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自動化總是「卡卡」?
很多人帶著滿腔熱血投入自動化,卻很快遇到困境:
流程老是出錯、結果和預期不符、甚至比人工還更耗時。 其實,問題並不是工具不好,而是掉進了常見的陷阱。
今天我們來聊聊 三種最常見的自動化錯誤,並教你如何避免。錯誤一:一次想全自動,結果流程太複雜
很多人剛開始就想「一鍵搞定所有事」。
例如:表單提交 → 自動分類 → AI 分析 → 自動生成簡報 → 自動寄送主管。
結果怎麼樣?流程一長,問題就更多:
- 任一環節失效,整個流程就卡住。
- Debug 成本比人工處理還高。
解法:從小步驟開始
- 先自動化「最重複」的一個任務,例如表單 → Google Sheet。
- 確認穩定後,再逐步加入 AI 分析、寄送簡報等功能。
- 把流程拆成「模組」,避免一次做太大。
錯誤二:忽略數據品質,導致輸入錯誤
自動化有一句老話:Garbage in, garbage out(輸入垃圾,輸出也會是垃圾)。
- 如果原始數據錯誤,AI 或自動化工具只會更快放大錯誤。
- 常見問題:CRM 客戶資料缺漏、日期格式不一致、金額單位錯亂。
解法:先清理數據
- 在流程最前端加上「檢查與清洗」步驟。
- 例子:
- 表單提交時,強制設定日期格式。
- 匯入數據前,用 AI 檢查是否缺漏關鍵欄位。
- 確保「乾淨數據」進入流程,才能讓後續運作更順暢。
錯誤三:沒有測試就直接上線
很多人設定完流程後,立刻套用到正式工作。
結果:主管收到空白簡報、客戶收到錯誤信件,場面尷尬。
解法:建立測試環境
- 每一個新流程,先跑「測試模式」。
- 準備一份測試數據,檢查每個步驟是否正確。
- 至少完成 3 次無誤的測試,才正式上線。
正確的方法讓自動化更穩定
避免這三個錯誤,你的自動化就會更穩健:
- 從小做起:不要一口氣全自動。
- 先管數據:乾淨的數據才能帶來正確的結果。
- 一定測試:別急著上線,先在測試環境確認。
想學會更完整的自動化設計?
在 會員專區,我準備了 〈AI × Notion:打造專屬效率系統〉,
教你如何避免掉入這些陷阱,設計一套能長期運作的自動化流程。
👉 別再讓錯誤放大你的工作量,現在就開始建立屬於你的高效系統!