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毒品樣貌不斷翻新,幾年前流行的「毒咖啡包」,雖已不再算是最新型態,但至今仍在市場上流竄,且危害持續存在。近期出現被稱為「喪屍菸彈」的新興毒品,對青少年吸引力更強,讓毒品防制工作面臨新挑戰。
所謂毒咖啡包,以飲品包裝偽裝販售,外表與一般沖泡咖啡包、茶包相似,也有些是單純的卡通圖案,內容可能含有「合成卡西酮」等成分。這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效果類似安非他命與搖頭丸。
苗栗一名 23 歲青年曾自述,重度成癮時每天必須喝下 15 至 20 包,甚至連續 5 天不睡覺,最終出現幻聽幻覺,誤以為有鬼要抓他「去陰間報到」。母親一度以為孩子「卡到陰」,到處求神問卜,最後才發現真相是孩子吸毒。
根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與台大法醫研究所合作研究,新興毒品使用者平均年齡偏低,介於 14 至 26 歲之間,且大部分同時濫用多種藥物。更令人憂心的是,就醫原因多與攻擊行為或自殘行為有關,顯示這類毒品對精神狀態的破壞性極大。
事實上,卡西酮早在 1929 年即被合成,2007 年開始在以色列、澳洲、英國等國家氾濫,並被列為管制藥品。台灣在 2010 年首度發現相關案例,當年即有一名 17 歲少女因使用暴斃,政府隨後將其列管。
那可拿雲林戒毒中心指出,家長最常憂心的,就是孩子是否受到這類偽裝毒品的誘惑。中心提醒,父母應警覺孩子是否有情緒起伏劇烈、睡眠異常、大量金錢花費、妄想、焦慮不安等異常狀況。若有上述情形,應立即尋求專業戒毒協助,以免錯過最佳幫助時機。
父母若缺乏警覺,持續給予孩子金援,等於親手資助孩子吸毒卻不自知。除了加強家庭教育,更需要社會共同防制,才能避免青少年在一波波的新興毒品誘惑下,越陷越深、無法回頭。
那可拿雲林戒毒機構,諮詢專線:05-6625500 / 0921-506599 陳專員,請放心,您的來電內容將全程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