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校園書房出版/ISBN:978-957587962-4
精彩、太精采了!不愧是人稱【存在主義之父】的齊克果👏
雖然我很疑惑家裡為何有這本書,我是有個唸哲學系的哥哥、但存在主義並不是他的涉獵範圍,可能有人送他這本書,然後我姊問了什麼問題就塞給我姊了……?
總之,很慶幸自己有機會讀完這本書,他的論述提到很多現今教會仍然存在的弊病……來分享一些我斷斷續續讀完仍然記得的部分。
●基督教國教化的濫觴
當時的丹麥,人人都是基督徒、到處都有教會,可是人們對於追求信仰感到枯燥乏味,對敬虔的要求也越降越低,甚至用異樣的眼光看待渴望真實信仰的人,齊克果不喜歡這樣的風氣。
●牧師究竟是一生志業還是鐵飯碗
齊克果敘述一名年輕人從神學院畢業之後四處面試一年終於進入某間教會任職,一上任就以『先求神的國神的義』為題目開始證道。雖然不確定是否真有其人,不過齊克果想要強調的是:這是基督教國家中一個令他厭煩的普遍現象,牧師明明只是各行各業中其中一種領薪水的普通職業,卻必須不斷地向世人宣揚上帝國崇高的理念。有點哲學素養的人都看得出這個假象,只是很少人願意戳破,甚至認為去戳破的人是不容於世俗的異類。
●聖經看不懂沒關係、去實行看得懂的部分
齊克果比喻聖經就像在異國結識的戀人所寫的情書,雖然無法看懂全部的內容,但是看得懂、能夠理解的部分就應該去實行;不是說不能花時間考究聖經內文真正的涵義,而是比起搞懂經文要傳達的內容,實行已經理解的部分更為重要。
●主所賜下的平安=在屬世上徹底的死亡
這個算是不難理解、但是不容易做到的概念。對肉體來說追求世俗的豐衣足食、榮華富貴、無病無痛是人類的本性,可是依循本性到最後通常是自我毀滅結局,因為心想事成、如願以償的機率向來很小很小,這時就需要主耶穌的十字架救恩來解套。解套的原理就是不再迷戀、執著於世俗中任何的人事物,齊克果稱之為【在屬世上徹底死亡】,這樣才能為自身靈命帶來真正的平安與來自神的喜樂。
●屬靈和屬世之間的拉扯永無止盡
比方說完全屬靈是100分,但世人對屬靈的標準像是先從人群中把高於70分的人剔除掉之後,讓70分的成為最高分。這個降低標準的過程一直沒有停過、導致教會的素質也一直往下降。甚至人們對自身的行為準則也是這樣子不停向世俗妥協,也難怪耶穌在世時總是提醒門徒要保持警醒。
●一個人不能服事兩個主人
其實耶穌講的大部分比喻都像這樣,用世俗的邏輯來看完全不合理,一個人不能服事兩個主人就是其中一個齊克果花了很長篇幅去解釋的概念,正常人身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不論自主或非自主因素而換掉主人去服侍另一人是常態,耶穌這個要求對世人來說太過困難……但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向來很遙遠,若因為這樣就放棄理想屈服於現實也無法脫離這種痛苦與掙扎。
●耶穌在世的時間太短,只能以他為榜樣
雖然四福音書記載了許多耶穌生前說過的話,但事實上這些內容不足以稱為完整的理論或學說,只留下了【以耶穌為榜樣】。耶穌自己也講過看看天上的飛鳥、野地的花之類的比喻,要門徒們藉此思考自己憂慮不安的源頭為何。其實齊克果早在尼采講出『上帝已死』之前就已經預測到人們拋下神學擁戴科學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所以讚嘆耶穌說出以飛鳥、野花、甚至以自己為榜樣真是超脫人類的智慧,避免人們用語言邏輯和哲學思辨尋求神或人生意義的過程中將自身心智磨耗殆盡。
●反對為改革而改革
承上述人們擁戴科學之後的影響,另一個恐怕就是頻繁進行改革,齊克果認為這不是很必要的措施,尤其馬丁路德提出教改之後新的體制也是經歷一段時間才好不容易穩定下來,這時又高喊改革實在很病態。而且看到最後甚至發現這篇文章是齊克果死後由家屬整理代為出版的,只因為齊克果不想為難當時的老主教……。
說真的,我原本是好奇被譽為存在主義之父的人會寫些什麼才翻開看看,不過我才看前面一點點就看到齊克果不停強調『我是一個沒有權威背景的普通詩人』……他要是知道後人給他一個如此響亮的稱號應該會氣到從墳墓裡爬出來怒罵吧🤔
他用文筆忠實呈現心中的屬靈戰爭景況真是令我驚嘆,牧師們在講台上很常提到這個感覺很抽象的詞,但是看了這本以後才完全明白所謂的屬靈戰爭、用現代人的說法就是信仰層面上的認知戰。等同人只要醒著無時無刻都在交戰,沒有特別留意就會被拉回世俗遠離上帝……這真是令人厭煩的事實,任何人都無法置身於事外。
不過在書中後半段《耶穌是我們的榜樣》中又提到耶穌生前並沒有留下完整的學說,只有以飛鳥、野花、他自己作為榜樣。在這個後現代解構主義風行的時代這樣的提醒格外重要,畢竟追求純粹理性到了最後可能走向跟尼采一樣的崩潰發瘋結局,我覺得唯有接受基督的愛才有辦法安撫這種情緒。
總之,齊克果的著作風格跟目前主流強調基督是幸福之源的福音有極大的反差,可是他筆下的絕望與掙扎其實更貼近我對基督教信仰的體認。恐怕我的症狀就如齊克果所描述的致死疾病一樣,主耶穌只能拿出【最大劑量的福音】灌下去才能把我救回來。
有時看著華人教會界的主流宣傳都會懷疑是不是每個人對福音的需求量不同才導致現在這個微妙的局面,我是不太喜歡過於強調幸福的教會,畢竟我是很容易遇上霸凌的體質,教會當然也不例外;可是我存在的意義跟價值是在教會中找到的,這是透過個人的苦難才能得到的東西,也是齊克果最強調的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