五年,展現長期合作的穩定性。雖然部分歐洲專案因開發週期較長而遞延,但下半年開始已有少量出貨,預期逐季回溫。
在資本支出方面,2025 年 6 月新北中和新總部正式啟用,結合營運與研發機能,導入智慧化辦公設施、智慧能源系統,為未來三到五年的成長打下基礎。海外據點則持續擴張,美國與中國子公司規模擴大,德國子公司設立,強化在地交付能力。這些投資方向明確:支撐邊緣 AI 與軍工專案的長期擴產需求,並確保產品創新與服務能量能跟上市場擴張。
短期風險主要來自匯率與國際政經不確定性。2025 Q2新台幣升值造成匯損,一次性影響獲利;此外,美國關稅變動導致部分訂單提前出貨,短線波動難免。不過,公司營收與採購約有六至七成以美元計價,自然避險效果可降低匯差衝擊。

展望中長期,宸曜具備雙引擎成長動能。AI 邊緣運算提供穩健規模擴張,國防專案則帶來高毛利與爆發力,加上新總部與全球據點擴建,將支撐未來營運結構升級。雖然需要持續應對技術快速迭代與國際政經變化,但少量多樣與客製化的經營模式,使宸曜能在需求不確定的環境中,仍維持彈性與競爭力。
可以留意到2025Q2的合約負債快速的拉升,訂單正在湧入,展望長期發展,營運體質穩健。

五、銷售區域與匯率關稅影響
宸曜的外銷比重高達 9成以上,主要市場分布為美國、中國、歐洲與亞洲,各約佔兩到三成不等。其中,美國市場聚焦在 AI 專案與智慧交通,中國以 Robotaxi 與自動化應用為亮點,歐洲則著重於國防與長週期專案。不同市場雖各有波動,但整體呈現多元分散,有助於降低單一區域風險。

在關稅與政策風險方面,2025 年美國新一輪關稅政策雖導致部分訂單提前出貨,但整體影響有限,公司在美國子公司強化投資與在地營運,確保售前售後服務不中斷。針對川普 2.0 時代的政策不確定性,宸曜明確以「在地化服務」作為應對策略,並結合當地上下游第三方合作夥伴,形成區域商業生態系統。為避免成本增加,公司也透過提升研發設計力與產品差異化,將潛在衝擊降到最低。
宸曜在供應鏈方面,所有比較關鍵、技術門檻高的「打件」流程都留在台灣完成,確保品質掌握在自己手裡。至於後端比較簡單的鎖螺絲、組裝動作,則能依照訂單量隨時調整,不會造成生產瓶頸。
在美國和中國也設有在地組裝據點,能就近完成最後的交付,這樣不僅能縮短交貨時間,也能有效避開部分關稅和貿易壁壘。整體來說,就是「台灣做核心生產、美中負責在地交付」的模式。再加上他們的零件來源完全排除中國品牌,全部來自美國、歐洲、日本或台灣,這讓宸曜在國際市場,特別是國防和敏感應用領域,更能獲得信任。
JOE的觀點 :
宸曜的故事,正是一場從利基市場走向國際舞台的轉型縮影。公司以少量多樣的彈性模式起家,靠著強固型工業電腦站穩基礎,再把 AI 邊緣運算推向新藍海,如今又借助國防專案打開高毛利的新戰場。這三股力量彼此交織,讓宸曜不僅是工業電腦的專家,更是新一代「智慧+安全」硬體解決方案的代表。
短期來看,營收與獲利數據屢創新高,展現了公司在快速迭代的產業環境中依然能掌握需求;中期則透過新總部與全球據點的開展,奠定了未來三至五年的成長基石;長期來說,AI 普及與國防無人化潮流將推動宸曜進入更高的價值曲線。即便面對匯率、關稅或技術更替等挑戰,公司透過非紅供應鏈、在地化服務與差異化設計,持續降低不確定性,展現了高度的抗風險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