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位洪流中,創作者的靈光如同無錨的燈塔,閃耀卻漂泊。
我們擁有前所未有的工具去創造,卻沒有任何方法能守護我們創造之物的靈魂。 伊拉娜,就是這場悖論的見證者。
伊拉娜凝視著螢幕,那裡懸浮著她的心血結晶。
耗費了數週,她與她的 AI 夥伴,像兩位配合無間的舞者,在無數次的嘗試與修正中,終於共同編織出了這幅名為《星辰迴響》的作品。畫中的星雲,有著她童年夢境的顏色;那些碎裂的行星,承載著她失戀時的心碎。她將自己的靈魂,透過上千條詠唱咒語,小心翼翼地注入了這片數位畫布。
她帶著驕傲與一絲顫抖,將作品分享到她的社群。
起初是讚嘆,是雪片般飛來的愛心。但很快地,風向變了。一小時後,她在一個廣告橫幅上看到了被裁切的《星辰迴響》。第二天,它成了一個陌生人的頭像。一週後,它被印在廉價的手機殼上,甚至被一個模仿者去掉了她的簽名,宣稱是自己的「靈感之作」。
她的「唯一」,在數位世界裡被瞬間碾碎成了「萬一」。那份在創作完成時,圍繞在作品周圍、獨一無二的「靈光」,在無盡的複製中被稀釋、踐踏,直至完全熄滅。伊拉娜感覺,自己的一部分靈魂也被偷走了。
這,就是數位時代對每一位創作者最殘酷的悖論:我們擁有前所未有的工具去創造,卻沒有任何方法能守護我們創造之物的靈魂。
但如果,有一種底層的、更為古老的數位煉金術,並非用於創造,而是用於「定義」與「守護」呢?如果它能為這份漂泊的靈魂,鑄造一個無法被複製、無法被剝奪的錨呢?
序章:失錨的靈魂
在先前的探討中,我們觸及了數位時代最核心的焦慮:當 AI 讓「完美」的創作可以被無限複製時,我們作品中那份獨一無二的「靈光」將漂向何方?
AI 創作的免費午餐?當工具唾手可得,藝術的「靈光」是燃燒還是熄滅?
這不僅是一個哲學問題,更是一個現實困境。一張數位圖片、一段程式碼、一首樂曲,一旦被創造出來,便可以在零成本下被完美地複製、傳播、再製。它的源頭變得模糊,它的「原作」概念逐漸消解。
這就是我們數位創作的「靈光」所面臨的處境:它是一個沒有實體、沒有重量、也找不到堅實錨點的靈魂。在 AI掀起的滔天巨浪中,它隨時可能被稀釋、被淹沒。
但現在,一種全新的、底層的煉金術出現了。它不創造內容,而是為內容創造秩序;它不生成藝術,而是為藝術鑄造靈魂的錨。
這就是 Web3 的承諾。

一種為靈魂鑄錨的煉金術
要理解 Web3,我們必須暫時忘掉那些關於加密貨幣價格炒作的喧囂,深入其技術的核心。其本質,尤其是區塊鏈技術,是一種創造「數位稀缺性」與「可驗證所有權」的魔法。
在過去(Web2)的世界裡,你電腦裡的一張 JPG 圖片,和我從你那裡複製來的 JPG 圖片,在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我們無法真正「擁有」一個數位檔案,我們擁有的只是它的「使用權」。
Web3 透過一種「公開帳本」(區塊鏈)的儀式,徹底改變了這一切。它允許我們為一個數位檔案,進行一場公開、透明、且永久不可竄改的「祝聖儀式」。
這個儀式(也就是鑄造 NFT 的過程)宣告著:
- 「這,就是原作。」 它將一個特定的檔案,從無數複製品中識別出來,賦予其「正統性」。
- 「它,源自於我。」 它將創作者的身份與作品牢牢綁定,建立了一條清晰的、可追溯的血脈。
- 「現在,它屬於你。」 當作品被收藏,所有權的轉移會被永久記錄,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透明的傳承歷史。
這不再是遙遠的預測,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Everlyn AI,一個專注於鏈上電影級 AI 影片的協議,就是這場革命的先鋒。
就在近期(2025年8月底),他們宣布完成了由 Sui 區塊鏈創建者 Mysten Labs 領投的融資,估值已達 2.5 億美元。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的投資陣容中,閃爍著來自 Google、Amazon、Meta、Tencent 這些科技巨頭的身影。
這是一個無比清晰的信號:市場上最聰明的資金與最強大的科技力量,都已將目光聚焦於此。Everlyn AI 的目標,正是將我們討論的兩種煉金術——AI 的無限創造力與 Web3 的所有權驗證——完美融合。他們正在打造的,就是一個讓數位創作在誕生之初,就自帶著無法被剝奪的「靈魂印記」的基礎設施。
撥開迷霧:本真性,而非靈光本身
NFT 在過去幾年經歷了瘋狂的炒作,但撥開迷霧,我們必須提出一個更精確的提問:區塊鏈為數位藝術帶回的,究竟是什麼?
許多觀點認為,NFT 提供的並非班雅明意義上,那種源於歷史、儀式與物理「在場性」的傳統「靈光」。它更像是一種技術性的「本真性」(Authenticity)——一個無法被竄改的數位簽名,證明了作品的出處、所有權與獨一無二的版本。
這本身就是一場革命。為數位「靈光」鑄造一個錨,其真正的意義在於:
- 重建價值:重建價值:當「本真性」可以被證明時,價值才有了依附的基礎。收藏家收藏的不再只是一串像素,而是一段被公開驗證的、與創作者之間的獨特關係。
- 賦權創作者:透過智能合約,創作者可以在作品的每一次後續交易中,自動獲得版稅分潤。這徹底改變了過去藝術家「一次性賣斷」的困境,讓「靈光」的價值得以持續回饋其創造者。
- 恢復儀式感:擁有一個 NFT,意味著你成為了一個獨特作品傳承歷史的一部分。這種儀式感,正是班雅明所說的、在機械複製時代中逐漸消逝的藝術光環。
結論:AI 負責創造,Web3 負責定義
我們正處在一個奇妙的歷史交會點。兩種最強大的數位煉金術——生成式 AI 與 Web3——正從兩個不同的方向,共同形塑著創作的未來。
- AI,是豐饒的魔法:它讓創作的門檻消失,帶來了內容的無限豐饒。
- Web3,是秩序的魔法:它在無限豐饒的內容之海中,重新引入了稀缺性與所有權的法則。
AI 讓每個人都有能力煉製出自己的「黃金」,而 Web3 則提供了為這塊黃金打上獨一無二「皇家鋼印」的工具,證明它的血統與價值。
Web3 或許不是拯救「靈光」的唯一解藥,但它無疑是我們至今為止,所發明出的、最強大的錨。它讓我們的數位靈魂,在這片洶湧的數據之海中,終於找到了一個可以停泊的港灣。而我們身為煉金術士,也終於有能力,為自己最珍視的作品,賦予一份永恆的契約。
延伸閱讀與參考資料
Web3 是否是 AI 時代藝術的最終解藥?這場辯論仍在繼續。以下資料為您提供了更豐富的產業實踐與反思觀點:
- 理論源流:Crypto Art In The Context Of Art History: A Cultural And Technological Shift (Validvent)
- 系統性地討論 NFT 如何賦予數位藝術「區塊鏈原創性」,並與班雅明理論進行深度對話。
- 在地反思觀點:圈外人可以談NFT藝術嗎?(典藏ARTouch)
- 以台灣在地實例,深入分析 NFT 的「本真性」與傳統「靈光」的區別,完美補充了本文的核心論述。
- 人機協作新模式:The AI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its Co-Creation (學術期刊)
- 探討 Botto 等 Web3 社群,如何透過人機協作與 DAO 治理,重新定義原作、靈光與數位共同產權。
- 產業案例深解:What is $EVLN the $15M Funding Video AI Protocol? (Bitget)
- 詳細解析 Everlyn AI 的技術細節,包括它如何實現鏈上內容生成、原生產權註記與 Web3 經濟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