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tGPT生成
午夜夢迴,總會懷念幼時和大妹緊緊跟著外婆,穿梭在大稻埕與舅舅們家的忙碌光景。表哥、表姊負責帶我們姊妹玩耍──池塘釣魚、赤腳走在田埂上(都市囡仔我堅持要穿鞋)、抓田螺給舅媽炒、打彈珠、吃叭噗(台式冰淇淋)、烤香腸、玩彈珠ㄤ阿漂⋯⋯時空無法倒轉,但是食物的味道似乎可以稍微抓住那歲月的小尾巴。
外婆與舅媽則負責用她們的手路菜餵養我們。依稀還能記得她們合力在三合院灶腳端出的炒米粉,那也是我記憶裡年節的起點。灶咖裡傳來的,是蝦米香、香菇、紅蔥酥,還有那五香味輕輕滲進的五花肉香氣。一鍋米粉炒好,全家團聚的氣氛也就隨之到位了。
這道「家常炒米粉」,我試著保留那份傳統風味——不急不徐地耐心收汁,並加入屬於我們家的元素:金黃蛋絲。這是煮飯婆我始終堅持的步驟,雖然費工,但那迷人的蛋酥香,是成長中孩子最需要的蛋白質與滿足感。說來第一次親手做炒米粉,就是在外公外婆的三合院灶腳學來的。外婆和舅媽忙進忙出,一人掌鍋、一人備料,香味一層層堆疊,像首熟悉的老歌。小小的我蹲在角落,看著她們的背影,心裡偷偷許願:總有一天,我也要炒出讓人稱讚的一大盆米粉。
忘了是誰口述教我一遍,我就一試成功。當時裝了一個密封盒,帶去給未來的婆婆吃,她樂壞了,直說她不會炒米粉卻很愛吃(婆婆5歲就沒有媽媽)。
份量:6–8 人|時間:備料 20 分/烹調 25–30 分|器具:大炒鍋+耐熱筷+鍋鏟
食材準備
❶ 主材料
- 細米粉:1 包(約 600g,建議使用新竹米粉)
- 豬五花或後腿肉絲:約 300g
❷ 肉類醃料(拌勻醃 10 分鐘)
- 醬油:1 大匙
- 米酒:1 大匙
- 白胡椒:少許
- 太白粉:少許
❸ 配料類
- 蝦米:3 大匙(泡水 10 分鐘,泡蝦米水留用)
- 香菇:10 朵(泡軟切絲,泡香菇水留用)
- 木耳絲、紅蘿蔔絲:各適量
- 高麗菜絲:適量(切約 3~4 公分段)也能用包心白菜
- 韭黃、韭菜或豆芽:適量(於最後段加入)
- 蒜末:2 瓣量
- 紅蔥酥:4 大匙
❹ 湯底
- 雞高湯(什麼高湯都可以)或清水:約 1000 ml(可混合蝦米水與香菇水使用)通常我高湯會煮滾備用,發現太乾時用滾過的高湯補一下水,一般來說高湯我會備多一點,以備不時之需。
❺ 調味料
- 醬油:2 大匙
- 蠔油:1 大匙
- 糖:1 小匙
- 米酒:1 大匙
- 白胡椒:適量
❻ 點綴與裝飾
- 蛋皮絲:2~3 顆蛋煎成薄片後切絲(加一點點鹽,長輩們總是提醒我這樣可以消脹氣)
- 芹菜末或香菜末:少許(最後灑上)
做法
❶ 米粉預處理 將米粉泡水至軟(約 20–30 分),瀝乾備用。想更耐炒,可再入滾水快速川燙 10 秒,撈出瀝乾。
❷ 爆香與炒料 熱鍋加油,下蝦米炒香後撈起。利用蝦油炒蒜末與紅蔥酥,入肉絲快炒至變色,盛出。再下香菇絲、木耳絲、紅蘿蔔絲拌炒,來點米酒去腥與醒味。
❸ 調味與加湯 倒入高湯(或蝦米水+香菇水)至能覆蓋食材,加入醬油、蠔油、糖、白胡椒,試味道——湯汁需比理想鹹度略鹹。
❹ 下米粉收汁 把米粉均勻鋪在湯面上,用筷子與鍋鏟交替翻拌,讓米粉吸汁。過程要耐心,避免斷條,同時讓湯收乾不焦底;必要時分次補湯。
❺ 回鍋料與易熟蔬菜 湯汁將收乾時,加入高麗菜絲、韭黃或豆芽快速翻炒;放回蝦米與肉絲拌勻,白胡椒再提香。
❻ 裝盤點綴 起鍋盛盤,鋪上金黃蛋絲,撒芹菜末或香菜末,最後灑一把紅蔥酥。香味一起,像回到那個熱鬧的三合院廚房。
小提醒
- 鹹度要抓在湯裡:米粉吸味後會變淡,煮湯時要比平常略鹹。
- 拌炒節奏:筷子「撥鬆」、鏟子「翻拌」,交替操作能減少斷條。
- 油脂風味:若不排斥,可用少量豬油與植物油混合,更有台式香。
- 湯量判斷:鍋底仍看得到薄薄湯線時最易吸收,乾了再少量補。
- 用五花肉更好吃:米粉需要足夠的油才不會過乾,所以老饕們一致推崇。
常見失誤救援
- 太乾、結塊:沿鍋邊繞入熱高湯或清水 1~2 杓,邊撥鬆邊拌。
- 太濕、沒味:開大火快收;沿鍋邊淋醬油 1 小圈+白胡椒補味。
- 斷條:改以「提拎+翻面」方式,少用壓、推。
版本變化
- 海鮮版:加花枝片、蚵仔或干貝絲;肉絲減半或省略。
- 素食版:改香菇素蠔油,增豆干絲與香菇量。也可以用南瓜絲與白菜。能吃蛋就煎幾片蛋皮切絲。也能以生豆皮切絲(不要太細,會糊掉或斷掉)。胡椒粉與烏醋不要省。加點芹菜絲也很好的。
- 年節版:加魷魚絲或鮮花枝刻花(如果會的話 😅)當然有什麼高檔食材就加進來變化,好比干貝乾、大蝦仁。

蛋絲滿到看不見米粉XDD
✦ 個人心得 ✦
炒米粉要夠油潤米粉才不會過於乾澀;運用自己熬的高湯能減少一些油讓米粉吸飽湯汁而不只是吸附油。自己熬的高湯對身體也比較好。
偶而興起嘴饞,我也會用簡單的食材來炒米粉。比如用香腸或者德式香腸切片和一些蔬菜,有時間就煎個幾張蛋皮切絲,兒子們也很捧場。這樣也能從簡入繁練練炒米粉功力。
也歡迎你與我分享與我不同的版本。沒時間備料的就用偷吃步就好XDD
謹以此文獻給寒暑假時總是用美味手藝佳肴餵養我的外婆與舅媽們,你們都是我在廚房裡的啟蒙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