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爆品」開始的排隊熱潮
那是一個陽光刺眼的周末早晨。台北市區某個新開的烘焙連鎖店門口,已經出現蜿蜒的排隊人潮。有人帶著小板凳,邊刷手機邊等;有人則特地約了朋友,把「買麵包」變成一種社交活動。

當時的社群媒體,被這款麵包的照片洗版。光滑的表皮、流心的內餡,加上「每日限量」的標籤,讓它瞬間從一個食品,變成一種「身份的符號」。
短短幾個月,這家烘焙品牌在全台各地展店。新聞、網紅、部落客紛紛報導,讓這股熱潮看起來無可阻擋。
然而,故事的另一面,卻正在默默發生。
光鮮背後的裂縫
店內的員工小志回想起那段時間,笑裡帶著疲憊。
「每天都像打仗一樣,後場的烤箱根本沒停過。可是,大家心裡都清楚,客人來買的不是『麵包』,而是那種『搶到的成就感』。」
這句話點出了核心:品牌當時過度依賴單一爆品。
營收快速膨脹,卻也讓管理層掉入「幻覺」——以為這樣的熱潮能夠長久持續。
某天,隔壁巷子裡又冒出一家新的烘焙店,主打另一款「創新爆品」。
消費者很快被吸引走。排隊人潮縮短,熱度漸退。

小慧再也不想起當初為了一顆麵包排隊兩小時的日子。她說:「熱潮過去後,才發現它就是普通的麵包。好吃,但沒有必要。」
熱度散去,最殘酷的現實也隨之顯現:
沒有核心產品線支撐,沒有長期價值定位,光靠「跟風」堆疊的生意,註定無法長久。
創業者的掙扎
這家連鎖店的創辦人阿明,後來在一次閉門聚會裡,分享了他的心境。
「我們當初是真的想做一個好品牌。可是爆紅之後,每天都在想下一步要推什麼爆品,才能維持聲量。到後來,我自己都覺得心慌。」
他坐在台下,手裡攪動著咖啡,眼神裡有一種無法言說的落寞。

爆紅時,媒體天天追著他要專訪;退潮後,他卻連一場小聚會的演講邀請,都顯得奢侈。
這段話讓人想到一句經典的創業警語:
「當你的顧客只因為潮流選擇你,那麼潮流過去時,你也會被一併遺忘。」
退場時的寂靜
某個午後,記者路過曾經人聲鼎沸的門市。落地玻璃上貼著一張白底黑字的公告:「感謝多年支持,本店即日起停止營業。」
玻璃後的櫃檯空空蕩蕩,只剩下拆掉的木架。

明明曾經是網紅打卡的熱點,現在卻靜得讓人心底發涼。
一位老顧客停在門口,嘆了口氣:「他們的確帶來過快樂,但快樂太短暫。」
這句話,不只是對一家麵包店的評語,更像是對現代商業與人生的一種隱喻。
經營的啟示
這段故事留給我們許多反思:
- 不要把希望綁在「一時的熱潮」上。
爆品是流量的起點,但不是價值的終點。 - 真正能留下來的,是穩定的價值與體驗。
當顧客回購,不再是因為「搶到很潮」,而是因為「離不開它的好用」——這才是長久的經營。 - 創業像跑馬拉松,而不是短跑衝刺。
太快衝上雲端,也可能更快墜落。穩健的節奏,才是抵達終點的關鍵。 - 人與企業一樣,都需要「核心定位」。
若總是依賴別人的掌聲過活,當掌聲散去,內心也會空掉。
延伸到人生與職場
其實,這段烘焙店的故事,不只是關於商業,更像是一場人生縮影。
- 職場中的「爆品心態」
很多人努力做一個「驚豔的專案」或「一次的高績效」,就像企業追逐爆品。但如果缺乏持續性,很快就會被新鮮的臉孔取代。 - 人際關係裡的「短暫火花」
有些人習慣用表演式的方式去吸引朋友或伴侶,就像品牌依賴限量商品。可是,真正能長久維繫的,是日常裡的體貼與穩定。 - 自我成長的「速成幻覺」
我們常常想透過一場課程、一個爆紅技巧,快速改變自己。但成長從來不是一夕之間,而是點滴累積。
創業導師的話
曾指導過無數新創團隊的創業導師,在課堂上常常提醒學生:
「你們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是要『賣一時的爆品』,還是『打造能長久存在的品牌』。這兩者的差別,不只是商業模式,更是人生的選擇方式。」
他總會用這家烘焙店的故事當教材。因為它夠真實,也夠刺痛人心。
給讀者的啟發
當我們看待這則故事,不妨問問自己:
- 我正在追逐的,是否只是短暫的掌聲?
- 我的日常裡,有沒有在累積真正的核心價值?
- 如果明天所有的「潮流」都消失了,我還能靠什麼立足?
結語
一家烘焙店的退場,提醒我們:
不論是事業還是人生,真正能讓我們站穩的,永遠不是短暫的爆紅,而是能夠持續輸出的價值。
熱潮會過去,但你留下的「不可替代性」才會被記住。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精選金句
- 「爆品帶來的是短暫的掌聲,核心價值才能換來長久的記憶。」
- 「經營事業,也是在經營自己:熱潮散去後,你還剩下什麼?」
- 「短跑可以衝出亮眼的成績,但馬拉松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
- 「當你的存在只依靠別人的掌聲,你注定會在寂靜中失落。」
- 「穩定的價值,才是對抗時代波動的唯一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