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綱
政府效能靠透明直接,
繁文縟節乃貪腐溫床。
(原53章) 原文/白話
================================
使我挈有知,
行於大道,唯迆是畏。
大道甚夷,民甚好徑。
假使讓我帶領知識份子,
要行走在筆直的大道上,
就只怕步入歪斜的歧途。
雖然筆直的大道非常平坦,
然而民眾卻非常愛走小路。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
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
資貨有餘,是謂盜竽。
朝事須經重重臺階,
田地農事過於荒蕪,
國庫倉廩過度空虛;
(官員)身穿華麗的服飾,
佩帶鋒利的寶劍,
飲食上豐盛飽足;
且資產財物還有多餘,
正是所謂「強盜頭子」。
非道也哉!
這樣是不合乎道理的啊!
================================
挈(ㄑㄧㄝˋ):帶、領。
迆(ㄧˊ):斜行。
除:殿階。
厭:同「饜」,飽、滿足。
盜竽(ㄩˊ):即大盜。
詮釋
本章描繪出政府的貪腐樣態:政事設置了重重監管、公文須經過層層審批,行政效率極其低下的結果為百事荒廢待舉、國庫倉廩空虛。奇怪的是官員們卻錦衣玉食、資產豐厚,令人不禁懷疑這些人的錢財從何而來?答案便是上下其手、貪污受賄,所以被稱作強盜頭子。
從民眾角度來看,日常生活中無論升學考試、職場工作、經營買賣甚至官司糾紛,若能取得相對於他人的優勢則再好不過,因而靠關係、走後門、鑽漏洞的情形屢見不鮮,故謂「民甚好徑」。
或有人說「養廉防貪」,雖然《老子》認為應當「廉而不劌」,卻未論述以「廉」來處理貪腐。廉之本義為廳堂的側邊,意喻行事如站在側面的旁觀者般客觀公正,也就是能秉持客觀中立之立場來判斷是非。在沒有威逼利誘的狀況下,能以廉行事並非難事,反之則容易使人立場偏移而失去客觀公正,特別是在集體貪污的共犯結構下。所以按道理貪腐會侵蝕廉潔,而非廉潔能打擊貪腐。
回到問題本身,「朝甚除」乃貪腐溫床。古代大臣們將有關民間興利除害的公務帶上朝廷討論,而「朝甚除」意味著奏折得經過超級漫長又蜿蜒曲折的台階才能抵達,在現實中即過度的設置標準、監管機構、法律規章與行政流程。走正常程序必定繁瑣費時亦或門檻令人望而興嘆,且時不時有形同勒索的抽檢審查,若想順風順水只得賄賂送禮以求快速通關或網開一面。換句話說貪腐就像歪斜曲折的小路,既有繞道拐彎又得遮掩屏蔽,因此解決貪腐在於如何讓施政走在筆直又平坦的大道之上,故曰「行於大道,唯迆是畏。」
本章強調應從知識份子開始改變,原因在於知識份子進入政府成為官員,留在民間也能透過專家建議、輿論造勢、遊說施壓、中介媒合等方式來改變規則。所謂「大道」,即一系列與預防、打擊貪腐相關的道理,諸如組織扁平化、簡化行政流程、單一服務窗口、資訊公開透明,以及去除不必要標準、監管、法規與流程等,使得腐敗病菌無從孳生。另外像是政風、司法系統與第三方監督亦不可或缺,切勿落入球員兼裁判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